boy ![]() |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 最近這半年,少爺手邊有一台Mac mini 型號配備為 M9686TA/B CPU: PowerPC G4 1.25GHz 記憶體: 升級更換為1GB 硬碟: 40GB 光碟機: MATSHITACD-RW CW-8124 (dvd-rom/cd-rw) 註: 不包含AirPort Extreme 與Bluetooth 這兩個功能。 從來沒有接觸過Apple電腦系統的少爺,就決定來玩玩看,東摸摸西稿稿南拆拆北裝裝, 也終於玩出一點心得來,現在嘗試著將整個流程的個人"主觀"心得感想,記錄下來。 當然啦,這是剛開始接觸,所以完全站在x86 Windows PC的個人角度,來思考其系統軟 硬體介面,之後的內容若有引起Apple fans的不快,敬請包容。 一開始先寫作業系統安裝的經驗吧。 完整的包裝內有兩片光碟,其中一片是"MacOS X完整安裝光碟 1",光碟上印的字樣有: Mac mini Mac OS X Install Disc 1 and Apple Hardware Test Mac OS version 10.3.7 AHT version 1.0 Disc version 1.1 都是英文字,是片DVD光碟,檔案格式是MacOS特有的,放在windows pc的dvd-rom讀不到 ,開啟電源,將Mac OS X Install Disc 1放入光碟機,注意聽聲音,當感覺光碟就定位後, 趕緊按下鍵盤C鍵,讓Open Firmware(類似於PC的BIOS)去抓光碟機,就變成安裝光碟開機 了;若在開啟電源時,同時一直按著滑鼠鍵,Open Firmware若有接到訊號,會強制退出機 器內的光碟片。 進入畫面後,少爺點選"繁中語言"然後在畫面左上的那一排功能表,有"磁碟工具"可以選 ,少爺自己測試,所發現的特色如下: 10.3.7的磁碟工具支援之檔案表 MacOS 擴充格式(日誌式) MacOS 擴充格式 MSDOS 檔案系統 (這是FAT32格式,只有在清除整顆硬碟時,才會有這個卷宗格式可以選) UNIX 檔案系統 剩餘空間 10.4的磁碟工具支援之檔案表 MacOS 擴充格式(日誌式) MacOS 擴充格式 MacOS 擴充格式(區分大小寫,日誌式) MacOS 擴充格式(區分大小寫) UNIX 檔案系統 剩餘空間 如果硬碟在之前有被分割過,且留有"剩餘空間"的話,版本10.3.7的磁碟工具會找不到 "剩餘空間",除非將硬碟分割成"單一卷宗",才會再將"剩餘空間"抓回來。10.4版的磁 碟工具能夠抓到"剩餘空間"。"卷宗"就是指"分割區"。 開始安裝 "Mac OS X Install Disc 1" 選擇語言>繁中。請先閱讀"重要資訊"要看過一遍。 10.3.7版>點選左上角功能表的"Installer"> 打開"磁碟工具">點選第一個有容量標示的硬 碟圖示>點選"分割"。 在此以10.4版,開機光碟的"磁碟工具"(10.4版光碟開機後在功能表上找一下即有)為範 例,因為10.4版的功能比較強。 範例 :以40GB硬碟為例設計(前三個都分割10GB"整") 分割區1,為MacOS 擴充格式(日誌式)~用來安裝MacOS 10.3.7 分割區2,為MacOS 擴充格式(區分大小寫,日誌式)~用來安裝MacOS 10.4 分割區3,為MacOS 擴充格式(區分大小寫)~擺放backup資料 分割區4,為MacOS 擴充格式 ~用來安裝MacOS 9 Classic 在點選"確認清除"的對話框之前,與點選"分割"之前,都不會執行分割,所以可以盡情 自行嘗試,完成之後可在不同的分割區(卷宗)或整顆硬碟圖示點選"資訊"圖示做確認。 >關閉"磁碟工具"程式,繼續安裝流程。 選取目標>選擇主硬碟>再點選"選項"按鈕>選擇"清除並安裝">選擇>MacOS 擴充格式(日 誌式)>好。 >繼續>點選"自訂" >重要的系統軟體 ~9xxMB,強迫安裝,沒得選。 >BSD子系統 ~看不太懂,先裝好了,以防萬一。如果要在10.3.7上設定好"共享"(系統偏 好設定>共享>"個人檔案共享"與"windows共享"都勾選)之後 能"馬上在"MacOS X內瀏覽 windows的共享資料夾的話,BSD子系統要裝,BSD子系統還包含有一些客戶端的,有的 沒的網路服務底層功能,所以還是裝起來好了。 >附加的應用程式 >ie5 ~這個不用了。 > Stuffit Explorer 7.0.3 ~網路上有新版了,不裝。這是"解壓縮"軟體,支援10多種格式。 >iTunes ~網路上也有新版的了,不裝。 iTunes 主要的功能是,將主機內,iTunes所支援的所有聲音格式檔案做播放,轉換,並彙整成 資料庫管理,也可以將檔案轉換燒錄成cd音軌,另外Apple推出的聲音格式檔案播放器產 品iPod,官方只允許透過iTunes這個軟體做資料傳輸,少爺自己試用的結果,發現其操作 流程與功能表選項設計之順序,與過往少爺所熟悉之windows pc同類型軟體,很不一樣, 少爺也曾經協助長輩將mp3傳輸到,iPod shuffle,其只能使用iTunes做傳輸介面,個人感覺 非常不順手,不方便。其他聲音格式檔案播放器產品,大多只要使用windows檔案總管這 類的軟體,使用拖拉的方式即可輕鬆完成檔案傳輸,所以因個人習慣因素,最後決定不 安裝這個軟體,會在網路上找其他軟體替代方案。 >iCal ~網路上也有新版了,不裝。少爺暫時也用不到這個電腦的行事曆功能。 >iSync ~網路上也有新版了,不裝。少爺暫時也用不到這個功能。 iSync 可以支援 X的手機與PDA內的通訊錄行事曆等資訊,可藉由iSync與蘋果電腦做同步傳 輸,少爺目前用不到,就不安裝了。 >印表機驅動程式 ~看需求,少爺暫時先全"不"裝 。 MacOS內建的驅動程式與廠商提供的驅動程式,請二選一,都裝的話,程式可能會衝到 ,所以還是得當白老鼠做個實驗,少爺暫時的想法是,哪邊的驅動程式出版日期新,就 用哪邊,但有時,功能多而不穩,與功能穩而不多,如何取捨,等各種小狀況還真是傷 腦筋。 >附加的朗讀聲音 ~好像很好玩,先裝。 >字體 ~少爺全裝。 >X11 X11 在其他unix-like版本作業系統上的"圖形介面"應用程式,很多都會用到X11這個軟體套件 內的一部分函式庫,如果MacOS X上有X11套件可用的話,軟體工程師在將應用軟體移 植成MacOS X平台的版本時,可以省去很多時間與精力。 內建於MacOS 10.3 安裝光碟的 x11套件,偏好設定是全英文介面,沒有中文語系。 內建於MacOS 10.4 安裝光碟的 x11套件,偏好設定有中文語系介面。 預設的X11程式啟動時,都一定會開啟"xterm"這個終端機軟體,少爺不需要,試著調整 了X11的所有圖形介面偏好設定值,還是一樣,會自動開啟,後來看到了有玩家提供了 小技巧,首先先取得,本機的最高權限("root"這個帳號),點選圖形介面應用程式>終端 機程式,進入"xinit"這個目錄裡面( 輸入 cd /etc/X11/xinit )輸入指令 "chmod 744 xinitrc"(在 "xinit"這個目錄內,將root編輯"xinitrc"這個檔案的修改存取"權限",打開) 執行"vi"這個編 輯器(vi xinitrc),將有"xterm &"字樣的 這一行移除掉。 vi的操作教學繁體中文文件 http://edt1023.sayya.org/vim/ http://info.sayya.org/%7Eedt1023/vim/ http://greenisland.csie.nctu.edu.tw/...y/comuter/vim/ http://blog.yam.com/topic/3664 簡體中文 官方文件 http://vimcdoc.sourceforge.net/ 順便題兩個狀況跟網友們請教,這兩個狀況在我post這篇文章時還沒解決,我在windows pc上,有使用兩款軟體,2D繪圖的Gimp,與編輯/錄製聲音檔的Audacity,Gimp for MacOS X就是所謂X11的軟體,在windows pc的版本,有包含繁體中文語系,程式一安裝 就會自動偵測,並切換成繁體中文語系介面,而Gimp for MacOS X( http://gimp-app.sourceforge.net/ ) 下載安裝之後,查詢了其所有可以調整的項目,都找不到可以切換成繁體中文語系介面 的選項。可是我在Gimp.app>顯示套件內容,又有找到繁體中文的語系檔,google了老半 天,就是找不到把繁體中文語系調整出來的方法。 Audacity for MacOS X( http://audacity.sourceforge.net/ )是獨立安裝的軟體套件,掛載 audacity *.DMG後,發現有語系檔在其中,但程式安裝好之後,就是找不到文件,說明該如何把 繁體中文語系加入程式中。唉~傷腦筋。 >語言版本 ~只選繁中 >bundled software >Cpu Help Files ~看不懂,先裝好了。 在google查了半天,還是看不出來這是什麼東西,安裝時的說明文字,有寫跟沒寫一樣, 安裝完後,用軟體desinstaller 3 beta查詢,我猜測這個大概是 MacOS 10.X 與Mac mini 的 "Mac輔助說明"文件吧!? >earthlink totalaccess 2005 ~用不到先不裝。 >quicken 2005 for mac ~用不到先不裝。 >zinio reader ~用不到先不裝。 >marbleblast gold ~用不到先不裝。 >nanosaur 2 ~用不到先不裝。 >garageband ~用不到先不裝。 >iDVD ~用不到先不裝。 >iMovie HD ~用不到先不裝。 >iPhoto ~用不到先不裝。 iPhoto 對既有的圖片檔做圖片編修的軟體,與iMovie HD,iDVD 有共用函式庫。 iPhoto這個軟體,必須使用到iMovie HD這個套件的其中一小部份函式庫,才能正常執行 ,所以勾選時要注意,嘗試將兩者排列組合試著勾選,若不想安裝iMovie HD則需勾選 成iPhoto約177MB而iMovie HD 2MB。 iMovie HD這個軟體,必須使用到iPhoto這個套件的其中一小部份函式庫,才能正常執行 ,所以勾選時要注意,嘗試將兩者排列組合試著勾選,若不想安裝iPhoto則需勾選成 iMovie HD約87.9MB而iPhoto 2MB。 當iMovie HD,iPhoto,iDVD都為取消勾選的狀態時~ 若只勾選了iMovie HD(87.9MB),iPhoto會自動被勾選(只有2MB),iDVD會自動被勾選(只有718KB) 若只勾選了iPhoto (177MB),iMovie HD會自動被勾選(只有2MB)。 若只勾選了iDVD (477MB),iMovie HD會自動被勾選((只有718KB)。 由此可見這三套軟體共用函式庫,且具有相依性。 若沒顧及相依性而安裝,到時啟動軟體,如iPhoto就會出現"缺少必要的套件程式"這類 字眼的訊息對話框。少爺個人試用iphoto的結果,發現過往在windows pc上已經看習慣的 資訊欄位與設定欄位,都沒有出現在iPhoto,或著說不是那麼容易秀出來。 舉例:windows pc的同類型軟體都會有一個資訊欄位,圖形實際大小,與現在秀出大小 的"百分比"即時標示 ,少爺在iPhoto內找不到,所以少爺決定找其他替代軟體。 >t-online ~用不到先不裝。 >tous comptes faits ~用不到先不裝。 >Appleworks langes ~"只裝"繁中語系。 Appleworks 文書應用套裝軟體 跟OpenOffice.Org差不多,建議可以裝起來比較看看,各有各的特色。 >Office 2004 test drive ~只是試用版,用不到先不裝。 >開始安裝 ~約1.7GB。 >檢查您的安裝光碟 >若確認自己的正版光碟很乾淨,沒什麼嚴重刮傷就點選"略過"。 >安裝完重開機。 >選擇鍵盤布局>我選繁中。 >下一頁 我選擇"不要幫我製作Apple ID"。 >註冊資訊>按下option鍵 + Q > 略過 >少爺不想也不需要註冊。 >建立帳號 ~此處密碼可以允許留空白(不要點選密碼欄位)。 >選擇時區 ~可以用滑鼠點選地圖,也以可以在選擇欄位內找台北。 >全部設定完畢後,進入MacOS X桌面環境。 少爺的第一步,是要取得root權限,因為少爺後來發現,一開始建立的帳號,所謂"圖形 介面"的管理者,並不是 "整台單一主機"的最高權限管理者,還是有很多細部參數不能 動,不像 windows pc安裝完後所建立的Administrator帳號,就是"整台單一主機"的最高權 限管理者。 在MacOS 10.3 &10.4,取得root權限(最高權限管理者) 。 首先在系統偏好設定>帳號>登入選項>取消勾選 "自動登入為:">顯示登入視窗為:名稱和 密碼,再來,應用程式>工具程式>netinfo管理程式>左上角功能表 :安全性 >認證> ~好> 安全性>啟用root使用者> ~好>,此時10.3 &10.4 的狀況就不同了,要很小心與注意> "舊 的密碼"欄位不要點選進去 。 > 在10.3版 "一定"要輸入一個新的密碼,並也在"再次輸入新的root密碼"輸入確認,由此 取得root權限,如果此時新密碼與確認密碼欄位留白,那以後在"非駭客"模式下就再也無 法取得root權限了。 >而10.4版,則可以允許在新密碼與確認密碼欄位留白,那以後若以root權限登入就不用 密碼了,設定完後,登出系統,再登入 ,即可以"root"帳號登入,要注意的是 root權限 最大,所以若不小心刪改錯了系統必要檔案,可能會導致 系統死當。 >再來就是依序安裝~ MacOSXUpdateCombo10.3.9.dmg(系統bug的修正與升級), SecUpd2006-003Pan.dmg (一些安全性問題的修正與升級), 這兩個升級套件,combo的意思是,如果你之前之安裝到 10.3.5版,那麼可安裝Combo版 ,直接跳到 10.3.9版,若之前安裝到10.3.8版,則需安裝非combo的小型升級套件,10.3.9 就到頂了,下一個版本 為10.4 就要花錢買。 >終於完成10.3.9最基本的系統安裝啦,但少爺還是發現有些系統bug很莫名其妙(我認為 的)。在Finder>偏好設定>進階>若勾選 "顯示所有檔案副檔名",則Finder側邊欄的應用程 式,音樂,文件,影片,等資料夾的字樣,應用程式內的各個程式名稱,都會變成英文 模式(原本都是中文) 少爺目前還找不到解決方法。 接下來就是安裝 Mac OS X Upgrade DVD (10.4)了,(另外索取的光碟片 )既然是升級版, 當然就不包含"bundled software"。以下有兩種升級的狀況: 第一種,從10.3.7 或10.3.9升級 >選取目標>選項>升級MacOSX >"升級舊版OSX">點選"好">點選自定。 >基本系統軟體 7XXMB 沒得選。 這裡要注意 從10.3.7(原先的安裝好之後什麼都不動,直接升級)或10.3.9升級,都會導致基 本系統軟體的MB數不同,若升級之前沒有安裝"BSD子系統",那10.4升級版會自動強迫 安裝"BSD子系統",另外原本沒裝的附加應用程式 >iTunes, >iCal,>iSync等軟體也會強 迫安裝。 >印表機驅動程式 ~看個人需求,文章前面有介紹過了,少爺暫時都不裝。 >更多字體 ~我全裝。 >語言翻譯 ~只選繁中。 >X11 ~我要裝。 >點選"升級">從10.3.9升級 >正在檢查您的安裝dvd>可以點選"略過("看前文,自行評估)。 >安裝完畢>設定輔助程式>可在螢幕左上角>點選結束。 第二種,從10.3.7 或10.3.9升級 選取目標>選項 選取"清除並安裝">選擇"MacOS 擴充格式(日誌式)"。 >此時,如果硬碟內已有另一個MacOS10.4可以接受的"檔案系統分割區"就可以選擇將10.4 整個裝到那個分割區,而不影響原來的10.3版。 >繼續 >基本系統軟體 ~1.9GB,強迫裝,沒得選。 >印表機驅動程式 ~看個人需求,文章前面有介紹過了,少爺暫時都不裝。 >更多字體 ~我全裝 >語言翻譯 ~我只選繁中。 >X11 ~我要裝。 >點選"安裝" 就這樣安裝底定之後,硬碟內有MacOS10.3 與MacOS10.4兩個版本可以互相切換。在系 統偏好設定>啟動磁碟,點選進入後,要稍微等一下,因為系統要偵測可開機區,每個 人的系統安裝狀況不同,偵測的狀況也不同,偵測完畢即可依照畫面指示,選擇下一次 開機所要用的開機區。 >再來就是依序安裝 MacOSXUpdateCombo10.4.x.dmg(系統bug的修正與升級), SecUpd2006-00xTi.dmg (一些安全性問題的修正與升級)。 既然重要的系統更新都已經一次更新到頂了,那麼系統偏好設定>軟體更新>尋找更新 項目>就可以取消勾選了,免得一直常駐,佔用記憶體,少爺都自己手動去點選螢幕左 上角的功能表(藍蘋果圖示)>軟體更新。 Mac mini 還有附一片光碟,光碟片上印有: Mac mini Mac OS 9 Install Disc Disc version 1.0 一開始,少爺以為,蘋果電腦這麼這好,附兩個版本的作業系統給買家,很高興的想要 裝起來試搞了老半天,發現不對勁,這片光碟沒有開機的功能,必須在MacOSX內,才 能安裝,少爺特別規劃一個分割區"mac os 擴充格式"來安裝,執行install mac os 9 system suppot,並在安裝過程中,只選擇MacOS9繁體中文(居然沒有細部的選擇功能,得一次全 裝),安裝完之後重開機,進入系統偏好設定>啟動磁碟,發現系統並未抓到裝了安裝了 OS9的分割區,可見其分割區不能獨立開機來使用,退出啟動磁碟後,少爺發現系統偏 好設定,就多出了一個原本沒有的圖示 "Classic",以上的狀況,就少爺的觀念認為,這 片光碟所安裝的根本就是一的大型且專屬的"MacOS 9 模擬器",蘋果電腦美其名曰 "MacOS 9 classic",用聽起來專業一點的說法,就是 在MacOS X內安裝一個,可以"安裝 並執行 macos9專屬應用軟體的環境"的軟體,少爺發現 這個環境裡也有附一些有的沒的 應用程式,其中有IE,OE,NETSCAPE等等,好笑的是NETSCAPE的應用程式資料夾居 然還是亂碼,官方附的光碟所安裝的程式,居然會有"亂碼"。從一開始很敬佩,以為蘋 果電腦附兩個OS,到後來沒魚蝦也好的感覺,其中的落差,只能說,唉~ 後來找到了官方文件 http://www.apple.com/support/tiger/classic/ 猜測,大概是Mac mini的硬 體用的是官方所謂的,新世界的軔體,MacOS 9沒辦法支援這種新軔體,既然如此,那 就算啦。 接下來還得研究看看,如何吧"MacOS 9 Classic"內,少爺不需要的軟體,給移除(反安裝) 而不會影響 "MacOS 9 Classic"系統 ,一時在網路上還找不到相關資料,有請網友指教了 。在此順便抱怨一下,少爺發現有很多台灣蘋果"應該"要繁體中文化的"線上文件",都 沒有翻譯,使得少爺查字典查的半死,少爺個人覺得線上文件本地化,是售後服務很重 要的一環,這方面,台灣蘋果沒有做好,而有些已經翻譯的文件,怎麼看都不像是,台 灣在地人翻譯的繁體中文表達法,明明都是繁體中文字,就是看不懂他整句到底在寫什 麼!? 作業系統裝好啦,在windows pc的角度,接下來就是要安裝介面卡或晶片的驅動程式了, 蘋果電腦看似乎都在作業系統內建好了,少爺覺得都是最陽春的版本,少爺查詢到了Mac mini內建的顯示晶片ATI Radeon 9200,原來在其官方網站還是有提供另外的加強版 ATI Radeon 9200 for MacOSX驅動程式,當然去抓下來安裝了。至於音效晶片呢?少爺在google 查遍了各總關鍵字,甚至安裝了linux for ppc來測試,才終於查出它的型號"powermac toonie (pmac toonie)",在網路上少爺完全找不到,獨立下載安裝的驅動程式版本,看樣子這就是 專門為蘋果電腦設計的晶片組吧! 安裝的過程目前想到這些,先寫到這裡~ 再來寫MacOS 10.3 & 10.4的介面操作與設定,和一些基本的應用。 MacOS 9與之前的版本少爺還不熟,而MacOS X版,據我所知,整個架構其實是unix-like (改良自unix)的作業系統核心,再包上一層,蘋果電腦特有的圖形介面 (Apple's user interface) ,稱之為"MacOSX-Aqua"介面,所構成的,所以還真是一個徹底的作業系統大改版,相 當於重做了。 MsWindows的工作列與開始功能表放在畫面的底端與左下角,MacOSX則放在畫面的頂 端與左上角;MsWindows的視窗"最小化""最大化""關閉"圖示放在視窗的右上角,MacO SX的視窗"關閉""最小化""最大化"圖示則放在視窗的左上角;MsWindows的桌面捷徑圖 示理論上會從左上角開始朝下再朝右排序放置,MacOSX的桌面捷徑圖示則是從右上角 朝下再朝左排序放置;但是MacOSX預設桌面捷徑並不會放在桌面上,而是放在畫面下 方的Dock區塊內,使用者可將Finder>應用程式 內的程式圖示拖拉到Dock區塊內,變成 一個捷徑;而被載入記憶體使用中的程式,會在Dock區塊內,該圖示的下方,顯示黑色 三角形標示。MsWindows的視窗"關閉"圖示在點選後,"理論上"就應該是真的關閉了該 程式,該程式"應該"要退出記憶體;而MacOSX的視窗"關閉"圖示在點選後,並不會真的 退出記憶體,除非對Dock區塊內的程式圖示點選關閉,或著在畫面上方的下拉式功能表 內點選關閉,才會退出記憶體。少爺有一點要抱怨,就是MacOSX的視窗"關閉""最小化" "最大化"圖示做得"好小",少爺每次要點選它,都覺得很傷"眼力",滑鼠圖示也一樣,黑 色的小小一個,這兩者在系統預設介面內都沒有更改的選項,真討厭,這部份MsWindows 勝出了! |
回覆 |
boy ![]() |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 續完 Finder:這個程式就是MacOS的檔案總管。各位可能會發現,都已經取得root權限了,為 什麼圖形介面的Finder還是沒有提供"顯示隱藏檔"的功能選項,由此可見"MacOSX-Aqua" 把這個unix-like核心包得很徹底,就是要妳用圖形介面。所以少爺只好找第三方軟體來 設定這些隱藏的選項啦! MacOSX的圖形介面,安裝應用軟體的方法,有以下5種: *.DMG:從軟體開發商下載頁面,看到的第一個副檔名,有點類似windows pc,上的光碟 映像檔(*.ISO),在MacOSX上,點選兩下(執行)後,照理說會自動掛載於Finder,點選進入 後 照理說*.DMG內都會有些圖文,提示使用者該如何做。 *.PKG (安裝程式套件包裹檔):大概是類似windows pc的*.MSI吧,*.DMG內可能會包含這 個檔案,點選兩下以執行安裝程式。 *.MPKG (安裝程式套件包裹檔):大概是*.PKG 的加強版吧!?點選兩下以執行安裝程式 的檔案格式。 沒副檔名(可能的種類:應用程式,安裝程式):假設開啟了掛載於Finder的*.DMG檔,如 果以"大圖示的模式"來檢視的話,有些軟體會以較花俏的圖文來說明該軟體該如何安裝, 有些安裝程式沒有副檔名,所以主檔名或背景圖文,會有類似Install or Setup的字樣,點選 兩下直接執行安裝。 應用程式:有些*.DMG檔內,就直接放置了,軟體的可執行檔,但是如果直接在*.DMG 內執行的話,軟體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此時我們可以將它copy(拖拉)到Finder內的,"應 用程式"資料夾,此即為安裝的程序。 至於要如何移除已安裝的軟體套件呢,這就很傷腦筋了,MacOSX並沒有像MsWindows 那樣設計內建一個集中管理的"新增/移除程式"軟體功能與顯顯示出來的圖形介面,為什 麼呢?這或許要用unix的角度來思考吧,少爺是windows pc中毒的end-user,所以若要轉換 思維,還真的有些頭痛。先用一些表面且將就的方式吧,上網尋找第三方軟體,看看有 沒有熟悉MacOSX電腦玩家,研究出一套方法並寫成軟體,結果真的有玩家釋出了軟體, 少爺也試用過了,只是穩定性與安全性~各位END-USER自己拿捏吧!再來就是眼不見 為淨法,直接把不要再用的*.APP拖拉到"垃圾桶"圖示內,再"清除"垃圾桶,膽子若夠大 ,在"資源庫"內,尋找跟*.APP有"直接關係"的資料夾,也一樣拖拉到"垃圾桶"內,這樣 就算移除啦。第三種方法,就是遇到了有良心的軟體開發者,再一開始的"安裝程式"內 就同時提供了"反安裝"的功能,如果使用者是按照預設值的安裝路徑去安裝的話,那"反 安裝"功能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還有哪些看起來能徹底移除軟體套件的方法呢又安 全且直觀的方法呢?有請進階的玩家網友來介紹說明了。 *.APP是MacOSX的可執行檔案,格式之一,也是MacOSX圖形介面主打的賣點,雖然表面 上看起來是可執行檔,骨子裡其實是一個資料夾打包檔,彈出式功能表>顯示套件內容, 會在Finder內顯示,到底打包了那些檔案。 MacOSX內建的程式,擷取螢幕畫面的方法有三個: 第一個: 應用程式>預覽程式>左上角功能表"檔案">畫面擷取。左上角功能表第一個"預覽程式"也 有下拉式功能表,內有東西可以設定。 第二個: 應用程式>工具程式>畫面擷取>左上角功能表"擷取"。左上角功能表第一個"畫面擷取"也 有下拉式功能表,,內有東西可以設定。 第三個: 參考"Mac輔助說明"內的"拍攝螢幕畫面的快速鍵"字串,少爺覺得這個熱建搭配好複雜, windows pc的"alt+PrtScrSysRq"熱鍵搭配還比較簡單。 再來寫到區域網路連線的部份,先假設少爺的MsWindowsNT系統設定"工作群組"名稱: "girls",完整的"電腦名稱":"girls-pc",啟動了"Client for Microsoft Networks","File Printer Sharing for Microsoft Networks", "Internet Protocol(TCP/IP)"這三個網路功能,在兩個不同的分 割區分別建立了兩個共享資料夾"share-girls""share",將這兩個資料夾的權限調低,然後將 這台windows pc連到一個IP分享器上。另外也將Mac mini連到IP分享器上,Mac mini開機> 系統偏好設定>網路>點選"內建乙太網路">點選"設定">搜尋網域:輸入"girls">點選"立即 套用",再來系統偏好設定>共享>確認"windows共享"已勾選並啟用,Finder>偏好設定>側 邊欄>>確認"網路"圖文已勾選(少爺是全都勾選),再回到Finder>切換成"直欄"模式檢視, 並點選側邊欄的"網路"圖示,系統會開始"偵測"所以會頓個兩三秒,如果前面的硬體連 接與軟體設定都OK,那工作群組名稱:"girls"就會出現,點選"girls"再往下一層,點選 "連接"按鈕,之後會出現認證視窗,因為少爺的windows共享資料夾沒設密碼,所以只有 輸入帳號,密碼留空,點選"好">選擇您要連接的共享卷宗>選擇 >好,最後該共享資料 夾就被掛載到Finder的側邊欄了,這樣MacOS就可以輕鬆跟windows pc交換檔案啦!可是 少爺發現一個狀況,就是每次重新開機,都要重新點選一次網路圖文來連線,將windows 共享資料夾掛載於Finder側邊欄,好麻煩阿!不知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永久掛載", 請網友指教啦! MacOSX跟MsWinsows一樣,也是有使用一個,位在開機分割區"/var/vm/"目錄下的這個 "swapfile*""虛擬記憶體"獨立大檔案,少爺既然將實體主記憶體升級為1GB了,當然會有調 整"虛擬記憶體"的想法。 第一個想法就是,尋找一個設定參數,能夠將"虛擬記憶體"功能"完全關閉",然後再找 另一個設定參數,能夠將所有會指向使用"虛擬記憶體"的系統程式與應用程式,全部指 向"實體主記憶體"。 第二個想法是,尋找一個設定方法,將"虛擬記憶體"整個搬移到"實體主記憶體"中。 少爺自認為以上這兩個想法,才會對1GB的"實體主記憶體"物盡其用,要不然很多記憶 體都閒置浪費在那邊,可是用google查遍了繁體中文資訊,就是找不到相關的設定討論, 英文的討論區有類似的"虛擬記憶體"討論,但都是片段的,最主要都是英文,太複查了 ,還牽扯到描述語言的撰寫與參數設定,少爺我看不懂,是否有熱心的蘋果電腦玩家能 夠將這些文章翻譯成繁體中文呢? 兩個參考網址如下: http://www.math.columbia.edu/~bayer/OSX/swapfile/ http://www.math.columbia.edu/~bayer/...her/index.html 少爺也曾突發奇想,安裝Linux for PPC來玩玩看,使用的demo套件是Fedora Core 5 for PPC ,結果再執行Linux版的磁碟分割工具時,發現了奇怪的狀況,原本MacOSX硬碟內的分 割區顯示排序成類似如下: start 128MB 剩餘空間 10G HFS+ 128MB 剩餘空間 10G HFS+ 128MB 剩餘空間 10G HFS 8MB HFS+ 7G FOREIGN end 真是奇怪,為什麼MacOSX磁碟分割工具,會偷偷做出三個128MB的剩餘空間而不顯示? 這也未免偷太多了吧!而那8MB的分割區,不知是做什麼用的,先假設猜測,它是擺放 分割區規劃分類資訊的好了,可是8MB也是有點多。至於 "FOREIGN"這個檔案系統格式 ,就是原先用MacOSX的"unix檔案系統"分割的。 題幾個硬體部份要注意的,就是"滑鼠",在MacOS的世界觀裡,所謂的滑鼠,只有搭配 "一個"按鍵,也沒有滾輪這回事,從以前到MacOSX為止都是如此,整個MacOS的圖形操 作介面,就是為"一個"按鍵的滑鼠做設計的,這對轉換平台,已習慣三鍵加滾輪的windows pc使用者來說,的確很適應不良,windows pc滑鼠所謂的右鍵,在MacOS上,是用鍵盤熱 鍵來取代的,當然啦,商用,潮流與賺錢比較重要,所以蘋果電腦最後還是設計了,多按 鍵,可程式化,再加球形滾輪的滑鼠,並為MacOSX寫了驅動程式,使其能支援大部分的 windows pc滑鼠,另外題一點Ms Windows的世界觀裡,所謂的滑鼠,就是 "兩個"按鍵 從以 前到Windows XP為止,都是如此,整個Ms Windows的圖形操作介面,就是為"兩個"按鍵的 滑鼠做設計的 ,一樣是賺錢比較重要,尤其滾輪又是一個大賣點,所以新版windows出來 當然要內建支援滾輪啦。 蘋果電腦當然也有專屬鍵盤,與一般IBM PC鍵盤不同的是,長條空白鍵兩側,有各有兩 專屬熱鍵,一個是印有"alt option"字樣(簡稱:opt鍵)的按鍵,另一個是印有"蘋果圖示與一 筆畫成4個圓圈圖示"(全名:command,簡稱:cmd鍵)的按鍵,這些熱鍵搭配其他英文字母 與數字,就會有不同的快速熱鍵效果,各位可以參考"Mac輔助說明"內的"特殊安鍵符號 "&"快速鍵"這兩個字串。MS推出Windows95時,也因此參考設計了"微軟旗圖示"與"彈出式 功能表圖示"這兩個按鍵。 少爺突然想到以上所寫的內容有幾個BUG,蘋果電腦對MacOSX內"folder"的繁中翻譯是 "檔案夾"。但是少爺老是寫成"資料夾",這是錯的,這是MsWindows的翻譯,以及有特別 功能的蘋果"快速鍵",少爺老是寫成"熱鍵",畫面最上方的"選單列",少爺老是寫成開始 "功能表",沒辦法已經習慣了,也懶得再回去改了。 接下來寫一些少爺所理解的,MacOS 10.3 & 10.4"內建"的一些應用軟體。 QuickTime: MacOS10.3.9內建的QuickTime版本為6.5.2,而之後推出的QuickTime7只能安裝在MacOS10.3.9 (含)以後的版本,QuickTime內建於MacOS就像Windows Media Player內建於Ms Windows一樣 。而MacOSX所內建的網路瀏覽器Safari當然也是以QuickTime為預設的串流播放媒體。可 是QuickTime畢竟是商業軟體,所以還是有些小招數,如果瀏覽完網頁要另外儲存在網頁 內的影片的話,抱歉,會出現訊息要瀏覽者購買QuickTime專業版。這實在是令人心情不 好的小招數,少爺目前想到的解決方案是,尋找另一個完全獨立於Safari之外,且解析網 頁的演算法完全不同於Safari的第三方網路瀏覽器軟體,並且在找另一個獨立的多媒體播 放程式來搭配,關聯於第三方網路瀏覽器,少爺找到了,有個瀏覽器叫做Opera,玩家們 可以自己試著把它的功能跑一遍,上手並不難,但是*.MOV檔案格式還是得靠QuickTime 來播放阿!好加在只要把Opera一些偏好選項設一設,再注意一下一些選單功能,一樣可 以繞過QuickTime偵測,儲存影片。 Java: 在MacOS10.3.9與MacOS10.4都有同時內建Java1.3&Java1.4這兩個版本,官網隨後推出的 Java1.5卻只能安裝在MacOS10.4上頭,少爺之前因為做白老鼠實驗的關係,用第三方軟體 把內建的Java1.3&Java1.4給移除了,結果Java1.5沒偵測到舊版的Java,就不給裝,就算有舊 版Java在電腦內,裝了Java1.5後,卻發現電腦內同時有Java1.3&Java1.4&Java1.5三個版本存 在,是三個獨立執行的套件,少爺由此聯想並認為Java1.5並沒有向下包含舊版的功能,站 在END-USER的角度思考,就是"怎麼這麼麻煩"為什麼電腦內要裝同一系列的一堆套件, 但是官方就是這樣設計阿,又能拿它怎樣。有很多應用軟體要靠Java才能跑,所以還不能 不裝呢。 終端機: 少爺發現一個狀況,就是,MacOSX所提供的內建繁體中文輸入法居然沒有辦法在內建的 終端機視窗內輸入並"顯示"中文,這太鳥了吧,為什麼微軟的windows做得到,蘋果的 MacOSX做不到,現在是200X年了,而不是199X年,少爺只好去找第三方軟體來替代,唉 ~終端機程式耍噱頭來個可以將視窗變成半透明效果的功能,有什麼用,又不能輸入並 "顯示"繁體中文字。 也寫幾個比較重要且必須的第三方免費(or自由)軟體 Stufflt Expander 10 ftp://ftp.stuffit.com/pub/pub/mac/StuffIt 這是純"解壓縮"軟體,支援10多種格式,要注意的是,剛出來的版本 如果安裝在unix檔案 系統(區分大小寫)上, 安裝的流程可能會當掉,所以請各位下載小幅更新過的版本。 OnyX http://www.titanium.free.fr/index.html TinkerTool http://www.bresink.com/osx/TinkerTool.html OnyX,TinkerTool這兩個軟體都是將MacOSX所隱藏起來的,或著一些原本在純文字指令 模式才有可能設定的系統參數藉由圖形介面來設定 ,都有繁體中文語系,可以試試看, 但安裝時要注意一下權限問題,請看其軟體的說明文件。 完成本文所參考的文件資源如下(任意排列) 繁體中文討論區 OIKOS 生活網 http://www.oikos.com.tw/v4/ 繁體中文的MacOS社群,大站之一,有非常豐富的參考資料。 老地方冰果室交流區 http://ubb.frostyplace.com.tw/index.php 也是繁體中文的MacOS社群 大站之一,有非常豐富的參考資料。 從這個總首頁進入,還可以看到很多不錯的專欄文章/專題報導,以及中文化/免費/共享 軟體的介紹列表。 http://www.frostyplace.com/index.php Mobile01-我愛吃蘋果 http://www.mobile01.com/topiclist.php?f=177 Mobile01的子討論區,因為Mobile01本身是一個充滿敗家風格的討論區所以這個子討論區 也比較"fans"取向。 繁體中文個人網站 Deray嘎嘎嘎 http://www.deray.info/ 熱心的蘋果電腦玩家Deray在空餘為許多英文MacOSX軟體做繁體中文化的語系,並免費 開放下載共享,我們謝謝他。 applewoods http://applewoods.org/ 以在地人的思維來介紹與解析MacOS平台各式各樣的軟體與應用,還有一些繁體中文化 的資源,各位需要什麼類型的MacOSX軟體,可以去applewoods碰碰運氣,或許它曾經介 紹過。 BNW 時尚資訊網 - 會議室 http://bbs.bnw.com.tw/conference/index.php 有寫過蘋果軟體應用教學書籍的電腦玩家所設立的討論區,有一些應用小技巧的文章可 以參考。 osxchat blog http://osxchat.blogspot.com/ 在地的MacOSX軟體開發者,三不五時會把一些開發軟體的心得貼在這裡。 毓毓的窩 http://www.yuyulaw.info/wordpress/ 一個蘋果電腦玩家,嘗試將外國玩家寫的MacOSX分析文章,翻譯成繁體中文,對於想 進階操作MacOSX但是英文還不太靈光的人來說,這裡有很多好翻譯文章,請參考 Mac OSX簡介 & Mac相關 兩個目錄。 Richard's Mac 程式精選集 http://homepage.mac.com/ulyssesric/bestpicks/ 電腦玩家對一些MacOSX軟體的使用心得與介紹。 droger的mac心得整理 http://blog.yam.com/droger/ 在地人的mac心得筆記。 Open Source Mac - Free, Open-Source software for OS X http://www.opensourcemac.org/ 英文的網站,專門介紹自由/免費的MacOSX軟體。 特別的繁體中文軟體 開放香草輸入法 http://openvanilla.org/wiki/zh "完全"替代 MacOSX內建繁體中文輸入法的一個解決方案。 社群網站 FreeSoftware Mac User Group http://www.freesmug.org/ 英文的網站,除了介紹大量的自由/免費MacOSX軟體與之外,還有提供軟體教學影片。 中英官方文件 Apple - Support - Specifications http://support.apple.com/specs/ 英文的網站,蘋果電腦推出的各系列品牌電腦的硬體基本規格表。 http://developer.apple.com/opensource/index.html 英文的網站,官方提供的MacOSX平台open-source軟體研發相關資訊。 Mac OS X keyboard shortcuts http://docs.info.apple.com/article.html?artnum=75459 一堆組合熱鍵列表與說明,這可是很重要的,為什麼台灣蘋果沒有翻譯成繁體中文版 線上文件?莫名其妙勒! 各類小道消息與小技巧 Mac OS X Things http://face.centosprime.com/macosxw/ 英文的網站,一堆MacOS X的小技巧。 macosxhints.com - OS X tips and tricks! http://www.macosxhints.com/ 英文的網站,一拖拉庫的MacOS X小技巧與旁門左道的花招,由各路蘋果玩家貼文提供。 後記: 題一個有趣的個人經歷,少爺一向自詡為,能夠做到繁體中文的RTFM & STFW,最後一 步才會上網貼文詢問,當時就是找不到root權限呼叫方法,還特別跑了一趟蘋果經銷商店 面去問,店員一聽也傻了,後來他想到在 MacOSX內建的"mac輔助說明"查查看,查"root" ,結果類似說明訊息就出現了,少爺看了心理覺得怪糗的。 再題一個或許比較偏美感方面的主觀想法,少爺個人比較MsWindowsXP與MacOSX的圖形 介面,就整體而言MacOSX的美感,質感,與噱頭程度,真的比MsWindowsXP好太多太多 了,MsWindowsXP預設的藍綠配佈景主題,實在是醜斃了;還不如之前Windows2000預設 的傳統桌面(純籃桌面底,灰色開始功能表)看了反而覺得比較樸素且舒服。 另外題一個,或許會傷到女性同胞,敬請女性同胞包涵,少爺也曾想過,去書局購買 MacOSX系統教學相關書籍,當時在天瓏書局翻遍了,都沒有找到任何一本繁體中文的符 合少爺閱讀需求的內容,不過少爺還是選了一本博碩文化發行的,MacOSX強力調校,約 略看了內容,這真是一本令入門使用者完全"看沒有"的"翻譯書",每一頁,看到的都是外 國文法,看第一遍絕對無法立即就懂的中文翻譯,就少爺的國文程度而言,讀起來就是 不通順,怪怪的,感覺翻譯者似乎都沒有真正消化過,原作者要表達的意思,也沒有真 正瞭解過,台灣在地人的電腦操作習慣與用語還有思維,根本就是"直譯"而已。舉個例子 ,美國人算數學是用"加法的思維,華人算數學是用"減法"的思維,這本書的翻譯者,用 的是"加法"的思維來翻譯 。少爺覺得與其翻譯成這樣,還不如不要翻了,少爺翻閱了翻 譯者的簡介,是一位"女性同胞",結果就是,少爺在網路討論區看了很多留言討論與分析 之後,在回頭來看這本中譯書,才知道它在寫什麼 。厚厚的一大本花了600多塊錢,既然 買了,還是撐著看完它吧,也就因此,少爺才會產生寫這篇網路文章的念頭,也因為是 網路文章,我愛怎麼表達就怎麼表達 。 最後的最後: 少爺想要寫的其實還很多,但都還要再做測試與消化網路文章,暫時沒有那個精神力了。 哪天精神力恢復了,或許會嘗試寫一篇"少爺在MacOSX平台的自由與免費軟體使用經驗談"。 少爺發現一個叫做CC授權的概念很有意思,決定選用這個。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2.5/tw/ 2006.06.08 晚 凌亂的電腦前~ ps.寫完本篇草稿的同時,2port的傳統手動機械式螢幕KVM,也被少爺操壞了! 這篇文張首先貼在 PCZONE 討論區 FreeBSD & Linux 討 論 版 http://www.pczone.com.tw/vbb3/forumdisplay.php?f=41 小紅帽技術論壇 > 電腦類 > Unix-like 系統討論板 http://redhat.ecenter.idv.tw/vbb3/fo...p?s=&forumid=4 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 討論區 http://freesf.tnc.edu.tw/ 晚一些再彙整到少爺自己的blog,奇怪!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怎麼一時連不上去? 晚一些再試試看好了! |
回覆 |
Poison Deliver ![]() | 回覆: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 給你拍拍手, 轉換系統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我也很想買Mac mini, 不過完全沒摸過蘋果系統的操作, 還在考慮準系統可能會比較省時省力. |
回覆 |
boy ![]() |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補充01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補充01 Dashboard與Widgets 少爺試用MacOS 10.4的結果,發現自己完全用不到10.4內建的Dashboard與其中的Widgets 功能,可是少爺發現這是一個開機就常駐於記憶體內的軟體,少爺很想把這個功能關閉掉 ,甚至將這個軟體從硬碟內完全移除。上網查了老半天,只有找到停用Dashboard的軟體 ,而沒有找到完全移除Dashboard的軟體。 [email protected] http://d-t-f.sourceforge.net/ 執行這個軟體前,最好先登入為root權限的模式,再執行這個軟體,程序上會比較不麻煩 ,可是少爺發現在停用成功後,Dock區塊內的Dashboard圖示下方的"表示程式執行中"的 "三角形"卻還在,少爺只好採用眼不見為淨的方法,將Dashboard圖示拖拉出Dock區塊(將 圖示拖拉出Dock區塊,在放開滑鼠鍵後該圖示就消失了)。 開機音 Mac mini每次一開機就會"噹"一聲,少爺覺得很吵,會嚇到人,很想關掉它,看了討論 區網友的討論,這個聲音是燒錄在主機板的軔體內的,MacOSX本身的介面並沒有提供 "只關掉"這個開機音的選項,少爺試過把系統偏好設定>聲音,調整成靜音,重開機後 還是一樣,會"噹"一聲,此時的少爺開始不欣賞Steve Jobs的設計了,少爺只好上網找 找看有無第三方軟體,能夠設定這個燒錄在主機板軔體內的開機音,最後終於找到了幾 個免費軟體。 StartupSound.prefPane http://www5e.biglobe.ne.jp/~arcana/S.../index.en.html 這個軟體安裝後會嵌入在系統偏好設定的面板內。 Psst http://mistatree.org/Freeware/Psst/ 單獨執行的小軟體。 聲音 Mac mini這一系列為了更縮小與精緻化主機,取消了ps/2的插座,外接週邊的插座只剩 USB與1394兩種,連audio的line in都沒有, 那錄音怎麼辦呢?真是傷腦筋。後來少爺 在電腦店找到一種國內品牌的USB產品,長方形小盒子狀,一邊事USB接頭,另一邊則有 兩個插孔,一個是耳機插孔,另一個是麥克風插孔,買回來後插上連接Mac mini的USB HUB,沒想到MacOSX居然有偵測到這個裝置"C-Media Headphone Set"於是,系統偏好設 定>聲音,設定好後,最陽春的聲音輸入功能就啟動了少爺用放大鏡看實體晶片,查到 型號為CM108,上網查詢查到這個C-Media,國產晶片製造商。沒想到MacOSX有支援這種 國產音效晶片,少爺的運氣真好,看了發行廠商的包裝說明,這可以當成一個USB介面 音效卡,只可惜發行廠商官網下載的驅動程式,雖然號稱有支援MacOSX,在實際解壓縮 下載的檔案後,卻發現沒有。 少爺選擇使用的pop3 email軟體為Thunderbird,因為少爺發現Mozilla家族系列的Email 軟體有一個特色,就是若鍵立好一個email帳號,Mozilla會在某個系統資料夾下建立"該 帳號名稱"的資料夾,少爺也發現"該帳號名稱"資料夾下的檔案結構,檔名,種類,不論 在unix-like,MacOSX,MsWindows都一樣,於是少爺試著在MacOSX版Thunderbird的帳號 建立好之後,將MsWindows版Thunderbird內,相同帳號名稱的整個帳號資料夾,全部複 製,覆蓋到MacOSX版Thunderbird的帳號資料夾,再重新啟動MacOSX版Thunderbird,就 這樣MsWindows enmail資料完成轉移了,yeah太方便了,MacOSX內建的Email軟體少爺就 想移除了,MacOSX版Thunderbird還是有一個滿嚴重的缺點,比不上MacOSX內建的Email, 就是MacOSX版Thunderbird的程式介面"字體太小"看的少爺眼睛好痛,不知有什麼旁門左 道的小技巧能修改,期待下一版能改進。 顯示桌面與Dock區塊 在MsWindows桌面畫面最下方工作列的開始按紐右側,有一個"顯示桌面"的按鈕圖示, 在MacOSX並未直接提供這個按鈕圖示,而是採用熱鍵的方式在執行"顯示桌面"的功能 ,設定熱鍵的位置在系統偏好設定>Dashboard與Expose>鍵盤與滑鼠快速鍵,若將工作 中的視窗最小化,程式視窗都會縮小至Dock區塊的最右側來集中排列,所以Dock區塊 的右側會有一個分隔線,分隔線的右側有相當於MsWindows資源回收統的垃圾桶圖示, 與一些使用中且被最小化的程式視窗,分隔線的左側則可以擺放一堆程式的"捷徑", 少爺是會將Dock區塊的設定調整成最陽春的顯示效果,少爺認為這樣可以少消耗一些 記憶體。 系統偏好設定>外觀 如果之前有連線到MsWindows的共享資料夾的話,在系統偏好設定>外觀>最近使用過的 項目數量>伺服器,設定一個數量,那麼在畫面左上角藍蘋果圖示的下拉功能表,會有 一個"最近使用過的項目"選項,可以尋找MacOSX所記憶的Windows共享資料夾,少爺此 時又覺得Steve Jobs的點子不好了,如果把這個功能做在Finder的側邊欄,對使用者 來說不是更快嗎?點選更輕鬆一些。 系統偏好設定>國際設定>語言 因為少爺現階段,只熟悉繁體中文與美式英文兩種,所以在編輯列表內的其他語系,都 被少爺"取消顯示"了。 系統偏好設定>CD與DVD 少爺認為有的時後,全自動不見得是方便,所以少爺全部選擇"忽略"不讓系統先行自動 偵測光碟格式並啟動相對應的播放程式。 能源節約器 少爺會有一種"電腦睡著了就再也醒不來"的預感,所以決定把睡眠功能都取消。 外接顯示器 國內廠商大同出品的46"電漿電視,型號:P46ACTP,有附電視盒的版本,其中一個接 口可接電腦的DVI視訊接頭,少爺看了一下說明書,提到這台電視的標準(正常比例)解 析度為852x480,跟少爺心中想像的還是有些落差,少爺本以為這種電漿電視解析度都 有標準(正常比例)1024x768以上的能力。少爺很好奇,就用Mac mini接接看,沒想到 Mac mini+MacOSX居然也偵測到了這台"顯示器",且在系統偏好設定>顯示器>解析度, 也出現了852x480這個選項,而MacOSX所偵測到的型號為P46ACTP-D01,用46"電漿電視 看電腦畫面,短時間內是會覺得大魄力螢幕看起來滿爽的,但解析度終究是"低",所 以實用度不高,最後還是換回19"標準(正常比例)解析度1280x1024的電腦專用螢幕,少 爺發現MacOSX偵測螢幕型號與規格的運作方式,跟MsWindows不一樣,MsWindows的控制 台若設定好了顯示器的規格之後,每次重開機,不論顯示卡與訊號線的狀態,是插好的 ,沒插的,插不完全的,或者又換了別的顯示器,MsWindows一開始都還是原先的設定 值,直到使用者已安全模式登入,或者更換顯示器驅動程式,而MacOSX似乎每次重開機 都會重新偵測顯示器,不論顯示卡與訊號線的狀態,是插好的,沒插的,插不完全的, 或者又換了別的顯示器,都會導致開機畫面產生不同的狀況,甚至導致開機畫面無法輸 出。舉一個範例,少耶有一台傳統機械轉紐式的D-SUB切換器,兩輸入一輸出,若MacOSX 先開機了,再開MsWindows,然後感覺MsWindows開機差不多了,再切換到MsWindows的顯 示訊號,畫面一切正常。若換成MsWindows先開機了,再開MacOSX,然後感覺MacOSX開機 差不多了,再切換到MacOSX的顯示訊號,畫面的狀況就一堆了,甚至沒有訊號。所以有 的時候,偵測系統太勤勞主動也不見得是好事。 字型 MacOSX內建了兩種字型格式,分別為 *.dfont(datafork truetype font),*.otf (opentype font)。 當然MacOSX也可以接受*.ttf(windows turetype font)這種格式,MacOSX內建的字型管 理程式在應用程式>字體簿。在加入新字型時,可以啟動字型驗證的功能,驗證程式會 驗證該新字型是否包含11種功能,真是龜毛,少一種就會"唉",少爺下載的cwTeX TrueType,開放標準,等免費的繁體中文字型,都是給MsWindows用的,當然只有幾個基 本功能,可以輸入選字顯示與列印就好啦!所以只好手動讓它過。 免費的繁體中文字型,可參考 http://cle.linux.org.tw/fonts/ ftp://ftp.tnc.edu.tw/pub/freefont/ http://open.cosa.org.tw/old/ReferenceLinux/Fonts/ 說文解字True Type字型 http://www.cns11643.gov.tw/download/file/ebas927.ttf 工作管理員 在MsWindows系統,若要查詢記憶體內有哪些程式正在運作中,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按下 ctrl+alt+del組合熱鍵,MacOSX則是使用應用程式>工具程式>活動監視器,這個程式, 彩色的介面,看起來就很花俏啦,因為核心是unix-like系統,所以呈現的資訊量也很 多,但是少爺覺得有些訊息的中文翻譯怪怪的,無法看第一眼就能理解它所表達的意思 ,只好上網查相關討論,才看懂了。奇怪,那些中文到底是誰翻得阿,沒有人來校稿嗎 ?把它翻譯成一般使用者能夠理解的意思。同樣的英文訊息,反而日文漢字都有把意思 翻譯出來,也難怪蘋果電腦在台灣普及不起來,因為那些中文翻譯,一般使用者都還是 看不懂,進階使用者乾脆只用英文介面的版本,攪得蘋果電腦好像都是高知識份子才會 用的系統,一般使用者還是乖乖用翻譯過的Windows pc。 網路參考資源 C+Style中文化網站 http://cstyle.mytw.net/ 熱心的蘋果電腦愛好者為蘋果軟體做免費的繁體中文化,可以參考看看喔! Applecan http://applecan.com/index.php 現在才發現這個繁體中文個人網站,用圖文的方式解說操作觀念與小技巧,比少爺的全 部純文字,要清楚多了。 opensourcemac http://nothickmanuals.info/doku.php/opensourcemac 也是介紹一些免費的軟體 |
回覆 |
boy ![]() |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補充02 光碟讀寫相關 在以以最陽春版Mac mini內建的MATSHITACD-RW CW-8124 (dvd-rom/cd-rw)為範例。 抹除與燒錄(光碟映像檔)可多次寫入的光碟 先放入一片有資料的cd-rw到Mac mini,讀取面盡量乾淨且刮痕少,若MacOSX有順利偵 測到這片光碟,就會有光碟圖示出現在桌面上,與Finder的側邊欄。開啟應用程式>工 具程式>磁碟工具程式>側邊欄會列出該光碟的圖示,若該光碟有被燒錄成多重軌段的形 式,也會以樹目錄方式列出,可以選擇有光碟圖示的根目錄(最上層),再選右側”清除” 選項,來抹除整張光碟資料。完成抹除之後可點選上方”退出”按鈕,退出燒錄光碟片。 如果在windows pc上製作了一個符合公開標準規格的”*.ISO”光碟映像檔,將這個檔案 複製到MacOSX系統內,點兩下執行,一樣可以被掛載到Finder的側邊欄,也就可以瀏覽 光碟映像檔的內容了,此時就好像windows pc的一台虛擬光碟機掛載到檔案總管一樣。 再放回已抹除資料的CR-RW,因為之前在系統偏好設定>CD與DVD,已全部設定成"忽略" ,所以不會有反應,再進入應用程式>工具程式>磁碟工具程式>側邊欄,會出現光碟機 的圖示與型號,點選該光碟機圖示與型號後,點選上方”資訊”按鈕,可以查詢相關內容 ,因為之前有在finder掛載了適合燒錄於cd-rom規格的光碟映像檔,所以側邊欄也會出 現該iso檔格式的圖示,點選它,再點選上方的燒錄圖示按鈕,即會出現燒錄確認對話 框,右側向下箭頭,點選後會有更多細部選項。 在windows pc做的iso,在macosx燒錄完,再拿回windows pc還是可以讀取,由此可見 MacOSX內建的磁碟工具程式,至少可支援*.iso,*.dmg兩種映像檔做載入與燒錄。 使用MacOSX內建的Finder與磁碟工具程式所搭配燒錄出來的光碟規格為Mac HFS格式, Windows PC的檔案總管預設是不認識的,除非安裝第三方軟體,這點要特別注意。 少爺找了老半天就是找不到有哪個資訊欄位,能顯示”空白光碟片”的”空白容量”資訊, 奇怪了,有網友能找到這個資訊欄位嗎? 至於Finder內建的”新增燒錄檔案夾”,到底該如何用,看了輔助說明文件,還是摸索不 出結果來,少爺覺得就像是windows xp檔案總管(我的電腦)所內建的燒錄功能,感覺似 有似無的,最後還是找第三方獨立運作的軟體來用好了。 附註:磁碟工具程式>選單列>視窗>自訂工具列>內有許多項目,可以選擇拖拉到磁碟工 具程式的工具列。 兩款免費且獨立運作的燒錄軟體 LiquidCD http://www.maconnect.ch/index.php?page=liquidcd&lang=en Burn - burning application for Mac OS X http://burn-osx.sourceforge.net/ USB介面的網路攝影機 USB webcam 少爺手邊有一台"QuickCam Pro 3000"網路攝影機,CCD規格的,上logitech官網查詢, 其並未提供for MacOSX的驅動程式,MacOSX也沒內建其通用型裝置驅動程式,少爺只好 google關鍵字碰碰運氣,結果果找到一個叫做IOXperts的for MacOSX的商業軟體,這個 軟體有支援多種廠牌or晶片組的網路攝影機驅動程式,若各位購買的webcam官方不提供 for MacOSX的驅動程式,可以查詢IOXperts官網資料,若有需要在購買它。另外也找到 一個叫做MACCAM的免費軟體,這是熱心的電腦玩家,參考了webcam硬體廠商已公開的” 部份”硬體規格資料,而撰寫了免費的通用型USB webcam驅動程式,其官網上有相容列 表可以查,因為是個人電腦玩家的作品,所以不可能像商業版的驅動程式那樣,可以將 其所支援的webcam硬體晶片,全功能展現,畢竟有些控制晶片的功能屬於商業機密,硬 體廠商不會免費公開。 免費軟體與商業軟體最典型的差別,在於商業軟體因為有完整的硬體規格資料,所以可 以展現硬體的功能到640*480*30fps 解析度,免費軟體作者若資料不足,可能只能支援 到320*240*30fps解析度,少爺的webcam只能試出160*120*30fps解析度,目前暫時堪用 就好。 MACCAM http://webcam-osx.sourceforge.net/ IOXperts http://www.ioxperts.com/ 這次偷懶,只補充了兩個段落。少爺覺的,要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還真的是一件很 "複雜"的事情。MacOSX上的各類近階軟體與功能,像是Fink,日誌,swap進階設定等等 ,繁體中文的資料(一般end-user可以看得懂的版本),可說是趨近於零,而英文原文資 料,對少爺來說又快要跟天書沒兩樣,所以為了要理解那些很複雜的MacOSX進階設定, 又想要把它以最簡單的MsWindows思維方式,敘述出來,可真是燃燒了少爺好多腦細胞。 到底該如何解釋Fink,日誌,swap這些東西與進階設定阿?頭好痛~繼續傷腦筋去~ |
回覆 |
boy ![]() |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補充03 寫一些"非MacOSX原生軟體"的安裝與設定 寫在前頭: 在MsWindows作業系統上,開發應用軟體,通常都會找一套"程式開發套件軟體"來用, 有免費的,也有付費的,當然啦,付費的版本提供的功能比較多。微軟公司當然也有製 作販售,程式開發套件軟體,產品名為Visual Studio。理論上從頭到尾在MsWindows平 台上,又是用微軟公司自己開發的Visual Studio所開發的應用軟體,我們可稱之為” MsWindows平台的原生軟體”,理論上程式應該也最佳化了。當然啦MsWindows平台上的 程式開發套件軟體,有很多不同品牌可以選擇,端看開發者的需求。在MacOSX平台上, 也是一樣的狀況,Apple公司提供了Xcode,這個程式開發套件軟體,在某些條件下是免 費的,從頭到尾在MacOSX平台,又是用apple公司自己開發的xcode,所開發的應用軟體 ,我們可稱之為”MacOSX平台的原生軟體”,同樣的,MacOSX平台上的程式開發套件軟體 ,有很多不同品牌可以選擇,端看開發者的需求。 而所謂"非原生軟體"呢?有些軟體是在,Unix-like系統的圖形環境開發的,同樣功能的 軟體,要製作MsWindows版,或MacOSX版,若在各自的平台,用各自的程式開發套件軟體 全部重寫一次,原始程式碼,那太麻煩了,於是聰明的程式開發者,一定會想一套轉換 的機制,讓各平台的程式開發套件軟體(不限定品牌),看得懂原來的程式碼,並能編譯 成該作業系統平台上的"可執行檔案"即可,雖然沒有理論上的最佳化,可是想想看,微 軟在自己的作業系統平台上所推出的MsOffice套裝軟體,還不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推出一 堆修正升級程式。 Xcode http://developer.apple.com/tools/download/ 少爺之前的文章有提問Audacity與Gimp這兩個軟體的安裝設定的問題,一直都等不到解 答。少爺只好再次嘗試著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在google打各種可能的關鍵字,做排列 組合,最後終於找到可以參考的概念的討論文章了。 在官網下載audacity 1.3.0beta版之後,將dmg檔掛載於Finder,此時先在\應用程式\ 檔案夾內,建立一個名為audacity的子檔案夾,然後將所掛載的dmg檔內,所有的檔案與 檔案夾都copy到\應用程式\audacity檔案夾內(.trashes 這個檔案夾可以例外),copy完 成,執行\應用程式\audacity檔案夾內的audacity主程式,即可進入選擇語系的介面, 終於有繁中語系可以用啦。 參考連結 -------- 請教一下 audacity 1.3.0 http://ubb.frostyplace.com.tw/viewtopic.php?t=26107 -------- 在 http://gimp-app.sourceforge.net/ 下載dmg檔後,先照預設流程完成安裝(預設只 要拖拉Gimp.app到\應用程式\檔案夾內內即可)並啟動一次,完成第一次的軟體基本設 定,關閉程式,然後可以用"顯示套件內容"的方式,進入\應用程式\Gimp.app\ Contents\Resources\bin\ 檔案夾內,用”文字編輯.app”來編輯”gimp”這個小檔案,其 中有幾行內容如下: -------- export LANG=`grep '\b'\`defaults read -g AppleLanguages | sed 's/.\(..\).*/\1/'\ \`_ /usr/share/locale/locale.alias | sed -n 's/.*\(.._..\)\..*/\1/p;1q'` -------- 把它改成 export LANG="zh_TW" 然後存檔,如果不放心,可以進入\應用程式\Gimp.app\ Contents\Resources\share\locale\ 檔案夾內, 你會發現"zh_TW"這個子檔案夾,裡頭 有繁中語系檔。 重新啟動Gimp,終於出現繁中語系了,可是字又小又醜,看不清楚,很討厭,少爺開始 想一些旁門左道的方法,以前在設定Gimp for windows的時候有參考了一篇文章: -------- 在微軟視窗上安裝 GIMP 2.2 的注意事項 http://www.linuxhall.org/modules.php...rticle&sid=400 -------- 決定把它套用在MacOSX試試看,結果在\應用程式\Gimp.app\Contents\Resources\share\ gimp\2.0\themes\default\ 檔案夾內,找到了"gtkrc"這個小檔案,用文字編輯.app來 編輯gtkrc這個小檔案,其中有兩行一樣的內容如下: font_name = "sans 9" font_name = "sans 9" 先編輯第一行,編輯之前,先用”字體簿.app”來挑選一個適合的TureType格式,繁體中 文字型,少爺選了一個”顯示名稱”為”LiSong Pro”的字型,因為搭配的螢幕為19"LCD, 所以字體大小調成”16”。 於是第一行 font_name = "sans 9" 改為 font_name = "LiSong Pro 16" ,存檔,在重 新啟動Gimp。看的順眼,且字體也較大的,繁體中文版Gimp for MAC終於可以用了。 至於第二行的 font_name = "sans 9" 則是設定在某些Gimp內的進階功能,要先改也可以 或者等要用到進階功能時再改也行。每個使用者的視覺習慣與螢幕配備都不同,可以依 自己的習慣與需求,來改不同的TureType格式字型與字體大小。 X11的補充: 在執行需要使用x11函式庫的這類軟體時(例如gimp,xnview 等等),如果並未先啟動" x11主程式",而直接執行"x11應用軟體"的話,該軟體的啟動時間可能會有點久,此時 可能就得犧牲x11主程式的一些功能選項,以增快應用軟體的啟動時間,螢幕頂端”選單 列” x11\applications\customize\ 在”x11 applicaton menu”內的列表項,都先”remove” 再來 x11\preferences \ input與output 內的選項都取消勾選,這樣子,以後直接啟動 x11應用軟體的時間,就可以跟MacOSX的原生軟體幾乎一樣快了,當然啦,如果使用者不 在乎,這一些啟動時間,也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勾選或取消勾選,input與output內的各 種選項。 註記: 系統偏好設定\帳號\選擇一個帳號\啟動項目\點選下方的”+”方塊圖示,可以將”想要在 開機時預先啟動的程式”挑選出來,若要將預先啟動的程式留在”背景”可以勾選”隱藏” 選項。 參考連結 -------- Gimp for Mac OS X in german http://www.fehu.org/index.php/MacOSX...German#default -------- |
回覆 |
boy ![]() |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補充04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補充04 在終端機.app,輸入,編輯與顯示繁體中文 以MacOS10.3.9搭配內建之漢音輸入法為例,在應用程式\工具程式\終端機.app\終端機 偏好設定裡頭,少爺發現預設的shell是"sh"而不是"bash",少爺又發現,在/bin/檔案 夾內的sh與bash兩個”檔案大小”完全一樣,交叉測試後發現,若以"root"最高權限登入 系統,預設的"shell"為/bin/sh,另以一般管理者權限登入系統,預設的shell為/bin/ bash,少爺因此猜測sh與bash根本是同一個檔案,只是為什麼apple公司要把它分成兩個 不同的檔名,這得請電腦高手來解答了。 之前已提過用第三方軟體,讓Finder能顯示所有隱藏檔,所以可以在/private/etc/檔案 夾內找到"profile"這個檔案,用純文字編輯器編輯它,加入以下兩行: export LANG=zh_TW alias ls='ls -w' 存檔離開,然後在妳所登入的"帳號",該帳號的"家目錄"下,建立一個檔案名為".inputrc" (要包含前面那個"點")的檔案,用純文字編輯器填入以下四行: set meta-flag on set convert-meta off set input-meta on set output-meta on 存檔離開,然後啟動終端機.app,在終端機\視窗設定,終端機檢閱器\模擬,取消勾選 "跳脫非ascii字元",監視器\字元集編碼,改成utf-8,點選”將目前設定設為預設值"其 他另依個人需求修改。 MacOSX整個介面的編碼環境預設為unicode(UTF-8),在終端機.app裡看到的那些純文字 "檔名"預設也是unicode(UTF-8),所以在儲存設定之後,在終端機視窗內即可進入,編 輯,顯示,繁體中文檔案名稱與目錄名稱。但是少爺又發現,內建於MacOSX,在終端機 內運作的指令行的純文字編輯器,像是"vi"等等,在編輯繁體中文字時,卻只有big5碼 (監視器\字元集編碼,改成big5)可以正常輸入,編輯,與顯示,也就是,會造成繁體中 文的文字檔,檔名為unicode(UTF-8)格式,檔案內容為big5碼格式的現象,少爺也發現 ,若檔案內容同時包含UTF-8與big5兩種編碼的文字,MacOSX內建的文字編輯.app,就無 法開啟檔案,哇勒這位免太"遜"了吧,少爺還以為MacOSX多先進呢,好歹也正常顯示其 中一種編碼,其他編碼大不了以亂碼呈現即可,結果MacOSX內建的文字編輯.app做不到 ,終端機內的中文字體怪醜的,少爺改了其他字體也調大了字型, 還是一樣”醜”,真受 不了。 少爺查了在終端機模式下"ls"這個純文字指令的說明文件,其中有兩個參數,內容如下: # ls -wv -w Force raw printing of non-printable characters. This is the default when output is not to a terminal. -v Force unedited printing of non-graphic characters; this is the default when output is not to a terminal. 少爺翻遍了google,就是找不到這兩段說明的"繁體中文解讀或翻譯",光看這兩段英文 句字少爺實在無法理解。雖然加了這兩個或其中一個參數都可以使終端機顯示"繁體中文 字元",卻導致一個”bug”就是”游標”反而可以往前移動,把前面所有的帳號,目錄位置 ,之前的列表,等字串"吃掉""弄消失掉"。 少爺個人直覺猜測".inputrc"內的四行字串或許可以填入在/private/etc/檔案夾內的 某個”*rc*”參數設定檔案內,這樣就不用在每個帳號的家目錄下,都再擺一個檔案了, 少爺有試著去猜測幾個”*rc*”參數設定檔,結果都沒猜中,真是可惜,少爺不是程式開 發者,看不懂原文的程式開發手冊,不然的話,少爺猜測稿不好已經有說明文件檔,提 到這方面的設定技巧。 前面有提到vi(VIM的簡稱)這個純文字編輯器,MacOSX內建的是6.2版,而少爺寫這篇文 章時,已推出了7.0版,有for MacOSX的版本,少爺下載安裝後,發現這並不會升級原 先在終端機模式內的vim6.2版,而是一個獨立執行的圖形介面包裹的版本,該如何用最 直觀的方法升級,原先在終端機模式內的vim6.2版呢?這有請電腦高手解惑了,少爺啟 動這個,獨立執行的圖形介面包裹的版本後,發現選單列都是亂碼,只好再上網google 解決方法,少爺發現vim其實有內建big5與utf8這兩種格式的繁體中文語系檔,但是 vim.app預設啟動的是big5格式的繁體中文語系檔, 在vim.app/套件內容/Resources/vim/ 檔案夾內,有一個"vimrc"檔案,用純文字編輯 器開啟它,加入一行字串: set enc=utf8 存檔離開,重新啟動vim,在選單列終於出現繁體中文字了,可是又出現了一些錯誤訊息 ,少爺看不懂,好像是某些字串與指令找不到,於是少爺在 vim.app/套件內容/Resources/vim/檔案夾內,編輯"gvimrc"這個檔案,以下這些都是可 能會出現錯誤訊息的幾行字串,在字串的最前面加上 " 符號,變成"註解文字",而非原 先的”可執行指令”。 "aunmenu &File.&Open\.\.\. "aunmenu &File.&New "aunmenu &File.&Close "aunmenu &File.&Save "aunmenu &File.Save\ &As\.\.\. "aunmenu &Edit.&Select\ All 再重新啟動vim,錯誤訊息就消失了,少爺認為這也只是眼不見為淨的方法,應該還有 更好的解決方法。 參考連結 -------- 不是打vi的廣告,vim 的環境設定 ( vimrc ) http://greenisland.csie.nctu.edu.tw/wp/2005/09/21/341/ OSX的終端機的UTF-8問題解決辦法 http://blog.othree.net/log/2006/03/0...inal_utf8_fix/ 如何在OS X的終端機 輸入/顯示 中文 http://www.oikos.com.tw/v4/viewtopic...B8%AD%E6%96%87 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 討論區 http://freesf.tnc.edu.tw/modules/new...forumpost17689 -------- |
回覆 |
boy ![]() |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補充05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補充05 關閉,甚至移除一些用不到的服務程式 MacOS10.3.9為例 Cron是一個unix-like系統上最常見的自動排程的軟體,適合在一些24小時都不關機的工 作用電腦上使用,對於一般家庭與個人使用者,並非24小時開著電腦,所以這個軟體, 就沒有一開機就常駐於系統記憶體的必要。MacOSX內建預設一開機就啟動它,少爺找了 老半天,終於找到在/系統/資源庫/StartupItems/這個檔案夾內,有一個"Cron"檔案夾 ,裡頭包含所有MacOSX一開機就會啟動執行的Cron相關參數設定,只要把這個"Cron"檔 案夾整個搬移到"非"系統檔案夾相關的個人備份檔案夾,再重新開機,MacOSX就會因為 抓不到Cron一開始啟動時的相關參數設定(主程式路徑,設定檔路徑等等),就不會執行 Cron了,少爺又省下一些主記憶體與虛擬記憶體啦。 參考連結 鳥哥的Linux私房菜-例行性命令的建立 http://linux.vbird.org/linux_basic/0430cron.php MacOS10.3.9為例 現在的網路世界使用的是IPv4,這個網路位址系統,這個系統所提供的網路位址數量, 遲早會不夠用,但這也是N年以後的事,新一代的IPv6網路位址技術,已經出來了,而 且MacOSX也已經支援了,可是就連在台灣相當於壟斷事業的ISP業者" 中華電信"也都還 沒有對一般老百姓使用者推出IPv6服務(等中華電信要普及化IPv6更是N+N年以後的事), 所以預設開機啟動IPv6也是多餘的,因為現在都還是使用IPv4,既然如此,就關閉這個 功能,以節省記憶體。 系統偏好設定/網路/內建乙太網路/設定/tcpip/設定ipv6/選擇"關"/好。 再來編輯 private/etc/ "hostconfig" 這個檔案,其中有一行 IPV6=-YES- 改成 IPV6=-NO-,重新開機。 參考連結 Mac OS X: What Are All Those Processes? A short list of background processes and daemons http://www.westwind.com/reference/OS...processes.html 網頁瀏覽器與plug-in 若以網頁瀏覽器的"解碼核心"來做區分的話,現階段世界上只有"四種"主流瀏覽器。 可以參考 網頁瀏覽器列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D%...88%97%E8%A1%A8 網頁瀏覽器比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D%...AF%94%E8%BE%83 MsWindows內建了網頁瀏覽器軟體Internet Explorer,那麼MacOSX當然也內建了Safari ,只是MacOSX的設計架構,還不至於像MsWindows那樣,將Internet Explorer作成所謂 "系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MsWindows平台,有一種第三方的瀏覽器軟體,它只是一 個瀏覽器"介面",它一定必須使用到系統內,原先已經安裝了的Internet Explorer網 頁"解碼核心"程式,而它的圖形介面會有比Internet Explorer本身的介面更多樣化的 功能與更好的效能,這類型的MsWindows軟體,例如:sleipnir,http://sleipnir.twftp.org/index.html 在MacOSX平台,當然也有這類型軟體,必須依靠Safari的"解碼核心"來運作,例如: Shiira,當然也有其他,擁有獨自的解碼核心,獨立運作的網頁瀏覽器軟體,例如: Opera。 另外Mozilla基金會,根據不同的使用者需求,也開發了幾款擁有獨自的解碼核心,獨 立運作的網頁瀏覽器軟體,只是這些瀏覽器的"核心技術"都一樣。 Mozilla基金會,開發的Mozilla Suite多功能套裝瀏覽器軟體,一直更新到1.7.13版, 而"官方承認"的繁體中文化版,只有到1.7.12版,之後就沒有再改版了,其實Mozilla 基金會只是把原先的Mozilla Suite換了個名字叫做Seamonkey,版號回到1.0開始從頭 算,最新的Seamonkey版本目前只有英文版。有一點要注意Mozilla Suite與Seamonkey 預設會用到同樣檔名的"個人參數設定檔",所以兩個程式同時使用的話,軟體會衝到, 除非各自建立不同檔名的”個人參數設定檔”。 Mozilla基金會另外做了Firefox這個瀏覽器,這是將Mozilla Suite內,除了網頁瀏覽 以外的功能全部都拿掉,之後再強化的作品,Firefox是跨平台的網頁瀏覽器,所以不 可能在每個作業系統平台,都做到99%最佳化的設計,所以Mozilla基金會根據 Firefox核心,又做了Camino網頁瀏覽器,Camino是所謂的MacOSX平台"原生軟體",理 論上應該對MacOSX最佳化了。 所以現階段MacOSX平台上有四種主流網頁瀏覽器分別是: 已停止開發的 Internet Explorer for Mac,Safari,Opera,Mozilla家族。 參考連結 Shiira1.2.2.dmg http://hmdt-web.net/shiira/en Opera 9 Setup.dmg http://www.opera.com/ Camino http://moztw.org/camino/ Firefox http://moztw.org/firefox/ mozilla-1.7.12.zh-TW.mac.dmg http://moztw.org/mozilla/ seamonkey-1.0.3.en-US.mac.dmg http://ftp.isu.edu.tw/pub/Mozilla/se...eleases/1.0.3/ 網頁瀏覽器安裝完畢後,接下來就是安裝一些,能呈現網頁輔助動畫特效的plug-in軟體 Adobe Flash Player Download Center OS X (PowerPC) http://www.adobe.com/shockwave/downl...latform=MacOSX 將for MacOSX的最新版下載回來,並完成安裝後,少爺上www.youtube.com瀏覽flv格式的 即時影片,與swf影片檔。 Shiira,Safari,Opera,Camino,Firefox,Mozilla Suite,Seamonkey都能正常播放。 少爺在Google查關鍵字,也找到了幾個像是電腦玩家個人作品的flv file player獨立播 放器。 參考連結 J-VHS FLV Player http://streampower.free.fr/ FLV Viewer http://www.thisisnotlondon.com/flv_viewer/download.htm Flv-Player Original (Mac) http://sweb.cityu.edu.hk/50689882/flv.html 少爺也發現,其實vlc也可以播放flv,只是要調整一下參數設定,才會比較順。 Shockwave Player Download Center http://www.adobe.com/shockwave/downl...r_Version=MSIE Macromedia Authorware Player Download Center http://www.adobe.com/shockwave/downl...nguage=English 這兩款少爺目前還找不到demo可以試。 |
回覆 |
boy ![]() |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補充06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補充06 向量繪圖軟體:Inkscape 這也是一個需要用到X11函式庫的向量繪圖軟體,少爺下載了目前的最新的0.44版,分別 在MacOS10.3&10.4安裝,在10.4版啟動正常,不過預設的介面為英文,在10.3版啟動後 會出現錯誤訊息,少爺查詢了Inkscape.app的套件內容,發現Inkscape跟Gimp一樣,都 是使用"非MacOSX專屬格式"的*.mo語系檔,也有包含繁體中文的版本,於是少爺又要開 始傷腦筋了,該如何才能把繁體中文語系介面設定出來呢?本來想直接套用Gimp的修改 法,但程式沒有反應,還是英文介面,經過多次的白老鼠實驗後,終於被少爺猜到了, MacOS10.3&10.4都能正常啟動繁體中文介面,來繪圖使用了。 原來,在改參數設定值得時候,還得加上語系檔的"路徑"因為這個套件不像Gimp會自動 偵測語系檔位置,改法如下: 進入 \應用程式\Inkscape.app\Contents\Resources\bin\ 檔案夾內,用純文字編輯器 編輯 Inkscape 這個檔案,其中有幾行內容類似如下: export LANG="`grep \"\`defaults read .GlobalPreferences AppleCollationOrder \ 2>&1\`_\" /usr/share/locale/locale.alias | tail -n1 | sed 's/\./ /' | \ awk '{print $2}'`.UTF-8" 將這幾行改成如下的字串: export LANG="$TOP/locale/zh_TW" 存檔離開,重新啟動Inkscape,繁體中文語系出現啦。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就是功能 表與對話框選單介面,"字體"太小,少爺在google試了各種有可能的關鍵字,就是找不 到可以將Inkscape的功能表與對話框選單介面字體放大的方法,地毯式的查詢Inkscape 套件內,各種可能的參數設定檔,就是找不到可以設定字體大小的類似字串,真是傷腦 筋阿,有網友知道該如何設定嗎? 參考連結 Inkscape Wiki http://wiki.inkscape.org/wiki/index.php/FAQ 這次更懶了,只寫了一個段落,沒辦法,想破頭還是想不出該如何解讀swapfile,fink ,日誌等等這些主題,網路上現有的,符合少爺理解需求的,繁體中文資料還真是趨近 於零阿! |
回覆 |
boy ![]() |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07 Mac OS X (10.3&10.4)安裝,設定,使用經驗談,補充07 即時通訊軟體的心得整理 以下使用MacOS10.3.9 + 內建漢音輸入法做為測試平台 Microsoft Messenger 5.1.1 微軟推出的msn messenger for mac的版本,功能想當然爾陽春很多,現階段並未提供視 訊與語音的功能,官方網站也沒有提供繁體中文的版本,倒是有熱心的電腦玩家做了繁 體中文化語系的版本,既然是官方的版本,當然繁體中文的即時輸入與顯示都正常。 官方網站 Microsoft Messenger for Mac http://www.microsoft.com/mac/default...d=msnmessenger 繁體中文化載點 http://www.deray.info/ 繁體中文化載點2 http://applewoods.org/archives/2006/...senger_511.php aMSN Alvaro's Messenger 這是一個只使用msn messenger專屬通訊協定的msn messenger相容軟體,有支援webcam 的視訊與語音功能,雖然有繁中語系介面可以選擇,但是在偏好設定內的各種選項欄位 還是有些字體會變成亂碼。另外在preference/appearance/choose encoding找到三個 跟繁中語系相關的編碼可以選擇,分別是cp950,utf8,big5,如果選擇,cp950,big5 ,聯絡人列表的暱稱與狀態這兩個欄位,繁體中文絕大部分可以正常顯示,cp950的繁 體中文相容度較高,因為cp950是微軟的規格,若設定成utf8反而繁體中文大部分無法 正常顯示,繁中以外的語言則可以正常顯示。接下來就是輸入即時訊息的視窗,居然無 法輸入繁體中文字,對方傳過來的繁體中文字也無法顯示,少爺查了線上文件,發現aMSN 無法處理繁體中文字串的原因,可能是因為aMSN必須用到X11函式庫,然而MacOSX所包裝 的X11套件版本,又沒有對繁體中文的編碼做最佳化處理,所以台灣蘋果分公司真的要好 好檢討了,為什麼會有這些狀況,作業系統國際化了老半天,居然對繁體中文的處理這麼 的"遜"!整體來講,若在英文的MacOSX世界,aMSN可以替代Microsoft Messenger了。在 繁體中文的MacOSX世界,aMSN 需要熱心的電腦程式高手,解決其繁體中文的即時輸入與 顯示的問題,MacOSX所包裝的X11套件版本不願配合,只好從aMSN軟體本身來加強。 少爺測試時,將就的方法為,使用英文為預設程式介面,然後在偏好設定將編碼設成cp950 ,這樣程式介面就沒有亂碼,而聯絡人的暱稱與狀態的繁體中文字樣則可以正常顯示,只 是即時對談時,還是得打英文。 期待aMSN的下一版可以解決繁體中文的問題,因為Microsoft Messenger for Mac真是陽 春阿! 參考連結 http://amsn.sourceforge.net/download.php Mercury messenger 這也是一個只使用msn messenger專屬通訊協定的msn messenger相容軟體,有支援視訊 與語音功能的選項,但是少爺目前還沒試出來。有繁體中文語系介面可以選,聯絡人的 暱稱與狀態,輸入即時訊息的視窗的繁體中文字樣等,顯示一切正常,就是字體小了些 ,少爺也找不到可以調大字體的選項。還有一個狀況是,輸入即時訊息的視窗,在輸入 "繁體中文"的"狀態中",字體是以亂碼呈現,輸入完畢,才能正常顯示繁體中文字,這 樣少爺就沒辦法即時更正所輸入的錯字了。 少爺查閱官網,其說明文件寫說這個軟體必須依賴java函式庫來執行,少爺又聯想到了 ,是否又因為for MacOSX版本的java套件,沒有對繁體中文的處理做最佳化,才會有這 種bug?台灣蘋果電腦分公司再次好好檢討吧! 官方網站 http://www.mercury.to/index.php?sub=WhatIsMercury Yahoo messenger 官方的軟體,一樣是沒有提供繁體中文介面的版本,台灣的市場這麼小嗎?為什麼,台 灣的yahoo奇摩,不願意做中文化呢? 參考連結 http://messenger.yahoo.com/mac.php;_...V6F1NFQhNwMMIF 第三方的繁體中文化載點 http://www.deray.info/ iQQ 大陸的軟體商,騰訊,模仿icq做了一個"qq"即時通訊軟體,台灣的蕃薯藤有合作改了個 叫做yamqq的相容繁中版本,當然都只有windows版的。 有大陸的電腦玩家,使用qq的通 訊協定,做了一個for MacOSX的版本,叫做"iQQ",功能上當然稍微陽春一些(沒有支援 視訊與語音),也只有英文與簡體中文兩種介面,堪用啦,沒魚蝦也好,優點就是沒有煩 人的廣告視窗。期待有熱心的電腦玩家,能翻譯成適合台灣用語習慣的繁體中文版。 參考連結 http://lumaqq.linuxsir.org/main/?q=node/95 xmeeting + ohphonex xmeeting這個軟體,就相當於微軟所內附於作業系統的netmeeting,xmeeting必須搭配 ohphonex這個函式庫套件,全英文介面,少爺還在摸索中。 參考連結 http://xmeeting.sourceforge.net/pages/index.php skype 很有名的軟體,自己去官網摸索,反正有繁體中文版。 官方網站 http://www.skype.com/intl/zh-Hant/do.../skype/macosx/ Adium X 這是一個同時支援多種通訊協定的即時通訊軟體,所以功能的多樣性這方面,不可能對 每一個通訊協定做最佳化,現階段沒有支援視訊與語音的功能,不過,繁體中文的支援 倒是一切OK。 參考連結 http://www.adiumx.com/index.php Proteus 這是一個同時支援多種通訊協定的即時通訊軟體,所以功能的多樣性這方面,不可能對 每一個通訊協定做最佳化,現階段沒有支援視訊與語音的功能,不過,繁體中文的支援 倒是一切OK。 參考連結 http://applewoods.org/archives/2006/08/proteus.php 少爺覺得Adium X與Proteus在介面上似乎反而花俏過了頭,不過有些人喜歡,反正可以 再調整設定,也沒差。這兩個軟體將來如果能支援視訊與語音的功能,就更好了。 少爺不會特別去試用MacOSX內建的ichat,因為這是不跨平台的專屬通訊協定軟體。 以上都是在MacOS10.3.9 + 內建漢音輸入法做測試,說不定有些繁中語系與數入顯示的 問題,在MacOS10.4.X + 其他品牌的繁體中文輸入法,可以獲得解決。各位玩家自己再 試試看啦! |
回覆 |
主題工具 | |
|
![]() | ||||
主題 | 主題作者 | 討論版 | 回覆 | 最後發表 |
利用 VMware 安裝 Mac OS X JaS 10.4.8 | iamdc | -- FreeBSD & Linux 討 論 版 | 1 | 2008-03-17 08:49 PM |
DirectX End-User Runtimes 10/10/2006 | 紅縞瑪瑙 | -- Windows 更新 & 驅 動 程 式 版 | 2 | 2006-10-24 01:08 PM |
Windows Update 更新 10/10/2006 | 紅縞瑪瑙 | -- Windows 更新 & 驅 動 程 式 版 | 13 | 2006-10-16 03:47 PM |
【硬體】ATI 最新驅動程式 Catalyst 5.10 For XP (10/12) | 阿 土 | -- Windows 更新 & 驅 動 程 式 版 | 3 | 2005-10-28 09:19 AM |
XML | RSS 2.0 | RSS |
本論壇所有文章僅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討論區以「即時留言」方式運作,故無法完全監察所有即時留言,若您發現文章可能有異議,請 email :[email protected] 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