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一個老學生失了業,
只好去開計程車。

『直到開了計程車,
才了解什麼是自由業。』
他笑嘻嘻地對我說:

『因為我要開就開,不開就不開;
反正車本來是我的,可以當工作,
也可以當休閒。』

他太太在旁邊卻插了嘴:
『得了吧!只怕是更不自由了,
連休閒都成了工作。

以前說好接我,
再遲也遲不過三十分鐘,
現在一遲到就是一個多鐘頭。』

『那有什麼辦法?』

作丈夫的一瞪眼:

『路上正好有人攔車,
想想時間還可以,就載了。

卻沒想到他去的地方遠,
又堵車,當然會遲到。』

『下次你把計費表按下,
只要空車燈不亮就成了。』
我打圓場。

『我是按下了啊!
可她還是不滿意。』

『我當然不滿意,
上車先看你一張臭臉,
再看看計費表,
好像該我付錢似的。

連一家人上個禮拜去陽明山賞花,
都按下計費表,
然後一路說如果載客,能賺多少。』

拉大聲音:
『太沒意思了嘛!
工作是工作,家是家,
總不能開車帶家人,
也按里程計費吧!』

●他的話讓我想起許多年前,
跟一位大明星一起吃飯。

『你們知道嗎?
人出了名,連吃頓飯都能賺錢,
好多地方請我去,只要露個頭,
吃兩口,就包個大紅包給我。』
大明星得意地說。

桌上的人卻立刻有了反應:
『喂!妳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難道跟我們這些老朋友一起吃飯,
也要我們付妳錢嗎?』

明星才要解釋,
卻聽那人的太太說話了:

『其實啊!
我先生也別說人家,
他自己還不是一樣?

每次訓兒子,訓一半,就看錶,
說如果人家到他律師樓談話,
照那時間,已經要收多少錢了,
好像連跟兒子說話,
都要計時收費的樣子。』

●更有意思的是我藝壇的一個朋友。

有一天,大家正在他那兒聊天,
卻見他太太急著出門,
說要找人刻印章。

『找妳先生刻不就成了?』

有人說:
『他這麼有名的金石家,
難道連自己太太的章都不刻嗎?』

他太太一笑:
『他連他自己的章都不刻!』

他倒不以為忤:
『當然!我為什麼給自己刻?

我給別人刻都來不及了,
而且論字計酬,
唯有給自己刻沒錢拿,
還不如到外面找電刻的,
又便宜又快。』

●人們不但自己會計,
還會幫別人算。

有一次到個朋友家去。

男主人叫孩子
拿在學校畫的畫給我看。

『真好!真好!』我看了直讚美。

『叔叔給我畫!』

小丫頭舉起彩色筆,要我畫,
卻被她老爸一手擋了回去:

『怎麼能麻煩劉叔叔,他是大畫家,
怎麼能隨便畫?』

『這有什麼關係?』

我說著接過筆,
為那孩子連畫了好幾張。

『天哪!這要是你當眾揮毫,
要值多少錢哪!』

老朋友在旁邊一個勁兒地說:
『框起來,框起來,將來賣!』

●諧星蔣光超過世了,
媒體都報導了這則新聞。

有影劇界的朋友說
蔣光超是最夠朋友的人,
也有人說他一生
以帶給眾人歡笑為職志。

當然也有媒體提到當年
蔣光超的兒子死,
他沒回去參加喪禮,
造成蔣太太的不諒解。

蔣光超的另一個兒子則為父親解釋,
說父親雖然比較不照顧家,
但因為是公眾人物,
屬於大家,所以值得諒解。

一邊看新聞,我一邊想:

是不是每個公眾人物,
都該活在萬人的掌聲中,
而把自己的家拋在一邊,
抑或可以像雷根一樣,
既是度假最多,
又是卓有政績的美國總統。

還有,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
不是照樣在假日下廚,
為一家人烹製佳餚,
卻又能打動福克蘭之戰嗎?

●為了兒子回國長住,
有個比較舒適的環境。

我最近特別找了一位設計師,
重新裝潢老舊的房子。

『我一共有兩戶,緊挨著,
左邊給兒子當辦公室,
右邊當住家。』

我問設計師:
『是不是應該在中間開個門,
使他在家裡聽到辦公室有電話,
也能趕過去接。

突然想到公事,也立刻可以處理,
不必開了這一戶的大門,
再進那一戶的大門。』

『不!』
設計師居然斬釘截鐵地說:

『家是家,辦公室是辦公室!
我舉個自己的例子,
以前我就是家和公司連著,
結果有時候穿著睡衣在辦公室,
突然來了客戶。

有時候又正在跟家人
開開心心地玩,
突然有公司的電話要接。

結果家不像家,公司不像公司,
要想集中工作不行,
想要完全放鬆也不行。』

●這位設計師的話多有道理啊!

會不會因為經濟起飛、
社會的脈動太快,
使許多人變成工作狂,
狂得不能停下來,一停就要心慌。

狂得忘了健康,造成『過勞死』。

也會不會因為中國人一向強調
『焚膏繼晷』、『宵衣旰食』和
『為公忘私』的工作態度,
使許多人的家不是家,
連親情都變得現實、變得市儈。

每次讀畢卡索傳,
看到他跟孩子打鬥玩耍,
教孩子塗鴉、捏黏土,
或在海灘上為愛妻撐著傘,
跟在後面走的畫面,
就覺得那才是藝術家。

他懂得藝術、懂得工作,
更懂得生活。

他享受私生活,
使自己有豐足的心靈世界,
又因為這飽滿的靈魂,
創作出更偉大的作品。

愛自己,就是愛家庭,就是愛工作。

不『以公害私』,
也不『以私廢公』,
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家人、
尊重工作。

如果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領導者,
也能作個成功的丈夫和父親
(或妻子和母親),
不是更值得我們稱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