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正文
────────────────────────────────
 
最近看了幾篇類似標題的文章,包括林東璟先生的「失業是你的錯嗎?」及網路上赫赫有名、藍麗娟小姐的「臥虎藏龍兩岸爭鋒」,再加上後來出現在「南方」的一些回應文章,身為上班族的小工程師的我,也想以自己及周遭朋友的經驗來談談這個問題。不過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在失業率日漸增高的情況下,老闆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因為中國市場開放,帶來新的商機,台商一邊在台灣裁員、一邊西進,社會輿論不是在攻擊政府無能,造成投資環境惡化,就是在檢討台灣人漸漸失去勤勞守份的天性,漸漸失去了競爭力。這些或許都是原因,不過在一片炮火隆隆下,最詭異的情況發生了:在這股失業潮中,政
府有人罵,勞工也有人罵,但是這些企業的老闆們,這些阿扁總統要去為他們洗腳的老闆們,卻像是無辜的羔羊,整天批評台灣的投資環境太惡劣、台灣的勞工太貴、休假太多,害他們只好去中國大陸發展。我看了這幾個月的報紙、電視、雜誌,非常的失望。他們真的一點責
任都沒有?在這股失業潮中,以我的觀察,企業主至少有下面幾件事需要負責任:
 
1.壓榨勞工:
 
「員工是用來壓榨的」這種觀念,或許就是創造台灣中小企業高離職率的一大原因。以前還沒有勞基法的年代當然是不用多說,現在勞基法頒佈了十幾年,依然如故。以加班費來說,現在肯發加班的公司不多了,大多是用「彈性上下班」來敷衍,所謂的「彈性上下班」其實就是變相的「免費加班」,沒有打卡,卻還是叫你每天準時到,或是天天加班加到晚上十一點。再以裁員來說,公司最喜歡用「無預警裁員」,明明違反勞基法,但是依法卻只能罰幾萬元,根本沒人會遵守。再更惡劣的,惡性倒閉、發不出遣散費,數十年如一日,台灣的老闆真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了。
 
在台灣壓榨勞工→賺飽了之後開始裁員→跑去國外投資設廠,譜成了極不公平的「失業三部曲」。台灣的老闆們!為什麼沒有人質疑你們這種賺錢的方式呢?本國勞工的勞工意識抬頭,就引進外籍勞工來壓榨,還可以回過頭來壓低本國勞工的薪資水準,這到底算什麼?
筆者以前在一家公司上班,上司動不動就說「本公司在大陸找的工程師都很優秀,薪水也要的不多,加班也加的很晚,你們到底還有什麼優勢?」這種話來「警惕」我們這些台灣的工程師,我們還能說什麼?
 
2.阻礙產業升級:
 
或許是台灣做代工做太久了,老闆的腦袋堶惆癡S有「技術」「品牌」這兩樣最能賺錢、也是最可長可久的利器,沒有技術就去花錢移轉技術,沒有品牌、通路就去幫大廠代工,即使到了現在亟需產業升級的關鍵點,還是花一樣的腦筋,在大陸、在東南亞複製舊有的「台灣經
驗」。以我當工程師的經驗,即使是自己努力個一年半載就可以開發出來的東西,在舊思維(以速度換取金錢、以數量彌補薄利)的趨使下,那些老闆都還是會花有夠大、非常大的一筆錢去向歐美日本買技術,公司同時卻還在裁員、縮編,我們能不失業嗎?
 
3.殺雞取卵的用人法:
 
所謂「人才」,是靠培養的,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我想這應該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但是在台灣的企業主的眼堙A人才就應該是天上掉下來的,他們只要負責撿就好了。或許有人會覺得我說得太誇張了,但是看看最近的新聞就可以印證我說的話:最近常常有些企業老闆向政府建言,要引進中國、印度的人才,因為結構性失業太嚴重了,努力裁員的同時,卻還是缺人,請政府修改相關法令,加速引進人才。我想要看清這個問題,就必須提到另一件事:核四興建。
 
以台電蓋核四為例,政府必須先做一些評估,看看是不是因為變電設備老舊造成變電效率低落,或者是因為台電管理不善…等種種因素評估之後,政府才能決定興建與否,否則要是一缺電就蓋核電廠,台灣恐怕不用等中國出兵,就自已被核廢料淹沒了。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問問這些要「引進人才」的老闆們:你們現在是用什麼方式在用人?為什麼用了幾十年還培養不出人才?這其中是大有問題的,絕非引進人才就可以解決,就如同台灣的電力問題並不是單靠蓋核四就可以解決一樣。
 
我的同學有些在科學園區的「高科技公司」工作,明明是碩士畢業,卻在做一些可能不必念大學也可以做的工作。雖然股票發很多,但是因為沒有得到成長,而有「前途茫茫」之感。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高科技公司」並不一定代表它會發展「高科技」,它的高科技可能是用「技術移轉」的、用copy的、用惡性挖角的,或者是它的「高科技」的部分並不佔太大的份量。台灣的產業以往大概都只考慮半年或一年內的發展、獲利,為了對股東負責,所做的一切必須在半年至一年內就能看出成效。炒短線的結果,就會發生企業本身的經驗無法深化,說的好聽是「靈活」,說的不好聽就是「永遠只懂得皮毛」。
 
在這種企業方針下,員工能從中學到多少?經過了十年、二十年,能不能培養出真正的行家?答案不言而喻。即使找了高手來,壓榨個幾年其實也榨乾了,又有什麼誘因可以讓這些高手留下來繼續成長?我們請大陸、印度的人才來台工作,難道就會改善這種情況嗎?
 
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更可笑了,有些企業不肯培養人才的另一種說法是:因為怕被其他公司挖走造成資源浪費,所以就不肯花太多心力來培訓新人,幫助資深員工再成長、再磨練。如果台灣的企業都是這種想法,恐怕以後就沒有人才可用了。為什麼不能這樣想:如果所有的企業都很努力的在培養人才,這樣台灣的人力水準就會提高,也不會產生目前人才短缺的問題。有些企業賺錢賺了幾十年,不肯多花一毛錢在員工身上;現在遇到不景氣,又逢人才短缺,自己難道不必檢討嗎?人才短缺不只是政府的問題,企業也必須付出相當的努力,不要老是想「殺雞取卵」,世界上沒有那麼多雞可殺。
 
拉拉雜雜講了這些,無非是想要凸顯出在這次的失業浪潮中,台灣的老闆們所必須負的責任,既不是在幫不爭氣的政府緩頰,也不是在為不爭氣的個人找籍口。侷限於筆者偏狹的知識與經驗,本文無法對整個台灣社會做出「公正、客觀」的觀察,盼能拋磚引玉,引發更深一層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