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她為什麼不笑了( 壓 力 與 你) - 第5頁 - PCZONE 討論區

返回   PCZONE 討論區 > ▲ -- 網 路 生 活 分 享 區 > -- 生 活 & 工 作 & 健 康 小 常 識


PCZONE 討論區



通知

-- 生 活 & 工 作 & 健 康 小 常 識 常 識 處 處 有 , 技 巧 由 經 驗 來 , 別 以 為 每 個 人 都 知 道 , 趕 快 來 和 大 家 一 起 分 享 你 的 生 活 或 工 作 妙 方

會員

好文章
感謝分享

回覆
會員

醫師:若將精神疾病污名化 易延誤患者就醫

【中央社 】



(中央社記者吳思瑋台北二十五日電)藝人余天之子余祥銓日前在綜藝節目遭到評審批評,導致精神崩潰,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謝明憲憂心地說,媒體報導常將精神疾病污名化,其中,外界對躁鬱症(新聞、網站)的誤解最深,恐將使得患者不敢向外求援,延誤病情。

謝明憲指出,社會大眾普遍對於精神疾病的認知不足,精神疾病中以躁鬱症居國人精神疾病的第二位,又因為躁鬱症是具有狂躁與憂鬱兩極性的症狀,外界的誤解特別深,診斷上也較困難,若未妥善就醫,容易影響病情。

他說,媒體報導中常將躁鬱症污名化,使得外界對躁鬱症充滿迷思,事實上,透過專業的診斷與醫療,就可以有效控制躁鬱症病情與發病次數,躁鬱症患者與一般人一樣,可以享有正常生活與工作。

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胡海國同時指出,根據行政院衛生署二00三年統計,國內二十到四十歲因情感性疾病就診人數為六萬四千人,可見精神疾病防治是刻不容緩的問題,必須提醒大眾正視精神疾病的問題。

根據精神健康基金會資料顯示,台灣的電視與媒體常以粗糙的方式報導精神疾病的新聞,如以斗大的字眼報導「躁鬱症患者攜子自殺」並附帶上幾個病發的鏡頭,使精神疾病患者備感污名。

胡海國表示,未來精神健康基金會將在全省舉辦巡迴講座,以大眾較不了解的躁鬱症為主題,使民眾對精神疾病有更深一層的認知。941225

http://tw.news.yahoo.com/051225/43/2otwb.html

精神健康基金會 : http://www.mhf.org.tw/2003new/index.php
回覆
會員

檢察官稱10鬼纏身發瘋送醫
摸女手看相 有病還辦案


【黃白雪、黃巽君╱台北報導】今年二月在庭訊中幫告訴人蔡季玲看手相,被控告性騷擾而聲名大噪的台北地檢署檢察官蔡宏展,前天因精神不穩定,喃喃自語:「有十多個鬼魂跟著我,要向我申冤!」由家屬送往北縣板橋亞東紀念醫院治療後,立即住進精神病房,成為台灣司法史上首位因精神異常送醫的在職司法官。


精神失常

現年四十八歲的蔡宏展,司法官第三十四期結業,一九九七年起曾任桃園、板橋地檢署檢察官,二○○一年曾參加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選舉落敗,現任北檢檢察官。由於蔡宏展主管刑案偵辦,掌控起訴、不起訴權力,他近來因精神異常送醫令人驚訝,被害人蔡季玲昨質疑他辦案時的精神狀況,直呼要求重審她的案件。

民間司改會執行長高涌誠聽聞蔡宏展病情,肯定檢方「勸說就醫」做法;但因司法官精神狀況造成當事人權益受損,現行法令未訂定救濟方式,「建議檢察長應仔細檢視過濾蔡檢察官經手案件,若有異常,以申請再議方式補救。」


「你不了解我的境界」


北檢昨對蔡宏展病情下封口令,執行科主任翁宏在說:「他是好人,但什麼病我不能透露,因為牽涉他的隱私。」北檢發言人林邦樑向《蘋果》證實蔡宏展已經住院,「至於什麼病,是否需要長期住院治療,須等醫生診斷證明才能處置。」並表示蔡宏展本周一起請假一周,他負責的案件轉由其他檢察官代理。
蔡宏展友人表示,蔡宏展不但酗酒,睡覺前更要喝掉半瓶大麴酒才能入睡,也導致第二天上班時酒氣沖天;也因多次上班時飲酒騷擾同事,亂翻同事抽屜,甚至叫囂打鬧,檢方還必須派遣法警專門注意他的舉止。北檢曾一度有意將他強制送醫,但他堅稱自己沒問題,更說:「是你們不了解我的境界,不是我有問題。」

蔡宏展非常疼惜越南籍妻子,每月十萬元薪水全交給妻子花用,SARS期間更交給妻子九千美元(約二十九萬餘元台幣),幫助她的越南家人。
熟知內情人士透露,蔡宏展幾年前發生車禍後,出現幻聽,今年入冬後,他的精神狀態惡化,近來常在家喃喃自語,宣稱以「五鬼運財」手法,每天搬了很多黃金、白銀,已經搬了三億多,近日更宣稱,跟在他後面的「冤親債主」變多了,有十幾個鬼魂跟著,要向他申冤。

家屬憂心蔡宏展病情難控制,前天以健康檢查為由把他「騙」到亞東醫院看診,亞東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馮榕一看完診,就要家屬為他辦住院,隨即住進「9D2」保護病房。院方證實「9D2」是精神病房,但院方拒絕透露他的病情。


被害人要求重審案件

依據亞東醫院精神科資料指出,長期酗酒會造成神經與精神系統敗壞,包含酒精性精神病、癡呆、幻覺、妄想等症狀。
今年二月,蔡宏展在偵辦蔡季玲控告民進黨前主席黃信介之子黃至君誹謗案時,當庭要幫蔡季玲看手相,被她指控看完手相說她會「劈腿」,涉及公然侮辱和性騷擾,蔡宏展因此聲名大噪,雖獲判不起訴,但今年八月調任執行科,負責核實犯人身分發監執行工作。

蔡季玲昨聽聞蔡宏展送醫後,直呼老天有眼,她說:「蔡宏展就是精神狀況有問題,才會在開庭的時候對我又是看相又是摸手。」她說,案子凸顯司法品質低落,希望北檢能重審此案。


北檢可能代申請資遣

蔡宏展是首位因精神失常住院療養的檢察官,依據《公務人員任用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經公立醫院證明身體衰弱不能勝任工作者,得申請資遣。」若他短期無法復元,北檢不排除替他申請資遣。






http://www.appledaily.com.tw/News/in...Art_ID=2299473
回覆
會員

2006.01.12  中國時報
憂鬱門診量增陳怡妏/台北報導


年關已近,面對一波波不景氣的失業潮,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盧孟良表示,門診中有情緒憂鬱或情緒困擾的人逐漸增多,舊病人因病情不穩定回診的情況也增加不少。

憂鬱症病人為自殺高危險群,盧孟良建議,有情緒低落持續2個星期、對任何事都興趣缺缺、失眠或是睡很久卻很累等情況的民眾,可到醫院求診。


盧孟良表示,近來因情緒困擾求診的病人,多半都因經濟、工作、生活壓力問題,此外據國外研究顯示,冬季寒冷、日照短,也是引發憂鬱症的原因之一,他說,許多憂鬱症病患會表現出超人形象,凡事不輕易低頭,尤其在外人面前,會表現出硬頸的一面,這會讓病情更惡化。

他指出,憂鬱症病患最好是接受治療,如果一時之間不願就醫,最好將內心的感受說給家人聽,此外, 服用精神治療藥物易有副作用,不少人因此斷藥,影響病情,建議家人要多留意病患的服藥狀況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200265,00.html
回覆
會員

2006.02.07  中國時報
陳怡妏/台北報導

精神科門診大增


都市人生活壓力大,精神方面的疾病似乎也特別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衛生署過去6年來全民健保西醫門診人次資料,發現從八十八年到九十三年,北市「精神疾患」就醫人次增加幅度逾50%;精神科醫師認為,這與民眾對精神疾病認知改變有關,也和大都會生活壓力沉重,相關連。

衛生局統計室指出,民國八十八年北市精神疾患西醫門診人次是81萬5581人,九十三年人次125萬3557人,六年平均每年增加約7萬多人;若與全台精神疾患門診人次(九十三年606萬3488人次)做比較,九十三年北市占20.7%,排名第一,其次是高雄占9.09%,排名第三為桃園占8.23%。


新光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車先蕙表示,門診中因精神疾病求醫者年年增多,研判與媒體對精神病轉趨正面報導有關。此外,發生重大政治、經濟、社會事件時,人數也會有所增減,如股市大崩盤、藝人公開有憂鬱症訊息,都會使求診人數變多,不過,SARS期間病人倒是特別少。

生活壓力大 情緒易出問題

車先蕙指出,都會區生活壓力大,生活在都台北人的確比較容易有情緒上的問題,而求醫人次大幅增加,則與精神病知識大量傳播有關,民眾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就醫的態度與習慣也跟著改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精神科主任李慧玟表示,從正面的角度來看,人次的增加是好事,顯示民眾對疾病已經有清楚的認知;大都會區生活繁忙,醫建議民眾休假時,一定要到戶外走動,與大自然接觸,有助紓壓。

觀察六年的統計資料來,還可發現腫瘤、心血管疾病等國人主要死因疾病求診人數也是逐年攀升;而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求診人數出現下降趨勢,則和疫苗接種的普及有關。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700275,00.html

************************************************

看精神科5年增54%
憂鬱症將成健康第二號殺手


【沈能元╱台北報導】台北市衛生局昨公布二○○四年健保西醫門診人次發現,與一九九九年相比,精神疾患就醫人次成長達五成四。醫師指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特別是都會民眾,生活空間狹隘,而民眾對精神疾病認知及就醫意願增加,都是精神科門診激增的原因。

現代病

台北市衛生局統計室主任黃琡雲昨表示,依衛生署出版的《2004年台灣地區全民健保醫療統計年報》顯示,二○○四年北市民眾西醫門診每天平均達十萬人次,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感覺器官疾病分居前三名、約佔總就醫人次的五成。
但精神疾病、內分泌營養及新陳代謝、循環系統疾病成長率最高,五年來分別成長五成四、三成九和二成六。

孩童也煩惱人際關係

去年精神科醫師陳國華、藝人倪敏然憂鬱症發作自殺,顯示精神疾病已是現代人的健康殺手。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曾預測,二○一二年,憂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他近三年門診也發現,憂鬱症患者約增加三成,而就醫者增加應與民眾認知提升有關。台安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許正典也說,近年門診中精神疾患約增加一成,不僅成人有憂鬱症問題,孩童的情緒障礙與注意力不集中也增加約三成,現代社會複雜,孩子不僅面對課業,甚至還有家庭、人際關係等問題。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副教授張景然分析,精神疾患就醫增加應與媒體大肆報導有關,讓民眾不再忌諱就醫。他認為,都會民眾生活空間小、壓力大,精神疾患較非都會地區普及率高,並建議可多至戶外走走,每周爬山、騎單車等紓解壓力。


內分泌及營養病號增

另外,內分泌、營養及新陳代謝疾病與循環系統疾病也都有增加趨勢,台北榮總家醫部主治醫師陳亮恭說,這應與國內人口老化,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標準下修有關,也是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的必經趨勢。

http://www.appledaily.com.tw/News/in...art_id=2386613
回覆
會員

九成憂鬱患者 慢性痛纏身 【中時電子報 】 黃庭郁台北報導


別以為憂鬱症(新聞、網站)只是單純的心情不好。醫界研究發現,由於控制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也控制疼痛感受,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失衡會讓憂鬱症病患對疼痛變得異常敏感。統計國內有八到九成憂鬱病患長期受頭、背、肩頸疼痛宰制。

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洪錦益昨天發表第一份對國內憂鬱症門診病患「身體與疼痛症狀」比例調查,一○二位憂鬱症患者幾乎都覺得自己失去體力、失眠(新聞、網站)睡不著;九成有胸悶、肌肉緊繃,超過八成會頭暈、肩膀酸痛、心悸、肌肉酸痛、食慾減退,八成會頭痛、背痛。其餘還包括關節痛、胸痛、肚子痛。顯示慢性身體疼痛與憂鬱症關係密切。

洪錦益又調查「頭痛」對憂鬱症患者生活品質的影響。他說,一五一位患者中,八成有輕重不一的頭痛,當中五分之一是苦不堪言的慢性偏頭痛,這群病人憂鬱程度與生病時間比沒有頭痛的患者嚴重。

頭痛不止的苦連帶拖累憂鬱症的控制。同樣以藥物治療三個月,有慢性偏頭痛的憂鬱症患者控制不良狀況,比沒有頭痛的憂鬱症患者高四倍多,治療成效明顯打折扣。

醫師指出,憂鬱症伴隨的身體疼痛經常被誤以為是其他疾病,門診曾有病人因為「全身痛」,懷疑自己得肝病、腸胃病而到處就醫,花大錢做全套健檢,直到精神科診斷才確定是憂鬱症作祟。

為改善憂鬱症患者的生活品質,醫界研發出各式新一代抗憂鬱劑(選擇性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把「身心」症狀一網打盡,止痛、緩解憂鬱雙效合一,療效不錯。



http://tw.news.yahoo.com/060208/19/2tzwr.html

********************************************

莫名疼痛症狀 小心憂鬱症上身
【大成報 記者 盧映利報導】

長期有疼痛症狀卻找不出病因,小心可能是憂鬱症(新聞、網站)所引起,一名擔任電子公司主管的A先生半年前開始覺得身體疲累、肌肉痠痛、頭痛、胸悶、心悸等症狀,掛了好幾個科別,做了全身健康檢查(新聞、網站)都找不出原因,後來改看精神科,才診斷出是罹患憂鬱症所致。

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精神部醫師洪錦益等針對門診102名憂鬱症患者所做的調查發現,憂鬱症患者出現身體症狀的比例從48%至97%不等,其中以80.4%的失眠(新聞、網站)最高,其次為失去體力72.6%、胸悶的65.7%、肌肉緊繃56.9%、肩膀痠痛52.9%、心悸51%、頭暈50%、食慾減低46%、肌肉痠痛45.1%等,洪錦益提醒,憂鬱症患者會因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失衡而易感到疼痛,也可能讓原有的疼痛加劇,若民眾長期有疼痛問題求診後仍找不到病因,最好至精神科就診,找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

http://tw.news.yahoo.com/060208/47/2u0ct.html

依個人過來人的經驗的確肌肉痠痛、頭痛服用一般止痛藥完全無效,轉看神精內科才知道,因憂鬱症而全身痠痛,另服用抗憂鬱劑及肌肉緩解藥之後明顯改善。一般精神科醫師都不會太重視肌肉痠痛問題,只會建議轉看神精內科,因精神科醫師開藥權有限制,另神精內科醫師對疼痛問題較有專業。台大總院 神經部有,葉炳強醫師,楊智超醫師,吳瑞美醫師,王志弘醫師,這些醫師都非常好的,初診,診斷非常正確的,診斷正確就下藥也準,分享給大家參考。
回覆
會員

精神科 與 神經科 的角色混淆

一般人往往以為神經科看「神經病」,殊不知俗話所說的「神經病」其實是 精神疾病,而把精神科與神經科的角色混淆了。另外也有許多病人該看神經科卻不 知道,徒然遊走於其他科別,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在各大醫院中的神經科因為編制的不同,可能有神經科或神經內科不同的名稱, 而小兒科中也有小兒神經科的次專科,所以患者在求診前應打聽清楚。 至於神經外科,主要以手術來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一般而言,民眾最好先由神 經科醫師診視,如果有手術的適應症時,再轉診神經外科。

  本科提供一般神經疾病之診察治療,當診斷出有特殊之疾病時,再會同各領域之 專家共同為病患提供最好之服務。

神經科到底看哪些病呢?

  簡單的說,就是一切與神經系統有關的病變。 我們的神經系統大腦、小腦、腦幹、脊髓到周邊神經、肌肉等,其間的連線可謂 錯綜複雜而環環相扣,各個部位也各有各的病變。 是以神經科醫師就必需以其專業的知識,作像「偵探」的工作,首先要定出病變 位置所在,然後找出病因,進而對症下藥。

神經科常見的症狀:

意識障礙:譫妄、嗜睡、昏迷不醒、羊癲風
大腦功能受損:智力退化、記憶力喪失、語無倫次、行為怪異
腦神經疾病:視力減弱、複視、頭暈目眩、耳鳴、吞嚥困難、口齒不清
運動功能障礙:肢體無力、半身不遂、下肢癱瘓、肌肉萎縮、抽筋、步態異常、不自主運動
感覺異常:手腳麻木、神經痛
各種疼痛:頭痛、脖子肩膀酸痛、肌肉痛、腰酸背痛
其他:失眠、神經衰弱、焦慮症、憂鬱症(此部份找精神科或神經科均可)


************************************************

神經肌病科

神經系統可分為中樞神經系統與周邊神經系統兩大部份, 中樞神經包括了腦和脊髓, 其功能就好比電腦的主機一般. 而周邊神經系統就像許多條連結在主機上的電纜, 負責訊息的輸出與輸入. 周邊神經包含了感覺神經, 運動神經與自律神經, 不同的病變會造成不同的神經機能受影響, 而這些病變的診斷與治療就是我們的專長.
  我們之所以能動起來, 則必須靠肌肉的收縮, 在正常的情況下, 肌肉的收縮必須靠神經末梢的刺激. 肌肉要發揮它正常的功能, 除了本身的機能要健全之外, 支配它的運動神經也必須要健康才行. 從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到肌肉這段漫漫長路中, 一切所可能出現的病變也都是我們看診的範圍.

神經肌病科看那些病?

  簡單的說, 神經肌病科看的是周邊神經系統與肌肉的疾病.

那些症狀可能是周邊神經或肌肉的疾病:


臉麻, 手麻, 腳麻及各種感覺異常
顏面神經麻痺
複視或眼皮下垂
吞嚥困難
舌頭萎縮
易疲倦
肌肉無力, 萎縮
肌肉顫動
肌肉酸痛
肌肉僵硬
肌肉不易放鬆
各種神經痛如三叉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
神經肌病科可提供的檢查


神經傳導速度
肌電圖
自主神經功能檢查
感覺神經功能量化測驗
肌肉病理切片
神經病理切片
皮膚切片
肌縮蛋白(Dystrophin)及其相關蛋白的免疫組織化學分析
神經肌病科與基因醫學部合作的檢查


杜顯氏及貝克氏肌失養症的基因分析
脊髓源性肌肉萎縮症的基因分析
遺傳性周邊神經病變的基因分析
遺傳性小腦萎縮症的基因檢查
粒線體疾病基因檢查
其它基因分析(增加中)
Acid Maltase分析
治療神經肌肉疾病的方法


藥物治療
免疫球蛋白治療
血漿置換術

************************************************

腦血管病科

在台灣,從民國52年到70年,腦血管疾病是十大死因的第一位。從民國71年至今仍高 居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台灣地區過去十五年以來,每年有12000-15000人死於腦血管疾 病,約佔所有死亡人數的12-16%。
腦血管病科看那些疾病

  顧名思義,腦血管病科看各種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包括腦梗塞、暫時性腦缺血、粥狀 動脈硬化、腦部血管畸形、頭頸部動脈剝離,以及各式各樣的顱內出血。一般俗稱的 腦中風是腦血管堵塞(腦梗塞)和腦血管破裂(腦內出血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的總稱。兩者的臨床症狀類似, 大多以突然或急性發生的神經學症狀來表現。

下列症狀可能意味著有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尤其是突然或急性發生時。

肢體無力、感覺功能異常(失去知覺或有麻的感覺)、視野缺陷: 這些症狀大多突然或急性發生且位於身體的一側
語言或說話功能障礙
意識不清
記憶力變差,尤其是近期的記憶,常忘記東西放在那裡,剛說過的話或剛作過的事
空間概念變差,容易迷路
計算能力、定向感、及其他智能變壞
複視、眼球運動障礙
臉歪嘴斜
眩暈、耳鳴、聽力障礙
吞嚥困難,容易嗆到
步態不穩,動作不協調
那些人容易腦中風
高血壓患者
心臟病患者
糖尿病患
高血脂
抽煙
曾有暫時性腦缺血的人
頸動脈狹窄


   年紀愈大,腦中風的機會愈高。年輕人的腦中風,常有特殊原因,如先天血管畸形, 粒線體疾病,凝血異常,服用避孕藥,有併發症的偏頭痛,動脈炎,心臟瓣膜疾病, 毛毛樣病,動脈剝離…等。
台大腦血管病科及血管超音波室歷史回顧   醫用超音波學應用於神經系統疾病最早是A-模式回音波音波儀用於顱內血腫、腫瘤等檢查。台大醫院於1966年首先由神經精神科洪祖培及陳榮基兩位醫師引進及使用。但後來其他神經影像學的進展逐漸取代了原來A-模式超音波的角色,到70年代的後期已不再使用。
  1987年九月,本科第一台灰階複合杜卜勒掃描儀(Diasonic DRF400)正式引進啟用。到1991年五月後,新型顱內杜卜勒超音波儀也加入服務,同年底,神經科由西址搬遷到東址,到1992年12月中旬,新而寬大的「神經部血管超音波檢查室」正式在東址南棟一樓啟用。到1998年五月底止,服務總數已超過二萬人次,每月接受檢查人數約在四百人左右。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於1993年二月正式列入健康檢查的選擇項目內,有助於腦血管疾病的早期預防。

腦血管病科提供那些檢查

  任一位神經科醫師均可看腦血管疾病,初次看本科患者請至神經科任一個初診門診求診。每週三下午一診為腦中風特別門診,須由醫師約診。

神經部超音波室 (檢查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上午9:00-12:00,下午2:00-5:00)

頸動脈超音波:
懷疑有頸動脈狹窄,腦梗塞,暫時性腦缺血,腦血管畸形或長期 高血壓 、糖尿病、高血脂時,可安排此項檢查。
穿顱超音波:
懷疑有任何顱內血管異常時可安排此項檢查,但是有時會因為顱骨太厚,無法看到顱內血管,尤其是年老女性,偵測到顱內血管的比例不高。
肢體動脈超音波:
懷疑有周邊動脈異常時,尤其是走路一段時間後下肢疼痛,休息後可緩解的間歇性跛行,可安排此項檢查。
肢體靜脈超音波:
懷疑有周邊靜脈異常時,尤其是深部靜脈栓塞造成的肢體腫脹,可安排此項檢查。
小栓子偵測:
懷疑有來自心臟或近端大血管的小栓子,可利用超音波鎖定中大腦動脈或內頸動脈,計數固定時間內(一般是30分鐘)經過的小栓子。
昏厥研究:
仍在發展中,尚未列入正式的檢查項目。此檢查為偵測姿態變化時,如平躺而坐起而站立,血壓、脈搏與腦血流量的相對變化。


*************************************************

偏頭痛

許多人都曾經有過頭痛的經驗,如果經常頭痛的話,那更不可忽視它。我們必須要了 解頭痛只是一種症狀,要解決頭痛的苦惱,自然要先確定造成頭痛的原因。

  有許多頭痛的併患在看醫生時,會說自已有「偏頭痛」,通常患者指的是頭部的某一 邊在痛。其實,並不是頭痛一邊就叫偏頭痛,醫學上指的「偏頭痛」﹝migraine﹞是一種很特殊 的症狀,它具有許多的特徵,而頭痛一邊只是其特徵之一而已。   偏頭痛通常在孩童或青少年期就出現,不過也有不少人在較年長時才發病。 女性的患者要比男性患者多,據一些流行病學的統計,亞洲人的患者要比白種人少。 偏頭痛常是一種「搏動性」的頭痛,也就是說會有像血管搏動的規律性。 雖然通常痛在頭的一邊,但是痛也常出現在前額、兩側、頭頂、後頭部及眼眶後方的 地方。患者經常有惡心、嘔吐的現象,並且會怕動、怕光、怕吵。   「偏頭痛」也可能伴隨著許多神經系統的症狀,像某些人在頭痛前會出現一些視覺的 症狀,例如單眼或雙眼的視力模糊、視野缺損、閃爍的光點或線條、及物體的形狀會 改變等。另外像一側的肢體無力、感覺異常、眼球動作障礙、暈眩等。這些比較嚴重的併發症 很像是腦部短暫缺血的症狀,嚴重的話也有可能造成腦部的梗塞。   偏頭痛的患者經常在其家族成員中可以找到患有類似症狀的成員,所以遺傳的因素可 能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另外就是許多誘因會引發偏頭痛,像是壓力大、月經、服用避孕藥、失眠、抽菸、聞 到一些有機溶劑等。某些食物也較容易引發偏頭痛,像乳酪、味精、巧克力、紅酒等。 雖然偏頭痛具有許多的特徵,但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會有,每一個人的輕重程度也不同。   要診斷偏頭痛必須仰賴詳細的神經學檢查,及對各種引起頭痛的原因作一鑑別診斷, 所以有人開玩笑的說。看頭痛的病人醫師比病人頭更痛。造成偏頭痛的原因並不單純,它包含了頭部一些神經、血管、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 當接觸到某些刺激或中樞神經系統有一些週期性變化時,這些神經、血管會產生一種 反應,當這種反應造成腦部血管收縮時,它就可能造成一些神經學的症狀,而當頭部 的血管擴張時,因為這些血管對痛很敏感,於是就造成了那種搏動性的疼痛。

  治療偏頭痛最重要的是避免前面提到的那些誘因,而在藥物治療方面則可分為預防性 及去痛性的治療,由於某些藥物會使血管收縮,在使用上要特別注意醫師的交待。


相關網站
JAMA Migraine Information Center
Migraine - Doctor's Guide to the Internet
Migraine Resource Center

感謝臺大醫院神經部楊智超醫師提供本文

*************************************************

肌肉為什麼會酸痛?

「痛」往往是一種疾病很重要的症狀,但是對於肌肉疼痛而言,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 常會碰到,而且大部分的情況這些疼痛都會消失,所以大家比較不在意。 不過對於某些疾病而言,肌肉的疼痛往往是主要的臨床表現,患者如能提高警覺性而 及早就醫,才能儘早查出病因,進而對症下藥。

  大部分的人們都有過運動後肌肉酸痛的經驗,尤其在從事超出一般運動量或做一些不 習慣的運動後更容易發生。 產生這種酸痛可能有幾種原因,第一是肌肉纖維的拉傷,第二是肌肉在運動時及運動 後,產生的一些化學物質刺激到肌肉中的感覺神經。這些化學物質都是肌肉代謝時的 一些產物。至於是那一種物質會引起酸痛至今仍無法確定,以前大家認為乳酸就是元凶,但是後 來有許多研究顯示其他的化學物質的可能性更大。   我們在感冒發燒時,常常會有全身肌肉酸痛的現象,這種酸痛可能是由於感染中,白 血球受病原體刺激後產生的一些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導致肌肉中前列腺素E2的增加 ,而這種前列腺素會對於痛覺接受器產生很強的刺激作用,進而導致疼痛。 如果我們的肌肉發炎的話,這些發炎的細胞產生的化學物質也會引起疼痛,這種痛往 往會持續很久。在成人有所謂的多發性肌炎及皮肌炎, 就是因為自體免疫失調引起的肌肉發炎病變。 病患除了肌肉疼痛外,肌肉也會產生無力的現象,時間久了肌肉也會萎縮。   肌肉要應付我們的日常工作時,需要很高的能量,如果能量的供給不足的話,肌肉也 會產生酸痛。所以如果有醣類、脂肪、粒線體等的代謝異常,就有可能導致肌肉酸痛 ,有時候這些症狀在從事較長或較劇烈的運動後才會出現,嚴重的時候,還會引起肌 肉大量崩解的現象。   此外像血液的循環不良也會引起肌肉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下肢血管循環不良所引起 的「血管性跛行」。病患在走一段路後會覺得小腿或大腿疼痛或發漲,痛到走路會一跛一跛甚至要停下來 休息,在休息個三、五分鐘後才能繼續再走路。血管如果嚴重阻塞,肌肉也有可能壞死。 另外也有一群病患身上到處都痛,總覺得精神不濟或渾身不對勁,檢查時可能發現肌 肉有許多壓了會痛的點,這種稱為「肌筋膜痛」的成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肌肉病變其實也是神經科醫師專門的項目之一,我們認為任何長期的肌肉疼痛都不可 忽視,因為只有經過詳細的評估與治療,才能避免一些嚴重的後果。


感謝臺大醫院神經部楊智超醫師提供本文

臺大醫院神經部 - http://ntuh.mc.ntu.edu.tw/neur/2_generalneuro.htm
回覆
會員
回覆: 【教學】她為什麼不笑了( 壓 力 與 你)
哇,好詳細的資料,謝謝分享哦^^
回覆
會員
回覆: 【教學】她為什麼不笑了( 壓 力 與 你)
Question :


今年才發現我有恐慌症
慢慢的發作次數很頻繁,
常常真的很怕自己會受不了而想不開
前陣子在看精神科
吃了一陣子的藥
不過很多人都說叫我不要依靠精神科藥物
我也選擇停藥...
真的好無奈 

說說看 你們的情況吧 ..
是否有持續看精神科?
發作時如何克服 ...

Answer :



既然你已看了精神科醫生. 怎能擅自停藥呢?
是沒有錯. 盡可能的話不要依靠精神科藥物
但像是這種病因. 如果你已看了醫生. 就最好不要自己停藥喔.
一定要讓醫生去判斷是否要減藥或是停藥.
私自停藥很可能只會更嚴重.

很多人要你不要靠精神科藥物.

請問: 這些"很多人"他們本身有服用過這類藥嗎?

他們本身有過這種問題困擾嗎?

如果沒有. 他們也只是聽來的. 他們"無法感受你的狀況".

他們"並非醫生".

有些身心疾病是需要藥物+心理治療雙管齊下的.

想想.. 一位氣喘病患突然病發. 這時還要強忍著不吃藥. 不看病. 他一定馬上就有生命危險? 所以同樣道理. 有些病屬於突發性的. 一定要以藥物去控制. 改善.



所謂的"恐慌症". 也就是焦慮症一種
因為它會產生讓病患突發性的去想到自己會不會又發作或克制不住. 所以這可以算是心中有焦慮現象.

所以最好還是依照醫生給的意見. 亂停藥很可能會引發下次發作
更嚴重. 而如果先吃一段時間. 吃到你自己本身覺得好像已好了再跟醫生講名你的狀況. 我想醫生就會漸漸減低藥物甚至停藥.

因為你現在如果私自停藥的話. 你可能會更恐慌. 你怕沒有吃藥是不是隨時都會發作? 而越緊張就越讓自己難過. 因為有時是腦中血清素濃度問題.

另一方面. 想要以心理治療它. 就是真的要靠毅力. 我想. 當你發作時是否是因為有去觸及到某件事而引來突然有這念頭? 如果是的話. 就努力告訴自己: 我不會讓這件事困擾我的. 一切都是自己心理太緊張引起的. 如果不去想這件會發作的事. 應該就不會發作了. 試試看吧~

我曾經是一位恐慌症病友,病發時我以為自己快要死了,不敢自己獨處。
冶療過程是精神科用藥加心靈冶療(自己看書調息加上心靈音樂---自創的不鼓勵),但心靈音樂讓我有如置身森林中,放空自己放慢呼吸,在一吸一吐之間重新找回自己,感覺很棒,我二年前病發服藥半年就停藥,調息功不可沒。

我相信任何事都有因果,是什麼事引發恐慌?面對它而後一一的解決它,給自己信心,要有堅定的毅力,告訴自己可以做得到的,天底下没有解決不了的事。

要懂得求助(醫生、朋友、家人、甚至是一本益書),讓自己走出去,走進人群,重新找回自己的重要性,(毎個人活著都有其重要性,上帝關了你一扇窗必定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

最重要的是懂得*放下*,放下---是說得容易做得難

記住太陽明日依樣昇起,没有讀書的小孩也可以當王永慶,陳水扁執政没政績也可以連任,還有什麼好操心的,

没有什麼比有健康的身體和活著更重要的。

切記!不要自行停藥,當一個專業的醫生和一位連什麼是恐慌症的朋友的話相衝突時你會選擇誰?
答對時,朋友相信你的病已痊癒不遠了。
願你早日康復!
回覆
會員

想到包紅包、吃年夜飯壓力就來... 憂鬱、躁鬱也上身


「對某些焦慮或憂鬱的患者,過年有時反而是種壓力。」精神科醫師指出,這些素有精神相關疾病的患者,可能因為過年全家團聚、包紅包、回家吃年夜飯等伴隨的壓力,讓精神疾病症狀被誘發的更嚴重,通稱為「過年症候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劉宗憲表示,門診中就遇過一位45 歲的男性,因為過年陪老婆娘家,必須包紅包,此時面臨其他親戚朋友經濟條件佳,如果包了個大紅包給就讀國中的兒子後,他就得同樣回包,於是過年前他就開始擔心向醫師傾訴,結果再回診時,居然準備了好多紅包,每個紅包裡至少2、3千元,開始出現看到人就發紅包的失控行為。


劉宗憲詢問後,才知道中年男子將戶頭中的錢全數領出,甚至小額貸款10多萬元,演變成見人就亂發紅包的行為,因為年前壓力過大,已經變成躁鬱症,最後,醫師決定讓他住院,年前住進醫院接受治療,為期整整1個月後才出院。


此外,臨床上也遇到因為過年要回婆家的媳婦,因為要煮年夜飯而開始感到心情煩躁,結果最後與先生討論,不吃年夜飯後,太太的心情就好了很多


這陣子股市頻洗三溫暖,也讓許多民眾心情大受影響。一名50多歲的男性,是個公司老闆,因為股災賠了好幾千萬,結果導致憂鬱症,不僅足不出門、甚至成天躺在床上,太太陪他前來就醫,描述家中尚可負擔,但先生卻已一蹶不振,甚至還出現輕生的念頭。


除了過年症候群引發疾病外,一些憂鬱或焦慮症患者過年時也可能因此病情惡化,劉宗憲說,通常會先開如鎮定劑、安眠藥等備用藥,甚至有些患者正好年前面臨該減藥量,醫師都會建議過完年再減藥較好。

回覆







 XML   RSS 2.0   RSS 
本站使用 vBulletin 合法版權程式
站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本論壇所有文章僅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討論區以「即時留言」方式運作,故無法完全監察所有即時留言,若您發現文章可能有異議,請 email :[email protected] 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