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面對全球化 我們只剩本土化…… - 第6頁 - PCZONE 討論區

返回   PCZONE 討論區 > ▲ -- 網 路 生 活 分 享 區 > -- 閒 話 家 常 灌 水 版


PCZONE 討論區



通知

-- 閒 話 家 常 灌 水 版 上 面 那 些 硬 梆 梆 的 專 業 話 題 插 不 上 話 ?? 那 就 來 這 邊 就 你 周 遭 網 路 上 或 生 活 上 的 話 題 來 哈 拉 一 下

會員

[QUOTE=prozacist]
引用:
作者: Davis
不靠本土化, 那我們該拿什麼東西去全球化? 古文美, 母語美不美?

以下恕刪∼

請先確認什麼是「本土化」,現在的政策走向根本只是「福佬化」,用台語來當作閩南語的代名詞對這個島上其他的族群才是真正的語言暴力,和以前的國語政策如出一轍。

有文言文的訓練,才有機會接觸一窺其背後豐富的文化資源內涵,不希望下一代瞭解太多中國文化,是一種對自己這塊土地文化缺乏自信的作為,因為如果真的和其作切割,真正台灣的文化要剩下多少呢?(百年以上的廟宇、古厝、劉銘傳留下來的鐵路、砲台,.........)

母語美不美?要拿來唱歌當然比北京話優美,尤其是原住民的歌謠。但是請注意,文化的傳承需要文字的記載,現在台灣存在的母語,有語無文,就連現在小學交母語課的時候,課本還要自創連大人都看不懂的火星文,而且還每個版本都沒辦法統一,音標還要另外學一套每個母語個別適用的羅馬拼音。這樣的母語又怎會有什麼「經典」流傳呢? 沒有經典傳承的語言,其文化是淺薄的,背後的思考邏輯多半是為了切割,要把我們先祖從中國移民過來的歷史曖昧作切割,甚至有老一輩的人根本已經皇民化了(如我爺爺),認真思考起來,慎終追遠的台灣人這樣做豈不是太數典忘祖了嗎?

要真的有民族自尊不是故意和對岸說不同的語言、用不同的文字、放棄看懂文言文就會有?美國人有放棄英文嗎?那為什麼美國人能有現在的國力?經濟實力才是我們尊嚴的後盾,你跟美國人談尊嚴,不交保護費,就沒有尊嚴,充其量,不過是把日本、韓國、台灣當作看門狗罷了。

近代史中的台灣人一直是飄零在太平洋的一群沒辦法自己決定命運的人,但也就因為如此,才塑造出台灣各個族群的共同特色 - 堅韌的生命力。 廣納百川才能成就海洋,如果要把我們使用的文字硬和文言文作切割,就如同把河流源頭斷流一樣,放棄了能夠欣賞最精純的文字運用的能力,不過是捨近求遠的作法。
你的說法我認同~
我有些朋友將自己的孩子不到高中就送到外國唸書,每當暑假回到台灣,滿口英文,但中文已經說不順口了,其實想一想,許多人對這片土地的認同感漸漸消失,認為台灣的教育有漏洞,也有缺失,紛紛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往國外送,撇開政治不談,想想其中的原因為何?常聽到某些政治人物常說要與世界接軌,到底要先穩固自己國家的文化及語言,還是要整天滿口流利的英文好呢?

???????????

引用:
作者: prozacist
PS 像「祭妹文」這種「怪怪」的文章(差點沒被我高一的國文老師解讀成亂倫片),應該是可以換掉,不曉得現在還有沒有收錄?
怪怪
我高中時沒讀到這篇
這幾年教材的變化還真大

PS.袁枚還真是中國最早寫文章表明自己是『妹控』的啊
會員

引用:
作者: PHINEAR
怪怪
我高中時沒讀到這篇
這幾年教材的變化還真大

PS.袁枚還真是中國最早寫文章表明自己是『妹控』的啊
妹控
會員

引用:
作者: 穿白衣的阿桑
看看哪些是您曾經聽過的句子?
1.天 地 不 仁 , 以 萬 物 為 芻 狗
2.天 長 地 久
3.上 善 若 水
4.視 之 不 見; 聽 之 不 聞
5.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6.不 出 戶 , 知 天 下
7.出 生 入 死
8.知 者 不 言 , 言 者 不 知
9.江 海 所 以 能 為 百 谷 王 , 以 其 善 下 之
10.天 網 恢 恢 , 疏 而 不 漏
11.弱 勝 強 , 柔 勝 剛
12.不 相 往 來
13.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有些是否很類似呢?
等一下要出去,預防會睡覺,來公佈答案吧!
13個例子出自哪呢?......................道德經!
原文如下:
1.天 地 不 仁 , 以 萬 物 為 芻 狗 ; 聖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為 芻 狗. 天 地 之 間 , 其 猶 橐 蘥 . 虛 而 不 屈 , 動 而 俞 出 . 多 言 數窮 , 不 如 守 中 .(道德經第5章)

2.天 長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長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長久 . 是 以 聖 人 後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以 其 無 私, 故 能 成 其 私.(道德經第7章)

3.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萬 物 , 又 不 爭 . 處 眾 人 之 所 惡 , 故幾 於 道 . 居 善 地 , 心 善 淵 , 與 善 人 ,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事 善 能 , 動 善 時 . 夫 唯 不 爭 , 故 無 尤 .(道德經第8章)

4.視 之 不 見 , 名 曰 夷 ; 聽 之 不 聞 , 名 曰 希 ; 摶 之 不 得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詰 , 故 混 而 為 一 . 其 上 不 曒 , 在下 不 昧 . 繩 繩 不 可 名 , 復 歸 於 無 物 . 是 謂 無 狀 之 狀 , 無物 之 象 , 是 謂 忽 恍 . 迎 不 見 其 首 , 隨 不 見 其 後 . 執 古 之道 , 以 語 今 之 有 . 以 知 古 始 , 是 謂 道 已 . (道德經第14章)

5.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勝 人 有 力 , 自 勝 者 強 . 知 足 者富 , 強 行 有 志 .
不 失 其 所 者 久 , 死 而 不 亡 者 壽 . (道德經第33章)

6.不 出 戶 , 知 天 下 ; 不 窺 牖 , 見 天 道 . 其 出 彌 遠 , 其 知彌 近 . 是 以 聖 人 不 行 而 知 , 不 見 而 名 , 不 為 而 成 .(道德經47章)

7.出 生 入 死 . 生 之 徒 十 有 三 , 死 之 徒 十 有 三 , 人 之 生 ,動 之 死 地 , 十 有 三 . 夫 何 故 ? 以 其 生 生 之 厚 . 蓋 聞 善 攝生 者 , 陸 行 不 遇 虎 兕 , 入 軍 不 被 甲 兵 . 兕 無 所 投 其 角 ,虎 無 所 措 其 爪 , 兵 無 所 容 其 刃 . 夫 何 故 ? 以 其 無 死 地 .(道德經50章)

8. 知 者 不 言 , 言 者 不 知 . 塞 其 兌 , 閉 其 門 , 挫 其 銳 , 解其 忿 , 和 其 光 , 同 其 塵 , 是 謂 玄 同 . 故 不 可 得 而 親 , 不可 得 而 疏 ; 不 可 得 而 利 , 亦 不 可 得 而 害 , 不 可 得 而 貴 ,亦 不 可 得 而 賤 . 故 為 天 下 貴 . (道德經56章)

9.江 海 所 以 能 為 百 谷 王 , 以 其 善 下 之 , 故 能 為 百 谷 王 .是 以 聖 人 欲 上 人 , 必 以 言 下 之 ; 欲 先 人 , 必 以 身 後 之 .是 以 聖 人 處 上 而 人 不 重 , 處 前 而 人 不 害 , 是 以 天 下 樂 推而 不 厭 . 以 其 不 爭 , 故 天 下 莫 與 之 爭 . (道德經66章)

10.勇 於 敢 則 殺 , 勇 於 不 敢 則 活 , 知 此 兩 者 或 利 或 害 . 天之 所 惡 , 孰 知 其
故 ? 天 之 道 , 不 爭 而 善 勝 , 不 言 而 善 應 , 不 召 而 自 來, 坦 然 而 善 謀 . 天 網 恢 恢 , 疏 而 不 漏 . (道德經73章)

11.天 下 柔 弱 莫 過 於 水 , 而 攻 堅 ; 強 莫 之 能 先 . 其 無 以 易之 . 故 弱 勝 強 , 柔 勝 剛 , 天 下 莫 能 知 , 莫 能 行 . 故 聖 人云 : 「 受 國 之 垢 , 是 謂 社 稷 主 ; 受 國 不 祥 , 是 謂 天 下 王. 」 正 言 若 反 .(道德經78章)

12.小 國 寡 人 , 使 有 什 伯 之 器 而 不 用 , 使 人 重 死 而 不 遠 徙. 雖 有 舟 轝 , 無 所 乘 之 ; 雖 有 甲 兵 , 無 所 陳 之 . 使 民 復結 繩 而 用 之 . 甘 其 食 , 美 其 服 , 安 其 居 , 樂 其 俗 , 鄰 國相 望 , 雞 狗 之 聲 相 聞 , 民 至 老 死 , 不 相 往 來 .(道德經80章)

13.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 善 者 不 辯 , 辯 者 不 善 . 知 者 不博 , 博 者 不 知 .
聖 人 不 積 , 既 以 為 人 己 愈 有 , 既 以 與 人 己 愈 多 . 天 之道 , 利 而 不 害 . 聖 人 之 道 , 為 而 不 爭 .(道德經81章)
會員

引用:
作者: fw3
請各位好好善待這個嚴肅的話題,
不要把爭議點引導到統獨問題上!!

我相信除了一些沒有實質籌碼的政客會把這些東西綁在一起之外,
台灣的統獨問題,基本上和我們的教育方針是不會有關係的!!

怎麼會沒有關係,都是環環相扣的,杜正勝現在把教育完全強調台語,想廢掉中國歷代史,文言文,說這是愛台灣,本土化,請問什麼是本土。

真的要本土化的話我們應該都要學山地話才對,他這種拍馬屁的方針是為了什麼,為了討扁的歡心,因為扁的選票來自於煽動於所謂的"本土意識",怎麼煽動?他除了會要台獨,要修憲以外,他還有哪一招

杜正勝是我看過被罵最慘卻不用下台的一個官員,也是歷代來讓我看到使學生上街頭最多,卻不在乎的人,也難怪嗎,從扁那邊學來的,卑鄙無恥到極點。

我不知道你幾年次,我是69的,我妹他們都是7年級,如果你有7年級的後輩,你就會知道當今教育多悲慘,我真的很擔心下一代的人,也很擔心台灣的未來。
Poison Deliver

引用:
作者: chan15
怎麼會沒有關係,都是環環相扣的,杜XX現在把教育完全強調台語,想廢掉中國歷代史,文言文,說這是愛台灣,本土化,請問什麼是本土。

真的要本土化的話我們應該都要學山地話才對,他這種拍馬屁的方針是為了什麼,為了討扁的歡心,因為X的選票來自於煽動於所謂的"本土意識",怎麼煽動?他除了會要台X,要X憲以外,他還有哪一招

杜XX是我看過被罵最慘卻不用下台的一個官員,也是歷代來讓我看到使學生上街頭最多,卻不在乎的人,也難怪嗎,從X那邊學來的,XXXXXXX。

我不知道你幾年次,我是69的,我妹他們都是7年級,如果你有7年級的後輩,你就會知道當今教育多悲慘,我真的很擔心下一代的人,也很擔心台灣的未來。
別氣!別氣!我幫你做消音處理∼
嘴炮戰隊隊長

先稍微定義一下:

全球化:廣納世界各地文化、風俗習慣,著重於溝通技巧與行銷。
在地化:適當修正自己的文化,以符合當地風俗習慣。
本土化:重視本土傳統文化,不能忘本。
去中化:摒除一切與中華相關的文化、風俗習慣等。

近年的本土化強調不能忘本,要愛台灣,激進者甚至要求所謂去中化。這是很有趣的事,因為世界上最講「飲水思源」,「不能忘本」的正是中國人。

我認為發生「去中化」主因是由於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下簡稱中共)在外交、政治上對台灣的壓迫,恐嚇以及統戰。出自於對中共的厭惡,以致反中聲浪日增,進而在本島產生去除一切與中國相關事物,但邪惡的是中共以及遭到擅動濫用的中國民族主義(跟台灣的民粹好像啊! )而非中華文化,共產黨本身的信條(破四舊),在某方面也是摒棄中華文化,只是這幾年逐漸開放,才修正路線。

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並且歷經殖民統治的過程,所以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地方,以華人文化為主體,融合日據時代文化,原住民文化與新移民文化,這個融合已經產生,並發生在你我週遭,這就是台灣的本土文化。

如果要去中化,那台灣還能剩下什麼?文字、宗教信仰、語言、姓氏、文化?難道本土文化是檳榔西施、以及豪邁的殺石車司機與飆車少年?如果連最基本的民族性也要去除,那台灣人的民族性應該是什麼呢?

請各位只看本土化的朋友,想一想。

回到全球化的議題,我個人認為全球化與本土化是不衝突的。

所謂全球化應該是能廣納各種文化,並從中吸收成長,這著重的會是溝通與行銷能力;溝通用於吸收它人文化,行銷則用於推銷自己。

有人說學英文就是全球化,我對這種說法抱持極度不認同的看法,英文只是一種溝通工具,單純的學習英文,只能說是「英文化」,必須擅用溝通技巧去交流,並習得別人的長處,並且行銷自己,才能稱上是全球化。當然英文還是重要的,畢竟學會英文可以和大多數的外國人溝通交流。

既然全球化是廣納各種文化,當然沒有理由摒除自己的文化(也沒有理由去中國化),有了自己的文化作根基,才能保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多采多姿。

全球化也需要在地化,當一種新文化,外來文化來到某地時,要適當修正,以符合當地風俗習慣。好比說到了回教國家,你還能吃豬肉嗎?(那簡直是找死!)

本土化沒什麼不好,但是若能昇華,並且看的更遠,會來的更好。

廢話一堆,就請大家包涵吧。
會員

我比較好奇,台灣所謂的本土化,難不成能和所謂的"外國"脫離關係?
不管是地理上,及歷史發展上,我們和對岸都是中華文化下的一部份,是不能分開而論的。
還有,在推行全球化的同時,所謂的"全球化",又是該從何種觀點著手?
而不是,一堆小孩子從小就拼命的學英文,甚至搞到全民學英文,就叫全球化。
雪月 彩

完全部認同英文等於全球化,
世界上的語言太多了,
一點意義都沒有。

看看翻譯人員的辛苦,
就可以知道全球的痛苦了,

學英文等於全球化?
百分之百是:虎爛!
散人

說到本土化,真是個大學問,看看人家的國家吧!
日本,雖然文字當中也有中文,但是也算有自己的文字。
韓國,那個字就不說了,還真是不太容易學懂。
古時候的契丹,現在的西藏,都好像有自己的文字吧。
不知道我們這裡的本土化,是否要創造一個自己的文字,
或是語言才算本土化?
原住民雖沒有文字,可是至少有自己的語言,我們台灣有嗎?
一天到晚要想去所謂的某文化,就好像可以解脫成為另一個文化,
真的是這樣嗎?畫地自限的東西,能永久流傳下去嗎?選擇性失憶,
也只能騙騙自己而已。
全球化在這裡,似乎跟英文劃上等號了,不懂他們倆之間有什麼關係?
我們真的珍惜自己的文化嗎?從鄰國日本來看,為了保留自己的文化,
各位可以注意一下,日本人是非常非常少有取英文名字的,跟我們這裡
可是大不同的,韓國似乎也是一樣吧?
每次聽到人們用英文互相喊名字時,我就覺得莫名其妙!這裡是台灣,使
用中文的國度,或是我們的國語或母語,為何要冒出這些英文名字?今天
的原住民為了恢復他們的本姓氏,就花了多少的辛苦努力,其目的為何?
無非就是希望能保留自己的一點文化,而這裡的漢民族文化,卻輕易的
將自己的文化去掉抹除,令人不解?
全球化,如果沒有背後的陰謀企圖,是相當不錯的做法,有機會去瞭解
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當然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也是讓人家來認識我們
的一個好途徑。只是,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化作為基礎,而不是擁有流利
的英文就能稱做是全球化,有了流利的ABC,可是卻對自己的文化,文
字一點都不瞭解,那不叫全球化,叫做洋化。
文化在哪裡?在吃飯時所用的碗筷,不知怎麼搞的,我就是愛用瓷器。
就算是滿口ABC,還是很喜歡跑去看面相,喜歡去算命看手相。
女人生完孩子,就是一定要坐月子,沒有一個月,很難交代耶!
不知道怎麼回事?燒菜時就是會放些醬油,酸醋之類的調味料。
元宵節就是要吃湯圓,端午就是要吃粽子,鬼們開關要拜拜燒紙錢。
我就是愛吃臭豆腐,豆腐滷,燒餅油條,小籠包,還有各式各樣的
麵食米食.........口水已經流下來了。婚喪喜慶就一定要包個紅包,雖然
這一點真希望能去掉。
我也喜歡李白的詩,對於文天祥的正氣歌感嘆不已,蘇軾的水調歌頭,
更是朗朗上口。金庸的小說,可以說是一遍又一遍的看。對於中庸之道,
也覺得是不錯的一種生活哲理。
你覺得可以去某文化嗎?至少我自己是辦不到,去了這些文化,不知生活
會變怎樣?一定很無趣吧?想一想歌仔戲不演薛丁山,不演陸文龍,不演
貍貓換太子,不知道要演什麼?他們如果不穿宋服,唐服,明服演戲,不
知是要怎麼表演啊?而且我沒有選擇性失憶的毛病,所以我喜歡這樣的文
化,融合著眾多同時也包容各種族群的不同卻又相似的文化,也愛這些
與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本土化?








 XML   RSS 2.0   RSS 
本站使用 vBulletin 合法版權程式
站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本論壇所有文章僅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討論區以「即時留言」方式運作,故無法完全監察所有即時留言,若您發現文章可能有異議,請 email :[email protected] 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