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XTOR 1610TA轉scsi介面報告

第 1 頁,共 2 頁 1 2 末頁末頁
顯示結果從第 1 筆 到 10 筆,共計 12 筆
  1. #1
    電行鳥 0936010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1-26
    討論區文章
    464
    今天晚上終於跟老闆用bp4換到plextor的1610ta了喔,
    也當然的貼了他1千多元﹙plextor比較貴﹚,
    我拿到的這台是普傑代理的公司貨,
    硬體版本TLA#0000,韌體版本 VER1.00,
    可以支援8cm cd的燒錄,不過只能12寫。
    本來擔心用scsi轉接卡會卡到及上風扇的出風,
    不過因為機上風扇的風不是吹出而是吸入,所以轉接卡不會卡到風向,
    因此可以安心的把他轉成scsi介面,
    經過我的小試之後,覺得plextor這次出的px1610ta可說是相當優秀,
    頗有scsi燒錄機種的實力,也搭載了scsi燒錄機種才有的進氣風扇,
    讀取能力更是好,與ultra scsi介面的plextor 40x cd-rom實力相當,
    不管是資料cd、vcd、音樂cd讀取都是從18倍爬升到40倍左右,
    這在ide介面中堪稱一流,可惜plextor沒出ide的cd-rom,真是奇怪,
    燒錄器都出ide,為何cd-rom不出ide的呢?
    若plextor出ide的cd-rom的話,想必diy族必定是人手一機呀,改天寫個e-mail去反映反映...
    好處還不只這個,它的燒錄功率控制更是一流喔,
    以前用聯積50x與ricoh 7120a、philip 4801、sanyo bp4對燒出的「扭轉未來」vcd每每都不能於聯積50x順利的讀取,
    可是一用px1610ta與聯積50x對燒之後,燒出的「扭轉未來」vcd就可以在聯積50x順利的讀取了﹙用同一片cd/rw燒的﹚,
    它的功率控制確實比其他機種來的高明,
    難怪空片的相容度比其他機種來的好,我真是覺得錢花的值得,
    雖然它是ide的,不過還好有廠商研發了ide to scsi的轉接卡,
    使得它可以接在scsi bus上工作,且工作正常無誤,
    轉接後的效能與原本的差不多,
    就算是不接成scsi,市面上也有ide to 1394的外接盒可供選擇,
    不用怕ide port不夠用,何比單戀純scsi呢?
    不過不管接成哪種,更新韌體還是要接到ide bus上。



  2. #2
    板 主
    註冊日期
    2001-02-09
    討論區文章
    1,822
    很清晰的介紹,謝謝你與大家分享。

  3. #3
    會員 toib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2-12
    討論區文章
    435
    想問一下,用ide的轉scsi的也會和原本就是scsi一樣的穩定嗎?cpu使用率也會和scsi一樣低嗎?還是只是將ide轉scsi只是心理作用上比較好而已。要是轉後沒有比較好又為什麼要轉呢。


  4. #4
    電行鳥 0936010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1-26
    討論區文章
    464

    因為...

    因為ide的周邊裝置一多便會有裝不下的窘境,一般機殼也不容許超過6部內接裝置,這時只能外接,但ide外接只能靠並列戶傳輸且速度極慢,這時scsi是最佳選擇之一,ide裝置轉換成scsi裝置,效能幾乎一樣不用擔心,cpu的佔用率也可降低不少。

  5. #5
    校長兼撞鐘 阿 土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0-10-09
    所在地區
    SEEDNET 8M
    討論區文章
    11,817

    Re: 因為...

    原始作者是 : 0936010
    因為ide的周邊裝置一多便會有裝不下的窘境,一般機殼也不容許超過6部內接裝置,這時只能外接,但ide外接只能靠並列戶傳輸且速度極慢,這時scsi是最佳選擇之一,ide裝置轉換成scsi裝置,效能幾乎一樣不用擔心,cpu的佔用率也可降低不少。
    你指的是可以將這部 CDR 透過一個轉接卡接到 SCSI 介面卡 ?

    然後就變成 SCSI 介面的燒錄機嗎 ?



  6. #6
    電行鳥 0936010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1-26
    討論區文章
    464

    是呀

    但是好像還是有一些相容性的問題,ide to scsi的cd-rw裝置好像不是100%相容所有的scsi/ide指令集...像px1610ta轉scsi後似乎就無法相容ahead incd的udf模式寫入﹙packet writing﹚及格式化,但一般nero、clone cd使用之燒錄、讀取、抹寫、清除都可正常,不知有沒有人可不可以用ahead incd格式化及寫入呀?


  7. #7
    hjm
    hjm 目前未上線
    會員
    註冊日期
    2001-01-24
    所在地區
    ADSL 2M/256
    討論區文章
    492

    Re: Re: 因為...

    原始作者是 : 阿 土
    原始作者是 : 0936010
    因為ide的周邊裝置一多便會有裝不下的窘境,一般機殼也不容許超過6部內接裝置,這時只能外接,但ide外接只能靠並列戶傳輸且速度極慢,這時scsi是最佳選擇之一,ide裝置轉換成scsi裝置,效能幾乎一樣不用擔心,cpu的佔用率也可降低不少。
    你指的是可以將這部 CDR 透過一個轉接卡接到 SCSI 介面卡 ?

    然後就變成 SCSI 介面的燒錄機嗎 ?
    我有一次看朋友抱一台中型SERVER回來裝OS,裝的是IDE硬碟,結果抓到的是SCSI的硬碟,真神奇,可能是內建IDE轉SCSI卡吧,而且使用上也沒問題.

  8. #8
    電行鳥 0936010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1-26
    討論區文章
    464

    Re: 是呀

    原始作者是 : 0936010
    但是好像還是有一些相容性的問題,ide to scsi的cd-rw裝置好像不是100%相容所有的scsi/ide指令集...像px1610ta轉scsi後似乎就無法相容ahead incd的udf模式寫入﹙packet writing﹚及格式化,但一般nero、clone cd使用之燒錄、讀取、抹寫、清除都可正常,不知有沒有人可不可以用ahead incd格式化及寫入呀?

    不過packet writing的direct cd 5.0卻可以正常動作及格式化
    我就列一下以測試過的相容軟體表
    nero 5.038﹙包裝內附品﹚、5.044
    clone cd 2.8.42、2.8.43、3.007、3.008
    direct cd 5.0

  9. #9
    會員 toib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2-12
    討論區文章
    435
    想再問一下,你用的ide轉scsi的介面是那個牌子的?型號是?還有價格…,如果價格低於ide與scsi介面之間的差價好像就有點意思了…

  10. #10
    會員
    註冊日期
    2001-01-22
    討論區文章
    54
    你好:
    我有一台12010TA TAL#0307我覺得有一些遊戲都無法燒
    好像沒有我以前7083好用
    不知識我不會使用或機器有問題
    請指教


    Allen Wang
    Quality Engineer -Taiwan
    Tel : 886 2 2299 0503 Ext. 12
    Fax: 886 2 2298 2014
    e-mail:[email protected]
    www.itron.com

類似的主題

  1. 【問題】請問有無PCMCIA轉USB介面的產品
    作者:caesar 所在討論版:-- 電 腦 硬 體 討 論 版
    回覆: 7
    最後發表: 2005-12-21, 10:05 AM
  2. 【求助】SCSI介面卡的問題
    作者:sodasongya 所在討論版:-- 電 腦 硬 體 討 論 版
    回覆: 2
    最後發表: 2005-03-16, 12:58 PM
  3. 【求助】PCMCIA介面轉2個IEEE1394擴充卡??
    作者:wgkevin 所在討論版:-- NB 筆記型電腦 & PDA 討 論 版
    回覆: 1
    最後發表: 2004-07-28, 04:02 PM
  4. 【求助】Plextor 8/20 (SCSI介面)
    作者:allen0007 所在討論版:-- 光 碟 燒 錄 討 論 版
    回覆: 8
    最後發表: 2002-02-25, 03:54 PM
  5. SCSI介面+IDE的燒錄機...? 可行嗎?
    作者:pipoleo 所在討論版:-- 光 碟 燒 錄 討 論 版
    回覆: 6
    最後發表: 2002-02-02, 01:08 PM

 

此網頁沒有從搜尋引擎而來的訪客

發表文章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回覆文章
  •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