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談常用燒錄軟體及工具 ★☆★ - 第 5 頁

第 5 頁,共 6 頁 首頁首頁 ... 3 4 5 6 末頁末頁
顯示結果從第 41 筆 到 50 筆,共計 54 筆
  1. #41
    板 主
    註冊日期
    2001-02-09
    討論區文章
    1,822
    CloneCD2.xxx版與3.xxx版映像檔的異同

    我們都知道CloneCD的映像檔包括ccd/sub/img等三個。3.xxx版的影像檔不能用2.xxx版燒錄,反之則可。那究竟這兩版的映像檔有何差異呢?其實他們大致是相同的,差異僅在兩個版本的映像檔資料控制檔*.ccd(它是個文字檔)。二者的*.ccd(對無音軌的檔案光碟映像檔而言),差異只有三處。只要將3.xxx版的*.ccd做下面的修改,就可供2.xxx燒錄:
    1.[CloneCD]下的Version=3改為Version=2
    2.[Session 1]下的PreGapSubC=0刪除(2.xxx版沒有此行)
    3.[TRACK 1]
    MODE=2
    INDEX 1=0
    上面三行全刪除(包括[TRACK 1],2.xxx版沒有此項目)。

  2. #42
    會員
    註冊日期
    2001-03-10
    討論區文章
    43
    謝謝提供這麼好的資訊.

  3. #43
    豬頭校長
    註冊日期
    2001-02-20
    討論區文章
    95

    3Q!!3Q!!3Q!!

    只能說感謝....

  4. #44
    會員
    註冊日期
    2001-06-20
    討論區文章
    3

    看到jess大大雄渾無匹連綿無盡的內力
    只有目瞪口呆加上佩服而已
    蒙您教誨
    受益良多
    特此致意!!
    叩首

  5. #45
    板 主
    註冊日期
    2001-02-09
    討論區文章
    1,822
    轉載一篇朋友半年前有關IDE硬碟延革的文章

    ATA and DMA的故事(異次元總論壇,作者changxuan)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硬碟分為IDE和SCSI兩大系統。在1985年以前,各家硬碟的規格很混亂,不同廠牌的硬碟並不能串接在一起使用。於是W estern Digital和Compaq就在那年主導制定出所謂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規格,後來此規格漸漸成為工業標準後,它就被拿去向ANSI(美國國家工業標準)註冊,用的正式名稱就是ATA(AT Attachment)。所以 ATA就是IDE。ATA的發展至ATA-66已經有五代(目前ATA-100也出現了,只是還沒成為標準)。簡單說明如下:
    1.ATA(一代)
    需用一ISA介面的硬碟控制卡來連接。資料傳輸速率最大只達8.3M/sec,只能接2台硬碟。硬碟容量最大只有528M。只能接硬碟,不能接光碟機等。 資料傳輸模式支援
    ● PIO Mode 0(3.3M/sec),1(5.2M/sec)及 2(8.3M/sec)
    ● Single-word DMA Mode 0(2.1M/sec), 1(4.2M/sec), 2(8.3M/sec)
    ● Multi-word DMA Mode 0(4.2M/sec)

    2.EIDE(Enhanced IDE)
    這個規範由Western Digital提出,旨在改善ATA(一代)的缺點(兩個IDE插槽,可接含硬碟、光碟機、DVD光碟機在內的四個裝置。硬碟容量可大於受dos限制的5 28M,使用 LBA模式定址。增加新資料傳輸模式
    ● PIO Mode 3(11.1M/sec)
    ● Multiword DMA mode 1(13.3M/sec)
    現在的主機板上兩個IDE的插槽便是由此開始。

    3.ATA-2(二代) <---1995
    在EIDE的基礎上,增加了
    ● PIO Mode 4(16.6M/sec)
    ● Multiword DMA mode 2(16.6M/sec)

    4.ATA-3(三代) <---1996
    增加了
    ● S.M.A.R.T(硬碟自動偵測及報告技術 Self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onology)
    ● 提供密碼保護的安全模式 Security Mode。

    在此同時,日本的幾個光碟機大廠(Sony, Panasonic, Mitsumi) 制定了所謂的 ATAPI (ATA Packet Interface)介面標準,使得以後依此規範製造的光碟機能接上ATA(IDE)的介面。

    5.ATA-4(四代,又稱ATA-33, DMA-33, Ultra DMA-33, U DMA-33, S-DMA) <---1998
    在ATA-的3基礎上,增加了
    ● Ultra DMA Mode 0,1,2(33.3M/sec) <---Synchronous DMA(S-DMA)
    ● 資料料錯誤檢查: CRC(Cylical Redundancy Check)
    ● 重新定義CHS及LBA,而能突破8.4G的容量限制。

    6.ATA-5(五代,又稱ATA-66, DMA-66, Ultra DMA-66) <---1999 增加了
    ●Ultra DMA Mode 3,4(66.6M/sec)<---排線需由 40 pin改為 80 pin才能用此資料傳輸模式。

    註: (by jess)
    1. PIO: Program Input/Output DMA: Dynamic Memory Access
    2. 現在已是Ultra DMA-100的天下了。

  6. #46
    YSL
    YSL 目前未上線
    會員 YSL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2-19
    討論區文章
    259
    感謝jess兄提供這麼多資訊,這也使我想到了許多往事。
    當時我也提供了一篇叫做ATA 100的省思的文章,裡頭說了些硬碟速度與資料傳輸的相關訊息,記得當時剛過舊曆年,許多人用高速公路與省道來比喻此文章裡的訊息。容我在此補充一下吧!


    所謂ATA 100,在jess兄所提供的文章裡頭已經有提到,每秒傳輸速度為100MB,然而這是指硬碟外部介面的頻寬,也就是說,不論您的硬碟資料傳輸速度有多快,都只能到達100MB/sec這樣的速度而已,然而,儘管硬碟在實驗室中已經成功開發出16000轉以上(這是一年半以前的資料,以現在來看,硬碟只有加大容量,速度上好像沒改變多少。),然而,以現今的硬碟速度,以10000轉的速度來說,實體硬碟的傳輸,在讀取外圈時,大概只能到27~42MB左右,若是讀取內圈,也只剩下大概15~25MB,若以7200轉硬碟來說呢,實體硬碟的傳輸可能也只到達8~15MB而已。那麼,以如此的實體硬碟資料的傳輸速度,ATA 100的傳輸是個噱頭或是真有效能在呢?坦白說,蠻令人懷疑的。因為硬碟速度無法到達,甚至連ATA 66的速度都無法到達,以一年前的數據來看硬碟,似乎只要ATA 33就夠用了,而反觀現今的硬碟市場,主流都是7200轉,差別只在於容量的不同,而速度上,卻沒什麼差別,以我現在在用的兩顆IBM的硬碟來說,60GB和40GB,7200轉,它們之間的傳輸速度好像也沒什麼差別,差別,恐怕只有容量上的不同罷了。呵呵,光FORMAT 60GB的硬碟就需要一個多小時,當然是指分割後的FORMAT,真的覺得有點洩氣,好像廠商在硬碟馬達轉速上沒什麼進步,倒是硬碟的密度應該進步不少,不過,我想許多人都會碰上和我蠻相似的問題,容量大、轉速慢的硬碟,可能磁碟分割過一次之後,就不會相要有第二次。
    我自己本身是曾經對自己的硬碟做過簡單的測試。5400轉的實體硬碟傳輸大概每秒5.8MB/sec,而7200轉的硬碟,每秒大概8MB/sec,然而以此數據來看,60GB=61440MB,再除以8MB所得的秒數是7680sec=128min=2hr8min,也就是以8MB/sec所跑完60GB所需的時間是二小時又八分鐘,這IBM 60GB的硬碟是今年六月份所買的,那麼這一年多以來,廠商所致力的方向恐怕是真的只有容量的加大,而當我在FORMAT硬碟的時間,也的確快接近兩個小時,那麼以此傳輸速度,ATA 100真的有用嗎?我曾經做過測試,就是排線的更換,再去測試硬碟速度,發現實體硬碟的速度相差無幾,但對於兩顆硬碟之間的傳輸,卻有些速度上的差別,然而,這些差別所代表的又是什麼?是ATA 100比ATA 33的效能強上77MB/sec的傳輸速度嗎?也沒有,只是傳輸效能上有些差距,但不是77MB/sec那樣的差距。


    所以,對於這樣數字上的迷思,可能不是一條排線所能代表的吧!

  7. #47
    板 主
    註冊日期
    2001-02-09
    討論區文章
    1,822
    1.以前,在主機板有支援較高的DMA傳輸模式下(當然在Bios裡設定要做好),我曾將兩顆硬碟單獨分別接在不同IDE排線上,再在dos下以Norton Ghost做硬碟對拷(或分割區備份),此時資料被高速傳送,是我經驗中最可看出DMA33、66有多大差別的最好方式。
    2.Windows所附的format的確非常慢,但除非擔心新買的就有壞軌(賭它沒有,否則就拿去臭罵老板<--雖然不是他的錯),在fdisk(也可用其他類似軟體做)後,我都是用高速格式化軟體去做format。Norton Ghost所附的Gdisk應可做fdisk及高速format。早期,不知道Gdisk的好用,我用的方式之一(現在也還習慣這麼做)是ghost的方式(把一個預先做好的空白分割區的一點多Mega的ghost映像檔,還原覆寫至任一尚未格式化的分割區,耗時一秒),一直以來也都沒事(要檢查壞軌,我會在硬碟使用當中,再啟動Norton Disk Doctor來做)。

  8. #48
    YSL
    YSL 目前未上線
    會員 YSL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2-19
    討論區文章
    259
    感謝jess兄,又讓我學到幾招好招數了!


    可能是習慣問題吧!所以常常都不自覺地用fdisk來分割磁碟,下次弟再用gfdisk試試看,反正磁碟原理都差不多,而format,您更是高招,一秒鐘,真是獲益良多,等一下先清理一下硬碟空間,馬上做一個一秒鐘的.gho檔,真是的,怎麼我從來都沒想到有這樣的撇步?還傻傻地浪費好多時間,真是太感謝了!

  9. #49
    gpm
    gpm 目前未上線
    會員 gpm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5-13
    討論區文章
    19
    看完所有ㄉ文章
    學到ㄌ好多東西呀
    受益良多ㄋ...
    jess版主真是利害.....

  10. #50
    進階會員 repsol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1-06-17
    所在地區
    ADSL 2M/256
    討論區文章
    818
    後 ....

    卯死..


    謝謝版大
    「遥か昔、正義に生きる悪魔の伝説があった。
    剣を取って戦い、悪魔の侵略を退けた魔剣士。
    その伝説も、やがて人々の記憶から消えて行った。

    だが2000年の時を経て、魔界はより強大になって甦る。
    圧倒的なパワーで押し寄せる魔界の軍勢。
    本格的な人間界侵攻が始まった…。

    再び訪れた人類の危機に一人の男が立ち上がる。
    伝説の魔剣士の血を引く悪魔狩人(デビルハンター)、その名はダンテ!」

第 5 頁,共 6 頁 首頁首頁 ... 3 4 5 6 末頁末頁

類似的主題

  1. 為何燒錄軟體只出現一個燒錄器?
    作者:latenight 所在討論版:-- 光 碟 燒 錄 討 論 版
    回覆: 5
    最後發表: 2009-08-24, 12:30 AM
  2. 常用主要燒錄軟體公司產品及相關工具軟體最新版本
    作者:jess 所在討論版:-- 光 碟 燒 錄 討 論 版
    回覆: 64
    最後發表: 2006-05-23, 08:00 PM
  3. 關於WINXP下的燒錄軟體
    作者:nick69 所在討論版:-- Windows 討 論 版
    回覆: 4
    最後發表: 2001-08-17, 04:31 PM
  4. 我用ricoh的MP7200A,可是燒錄軟體只讓我用12備寫
    作者:justallen 所在討論版:-- 光 碟 燒 錄 討 論 版
    回覆: 0
    最後發表: 2001-06-29, 10:33 AM
  5. ★☆★ 漫談常用燒錄軟體及工具 ★☆★
    作者:jess 所在討論版:-- 光 碟 燒 錄 討 論 版
    回覆: 25
    最後發表: 2001-06-17, 02:01 PM

 

虛擬光2u 6

抽出NRG之檔案

常用燒錄軟體

cloneCD 製作映像檔 iso

發表文章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回覆文章
  •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