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解開以色列10年蛻變的奧秘──以速度,掃射知識經濟!

顯示結果從第 1 筆 到 5 筆,共計 5 筆
  1. #1
    --帳號停用中-- purk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3-08
    討論區文章
    2,917

    轉貼 解開以色列10年蛻變的奧秘──以速度,掃射知識經濟!




    以色列成為世界知識經濟的新霸權,只花了10年時間,在半導體、Internet、軟體、生物科技,無一不取得世界領先地位。它能高速打造國家競爭力,除了得力於獨特的猶太人歷史際遇,還在於企業和政府擅於運籌資源,把小國劣勢與周邊戰火,扭轉成人才、技術、資金、視野、制度優勢。以色列出奇制勝的國家策略,同樣歷史際遇的台灣,應該優先理解……。



    採訪•撰文=王志仁

    清晨6點不到,耶路撒冷舊城西牆前,來做晨禱的人群已相當熱絡。頭戴小圓帽、穿著白襯衫、黑色長外套、長褲和皮鞋、手拿聖經的猶太教徒,在男女分隔的禱告區中,對著巨石砌成的城牆專心唸著經文,時而前後晃動、或者手舞足蹈、甚至大聲唱歌,還有人激動地落淚。
    西牆是猶太人的聖地,因為這是他們的祖先大衛王在此建城留下的遺跡。舊約聖經記載:摩西帶猶太人出埃及,結束400年為奴的生活,接著約書亞率兵攻下耶律哥城,領猶太人進入上帝允諾的「應許之地」(promised land),而後大衛在耶路撒冷建城,猶太人正式立國。
    公元前69年,羅馬大軍揮師東進,將猶太人滅國。其後2000多年,猶太人流亡海外,故城的西牆成為精神所寄。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一代,他們熱切盼望有朝一日回到西牆,在立國遺跡前向上帝哭訴所遭遇的不公,並誓死復國,所以西牆又稱「哭牆」。
    身處逆境絕不退縮、挺身而出以小搏大,是以色列的傳統。當年,弱小的猶太人頑抗羅馬帝國而不敵;歷經20個世紀,當國家競爭從軍事對戰轉為腦力競賽,以色列要以小國寡民,寫下新經濟傳奇。
    一個比台灣更小、處境更艱難的國家,過去10年卻有比台灣更驚艷的表現。僅650萬人口(與香港相當,還不及台北市加台北縣)的以色列,是個十足科技大國。以色列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數目,達到79家,緊追美國與加拿大,排名第三,而最近3年完成的創投投資案數目,在全世界僅次美國矽谷,排名第二。

    開發各式新技術的灘頭堡
    去年911事件後,全球股市狂跌,原定要在Nasdaq上市的公司紛紛撤件,10月4日Nasdaq初次市(IPO)市場恢復,當天第一家去掛牌的,就是來自以色列、研發小腸檢視晶片的生技公司Given Imaging。
    以色列的確有獨到之處。辦公室上網所用區域網路的源頭技術乙太網路(Ethernet)、Internet即時對話的ICQ、控管網路資料傳輸安全的Check Point軟體,都來自色列。去年11月,由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相當台灣的中央研究院)發表,以細胞DNA開合作用取代矽晶片高低電壓,做為運算0101數位訊號的DNA電腦,震驚全球,可能顛覆1年890億美元的矽晶片工業。
    外商更視以色列為開發各式新技術的灘頭堡。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英特爾,1974年就到以色列投資,目前在當地各有1座6吋和8吋晶圓廠,以及4個研究中心,是英特爾在美國以外的最大投資。英特爾的第一顆P4微處理器,是在以色列生產。英特爾最新的手機通訊CDMA和熱門的無線區域網路802.11技術,都在以色列研發。
    過去4年,英特爾還投資以色列超過30家新創公司,金額達1億美元。「以色列是很小的市場,卻是很大的技術提供地,」英特爾在以色列的策略投資部負責人肯恩(Shlomo Caine)表示。IBM、摩托羅拉、思科和微軟等科技巨人,也都在以色列設研發中心。
    這樣的表現,與從電視新聞看到以、巴衝突所認識的以色列,實在差距太大。多數人聽到以色列,腦中浮現的是槍林彈雨畫面,很難聯想到高科技。這就是以色列:在高度生存壓力下找到出路的國家。
    1948年建國的以色列,與1949年由國民政府入主的台灣,有諸多相似之處。這個位處歐、亞、非三洲交界的國家,與居於亞太樞紐的台灣一樣,都缺乏天然資源、周邊有虎視眈眈的強鄰、採徵兵制、近年經濟發展都以科技業為主、國民所得也接近(台灣為13900美元,以色列為17400美元)。差別在於:台灣強在生產製造,以色列強在創新研發。
    「除了死海的泥巴,嚴格來說以色列沒有天然資源,」以色列工業貿易部投資推展中心經理韋斯納(Dani Wassner)半開玩笑地強調,「唯一出路就是開發人力資源。」
    來自軍方的國防計畫,是以色列培養人力資源的搖籃。
    如同2300萬人口的台灣,面對12億人口的中國,在國防上始終警戒;650萬人口的以色列,面對周圍3億人口的阿拉伯國家,更是謹慎。幾位以色列官員和業者比較:「台灣和中國還有海峽隔著,以色列和鄰國直接相連,波斯灣戰爭時,伊拉克的飛彈升空15分鐘,就打到以色列。」

    發展尖端國防科技
    以色列政府很清楚,小國最好的國防,不是讓阿兵哥提槍到戰場廝殺,而是擁有尖端人力,發展尖端國防科技,制敵機先。因此,以色列政府每支出100塊錢,有22塊花在教育,排名第一,20塊花在國防,排名第二。24%的以色列人有大學學歷,排世界第三;每1萬位以色列人當中,有140位工程師,居世界第一。
    以色列的高中生畢業,一律先進軍隊服役,男生3年,女生2年,退伍再讀大學。新兵入伍後,軍方會做一連串測驗,從中挑選出數理成績優異的,參與國防研究計畫,範圍涵蓋軟體、無線通訊和生物科技等。這批菁英被分成許多組別,由國防部邀集一流師資,教授各種先端科技課程,結訓後,分發到各個軍方實驗室工作,有些計畫需要簽5到6年合約。
    這些研發人員退伍後成為媒介,把軍中所學技術帶到大學繼續研究,或帶到民間企業開發成商品,進一步回饋以色列經濟,形成正向循環,發揮投資的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一塊錢投資可以創造後續好幾塊錢價值。
    「以色列的科技業,源自國防專案,」從事科技投資的Infinity創投公司合夥人蓋歐(Amir Gal-Or)點出。高大的艾米爾曾創辦兩家公司,服役時是以色列空軍戰鬥機飛行員。
    加入國防部的研究計畫,等於領了一張準創業證書,退伍後不但搶手,很多人乾脆自己開公司。拜訪以色列的科技公司,常可發現他們和軍方的關係,比方技術是把在軍中做的計畫再衍生,或者創業團隊是軍中夥伴。
    這樣的關係,有利知識流通與創新。「以色列很小,南北不過100多公里長,大家彼此相熟,不是在學校就是在軍中認識,」同樣從事創投的以色列種子合夥人(Israel Seed Partners)公司合夥人莫迪那(Astorre Modena)分析,在軍中磨練管理經驗和團隊合作後,人格更成熟,有助於後續創業和開發產品。
    持續的國防計畫,以及從中產生的研發人才,是以色列科技產業的前鋒。多年來,從海外回歸的移民,則是推動科技產業的第二股力量。

    經濟轉型的希望
    為了讓漂泊各地的猶太人有家、避免二次大戰納粹屠殺事件重演,以色列在1948年建國,即制定「回歸法」(Law of Return),允許海外猶太人可以隨時回到以色列定居。
    「我的母親一直希望我回以色列,」40歲左右、在Prochon公司(開發侏儒治療藥)擔任資深副總裁的卡特娜(Shirley Kutner)感傷地說,「當年的納粹大屠殺,她是村子裡唯一倖存的人。」大戰結束,卡特娜的母親從居住地東歐遷往南美的委內瑞拉,並結婚生子。卡特娜18歲時,聽從母親建議回到以色列,並在唸完生化博士後留下來工作。
    類似卡特娜的回歸僑民,在以色列相當普及,特別是1989年之後。那一年開始,前蘇聯政權解體,政經局勢動盪,失業和治安問題嚴重,陸續有100多萬猶太人從前蘇聯遷離,回到以色列,也帶回經濟轉型的希望。
    這批移民大多有高學歷,4成以上是大學畢業,不乏外科醫生、莫斯科大學教授和尖端領域的科學家。培養1位大學生,政府至少需投資5萬美元,保守估計,這批移民至少價值200億美元。「蘇聯人一定瘋了,白白送這麼大的禮物給以色列,」以色列工業貿易部外貿中心亞太區主任蓋爾.摩(Gal Mor)攤開雙手睜大眼睛說。同屬工業貿易部的投資推展中心主任利弗那特(Max Livnat)補充:這批移民不懂管理、行銷和業務,「但是非常懂科技。」
    是機會,但也隱藏危險。
    在百萬移民湧入前,以色列人口還不到400萬,增加100萬人,等於全國多出25%的人口,對任何國家都是一大挑戰,以色列也不例外。就業機會和民生消費品供給,不可能在短期等比例成長25%,因此,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不斷升高,醫生到街頭當清道夫、教授到大學做工友的時有所聞,許多移民根本找不到工作。
    危機,也可以是轉機。
    要解決移民的就業問題,又不影響原有國民生活水準,以色列經濟必須高速成長,以創造大量工作機會。「一個國家的生活水準要提升,『經濟成長』必須先發生,」研究經濟發展理論的美國西喬治亞州大學經濟系教授史考特(Carole E. Scott)解釋:「其結果是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必須大於人口成長率,反之則平均國民所得下降,代表生活下準下降。」

    多是技術見長的小公司
    然而,在1980年代,以色列的經濟主力是傳統產業,包含農產品和紡織,大宗出口是柳橙與毛毯。農產品和紡織,受限於氣候、耕作技術和原料供應,很難達成倍數成長。以色列必須另尋出路。
    以色列再次發揮以小搏大精神,大膽轉變經濟主軸,利用前蘇聯移民的專長,發展有倍數成長潛力的科技業。1991年,以色列政府推出國內第一個創投基金,由國家出錢,投資有創業計畫的團隊成立公司,類似台灣的行政院開發基金和交通銀行,在1980年代投資聯電和台積電等被視為高風險的事業。
    同樣在1991年,以色列政府推出第一個科技創業育成中心,提供研究設備和辦公室、甚至是有企業經驗的顧問,協助有點子、但還沒有明確計畫的創業家,把心中的點子變成大生意。
    與台灣不同的是,以色列政府鮮少投資類似晶圓廠這種上億美元的大案子,而是提供優惠措施,吸引外資來設廠,官方再跟進。英特爾1997年在以色列建8吋晶圓廠,耗資16億美元,以色列政府補助6億。
    以色列政府的核心策略,是小額多筆,鼓勵更多創業家出來,與台灣走不同模式。以色列缺少台積電這種40億美元年營業規模的國際級企業,卻有更多技術見長的小公司。在以色列的創業育成中心,每一家公司得到的補助金額不超過30萬美元,其中15%由創業團隊自籌,政府補助85%。
    10年來,以色列的創投公司從1家成長到超過100家,許多是民間或國外業者前來設立。矽谷知名的Sequoia(以投資雅虎聞名)和Benchmark(以投資eBay聞名)創投公司,都在以色列成立創投基金。公元2000年,外資直接投資以色列達50億美元,合計外資間接投資則達90億美元,佔以國當年GDP 將近1成。
    官辦的創業育成中心,也從1家增為24家,幫助近700個創業團隊,其中超過半數得到創投資金挹注成立公司。以色列政府今年將增設2個育成中心,鎖定生技產業。「現在的獎勵創業政策不只針對移民,而是所有人,」科技創業育成中心計畫負責人普瑞多(Rina Pridor)強調。
    當科技產業聚落成型,以色列的經濟結構跟著調整。科技業佔以色列GDP的比重,1990年是5%,2001年上升到14%,成為最大一塊,農業和紡織則各降到3.5%,經濟順利轉型。

    典型的移民社會
    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在《國家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書中指出,「一國的競爭力倚賴本國產業創新和升級能力。」波特強調,這項能力源自文化、管理風格、基礎建設、經濟、機關、歷史、人口結構等多種差異,因為這些因素影響當地人生活和做生意的方式。
    以色列是典型的移民社會,就像美國和台灣。他們雖然多是猶太人(以色列有100萬阿拉伯裔國民),卻來自不同背景、說不同語言、有不同成長過程,豐富了以色列社會的多元性,也滋養它的競爭力。「我們的移民來自80個國家,你可以在這裡找到講任何一種語言的人,」工業貿易部投資推展中心主任馬克斯自豪地說。
    這些移民幫以色列連通全世界。以色列本地市場太小,新公司一成立,立刻就到美國和歐洲兩個全球最大市場設點,具有美國或歐洲背景的員工,就扛下開拓海外的重任。「我經常飛到紐約和分析師碰面,向他們簡報公司的最新狀況,」研發網路電話設備的AudioCodes財務長利羅(Mike Lilo)指出:「以色列很多經理人飛來飛去,別人不來,就是我們過去。」利羅在紐約出生長大,15歲時跟著父母回以色列定居。
    在海外的猶太人,估計還有1200萬,美國就佔一半,其中有300萬在紐約,主要在勢大財大的法律和金融業。在以色列積極的歡迎移民及科技政策下,這些不在以色列出生的僑民,都成了以色列潛在資源。

    僑民成為潛在資源
    多位業界人士觀察,以色列的公司可以大規模到美國和歐洲上市,除了自身實力,也得利於猶太人在這兩地金融市場的人脈。「海外猶太人對以色列的幫助,1%是情感上,99%是生意上,」利弗那特說。
    反觀台灣,面對海外一千萬華人、以及中國12億人口,並未積極開發這些資源,相形之下有些鎖國。台灣近幾年大力引進的人力,多是從事低技術工作的東南亞勞工,只能降低生產成本,一次就用完,並沒有投資技術人才所衍生的外溢效果。
    當然,短期內要融合多種文化,摩擦勢不可免。1位以色列創業家私下表示,以色列人其實「分得很清楚」,海外回來的人自成一圈,溝通方便,創業時容易湊在一起,和本地人較難溝通。美國《Red Herring》雜誌指出,以色列人重視技術價值,總是把公司資源集中在研發,看輕行銷和業務,但是歐美回來的人,觀點剛好相反,這經常引發以色列公司內部的衝突。
    隨著中國市場興起,也擴大台灣和以色列的合作空間。
    曾在以色列待過3年的SFKT創投集團駐台代表楊瑞臨觀察,過去以色列只重視歐美市場,並不在意亞洲,但是,他們現在也注意到中國市場,而同文同種、又具有技術和行銷能力的台灣,就成為以色列倚重的對象。楊瑞臨曾在光華投資任職,被派往以色列研究投資機會,後來還在當地攻讀企管碩士。
    另一家以色列創投Infinity合夥人蓋歐也指出,「以色列定位台灣為進入中國的門戶。」以色列生產製造的經驗少,需要借重台灣;對台灣而言,要往更高附加值走,在前端的技術研發上,除了矽谷,以色列提供另一個選擇。
    這可以算是以色列人第二次出埃及記,進到科技業這個流著牛奶與蜜的「應許之地」。這也是台灣第二次勇渡黑水溝,只是這一次是回唐山打市場。兩個有著類似遭遇的國家,能否聯手以小搏大,重劃科技產業的版圖與市場,還有賴雙方更多互動。
    星期五傍晚,猶太教的安息日開始(周五傍晚至周六傍晚),到哭牆禱告的人愈來愈多。建國53年來,他們以行動證明,在強敵環伺的動盪環境中,仍然可以走出高速成長的路。如果他們可以只花10年,就從農業小國變身科技大國,未來10年的發展,更是令人關注。



  2. #2
    會員 denden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8-02
    討論區文章
    140
    蠻佩服猶太人的,聰明,團結,勇敢,愛國,生活在回教世界,也沒什麼天然資源,還這麼有作為,強

    台灣加油

  3. #3
    會員 dodameca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2-01-31
    討論區文章
    1,714
    猶太人從流亡的吉普賽人到今天的以色列
    他們有強大的民族意識才有今天的結果
    看起來他們真的很厲害...
    不簡單...台灣如果要到他們那樣子
    我想再等個一百年吧...
    說不定還有希望...

  4. #4
    會員 woofer0320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7-17
    討論區文章
    1,012
    嗯...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打了這麼多次仗,在危機下,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才會這麼旺盛,要是台灣跟以色列一樣,被K過幾次的話,我相信一定會比他們更強,呵呵,說歸說,誰都不希望發生戰爭阿~~

  5. #5
    TIM
    TIM 目前未上線
    .戶樞不蠹.流水 TIM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4-22
    討論區文章
    4,047
    猶太人是頭腦很強的種族..台灣人是消費很強的種族..


    .妾髮初覆額 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 遶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 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 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 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 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 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 瞿塘灩澦堆 五月不可觸 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 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 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 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 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 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 直至長風沙.
    .Eloquence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Subtlety is better than force.

類似的主題

  1. 【轉貼Yahoo!奇摩知識+】援交妹最常說的話
    作者:PPPP 所在討論版:-- 閒 話 家 常 灌 水 版
    回覆: 0
    最後發表: 2007-11-20, 02:40 PM
  2. 【教學】解開以 Inno Setup 建造的安裝程式
    作者:琥珀 所在討論版:-- 軟 體 分 享 版
    回覆: 4
    最後發表: 2006-12-14, 11:46 PM
  3. 【閒聊】時間長短是修PC的收費標準嗎?錯!是知識經驗累積的多寡!
    作者:yatin 所在討論版:-- 閒 話 家 常 灌 水 版
    回覆: 14
    最後發表: 2004-01-04, 02:37 PM
  4. 台灣30年來第一遭──減薪時代
    作者:b0913 所在討論版:-- 網 路 [ 佳 作 / 奇 文 ] 欣 賞 版
    回覆: 1
    最後發表: 2002-07-25, 04:54 PM
  5. 知識經濟的重要...
    作者:rEdS 所在討論版:-- 網路輕鬆版 [圖片 笑話 影片]
    回覆: 5
    最後發表: 2001-12-26, 12:21 PM

 

此網頁沒有從搜尋引擎而來的訪客

發表文章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回覆文章
  •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