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關於年歲的名詞,譬如什麼五年級生(民國五十多年次出生的一代
)、六年級生(民國六十多年次出生的一代),還有早幾年流行的 X世代
、 Y世代、Z世代、N世代等。種種名詞無非都是要告訴前一代的人:「喂
,你們是 LKK了,太遜了!」這類以實際的出生日期來分前後代的方法有
一些不能令人服氣的地方。首先,由於生醫科技的進步和健康知識的普及
,一個人的「生理年歲」往往受到當事人生活習慣和經濟條件的影響,懂
得養生和運動的「有閒階級」很容易延遲「老化」的來臨。其次,如果這
些世代的名詞是用來區分「生活方式」或「價值觀」的不同,倒使我想起
了十五年前在MIT做研究的時候看到美國同事貼在書桌前的一句話:"Age
is a matter of mind; if you don't mind, it doesn't matter."當時
雖然還沒有感受到年歲的威脅,郤把這句話默默記住了。換言之,每個人
都有選擇「如何過活」的自由,與年歲未必有關。看看畢卡索、劉其偉等
人的生平便曉其理。我又想起某年在大西洋城海邊紀念品店賣的一個紀念
盤,上面寫著:"Your past is what you are; Your future is what yo
u want to be." 難道曾經是X世代的人就不能過N世代的生活嗎?

在這些世代的名詞中,我最欣賞的是「E世代」。E代表利用數位科技的程
度,和真正的年歲沒有必然的關係。在〈限制級戰警〉( xXx)的電影中
有一句話深得我心:「如果電玩是我們重要的學習方式,為什麼要禁止?
」的確,當「長江後浪」不斷往前推的時候,有些前浪不但沒有加快速度
,還變成後浪前進的阻力,實在太不應該。看看今天這麼多五十歲以上的
公務人員,其E化程度之低劣,有些還位居要津,就令人擔憂不已。當E科
技已成為 E世代最重要的學習工具,我們的教育部卻還停留在「教室」、
「督學」、「師生比」、「圖書冊數」等等落伍守舊的觀念中,難怪要窘
態畢露、力不從心了。

最近參訪文化大學台北市區教育推廣部,對其 E化的理念與用心讚佩不已
。他們善於利用數位科技-「凡能E化者必E化」。因為所有的資訊已充份
整合,學習的場所就由「教室」延伸為「空間」。室內空間多用玻璃隔開
,沒有「阻斷視野」的牆;隨處都可「無線上網」;用大哥大查資料就像
在用一個小電腦;每個相關人員都配備頂級notebook和手機;每個人都可
以用單一的「電子帳戶」享受所有的服務,包含 E-service(列印、上網
、借用器材、使用特殊空間等)和其他Life-service(咖啡、用餐、休閒
等)。整棟大樓就是各種空間的組合和延伸,包括了「創意空間」、「寫
意空間」、「生活空間」、「人文空間」等等。因為可以無線上網,連大
安公園也成為他們的「學習空間」。在這樣的環境中,每個人都不知不覺
地成為 E世代的一份子了。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很高興看到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張冠群主任和呂
新科處長(資訊處)領導的團隊正在努力實現這個「台灣最 E級」的美夢
,祝福他們早日成功。

轉貼自---ePeople尤克強職場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