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她為什麼不笑了( 壓 力 與 你) - 第 6 頁

第 6 頁,共 6 頁 首頁首頁 ... 4 5 6
顯示結果從第 51 筆 到 57 筆,共計 57 筆
  1. #51
    會員 3q3q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3-06-26
    所在地區
    C
    討論區文章
    271

    回覆: 【教學】她為什麼不笑了( 壓 力 與 你)

    過年躁鬱好發 見人就發紅包


    過年拿紅包總是讓人興高采烈,但對要包紅包的人,可能是沉重壓力。一位年約四十五歲的計程車運將,擔心帶太太回娘家時包不出紅包,導致躁鬱症復發,領光銀行積蓄還向銀行貸款十多萬,並全數拿來包紅包,到醫院回診見人就送紅包,結果被強迫住院治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治醫師劉宗憲表示,農曆過年前夕採購、打掃等大小事件往往容易引發所謂的過年症候群,尤其是原本就有精神疾病病史的人,特別容易復發。


     劉宗憲以去年發生的一個案例表示,這名運將自覺工作上的成就比不上其他女婿,又想到紅包往來時,晚包的一方回禮金額要比早包的人多,備感壓力而鬱鬱寡歡,於是到醫院求助。但第二次回診時,運將的焦慮感反而被滿滿的自信取代。


     劉宗憲說,運將身上帶著一堆紅包,每個都包了二、三千元,見到醫生或護士就給,明顯是躁症復發,為避免他胡亂把血汗錢和貸款花光,與家人商量後讓他住院治療。


     劉宗憲表示,經濟愈來愈不景氣,今年物價又大幅上揚,再加上最近的股災,可能有更多人會為錢所苦,紅包確實極易形成壓力;一般人較不易因此失控,但有精神病史的人復發機率相當高,過去也不乏這類案例,有些婆媳關係失和的家庭,媳婦會抗拒團圓吃年夜飯;也有婦女因為大掃除搞得憂鬱症復發。


     劉宗憲表示,類似的症候群也會發生在選舉期間,像今年有立委選舉與總統大選,最近門診就有婦人因為選舉結果不如自己預期,情緒陷入低潮,上班時穿著變得反常,而且一改樸實模樣,變得濃妝豔抹,後來甚至經常自言自語,最後被診斷是躁鬱症。


     劉宗憲說,歲末年終固然是家人團聚、放假休息的好時候,但對許多人而言反是一種壓力,特別是本身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此時親友應該適時給予幫助,讓患者不要鑽牛角尖,避免無謂的比較;此外,近期內若有親友過世,過年時更易觸景傷情。


     劉宗憲提醒,春節時醫院多半休診,有精神疾病病史者應在過年前備妥常用藥物,過年期間若需專人諮詢時,可打安心專線0800-788-995,或行政院溫暖專線1957,或張老師專線1980等。

  2. #52
    會員 3q3q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3-06-26
    所在地區
    C
    討論區文章
    271

    回覆: 【教學】她為什麼不笑了( 壓 力 與 你)

    恐慌症

    診斷困難 治療容易



    由於一般人對於恐慌症認識不多,使得診斷時不易正確判斷,目前已知抗憂鬱劑與抗焦慮劑都有療效,也可由病友進行團體心理治療,使情緒得以宣洩。


     王先生是業務代表,半年前某一天開車在等紅綠燈時突然覺得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整個人好像快要死掉,連忙跑到最近的醫院掛急診。就這樣跑遍各大醫院心臟科、胸腔科、腸胃科及無數次的急診,醫師都宣布檢查結果一切正常,而某些醫師更對他常常在半夜掛急診,顯得不耐煩。

     王先生的家人與同事開始懷疑他是不是裝病,主管更有意無意嘲諷,讓他心情更加低落,終於某次在急診室照會精神科後,精神科醫師告訴他得了「恐慌症」,王先生才擺脫三天兩頭掛急診的命運,在精神科得到妥善的治療。

     恐慌症是一種特別的心理疾病,發病若不治療,會持續發作及惡化。它會不可預期的突然發作,而發作前少有徵兆,但是嚴重發作時間都不長,很少超過半小時。恐慌症的患者常擔心會隨時發作,發作頻率可能好幾個星期一次,也可能一天好幾次。發作地點常在人多、擁擠又閉塞的環境,如電梯、捷運車廂,有的患者則在開車上高速公路或經過隧道時發作

     恐慌症患者常四處求醫,常被送到醫院急診室,做許多項檢查如心電圖、肺功能、超音波等,但往往所有檢查及抽血結果都正常,也找不出病因,患者常掛心臟科、胸腔科、腸胃科等,大部分不知道自己得的是「恐慌症」,更不知道應該看精神科或身心科,也不了解目前精神科治療恐慌症有相當好的成效,因此白走了多年的冤枉路。 

    什麼是恐慌發作?在診斷上有十三類症狀,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內發生(通常是數十分鐘內),合併有強烈的害怕或不適,出現以下四種以上症狀:心悸或心跳加速、呼吸困難或窒息透不過氣來的感覺、喉嚨梗塞、全身出汗、身體發麻刺痛或顫慄發抖、胸口劇痛不適、胃部抽痛或惡心及腹部不舒服、頭暈身體不適或暈厥眼前發黑的感覺、失真或失去現實感,而對四周環境感覺陌生、害怕失去控制而即將發狂、害怕即將死亡、感官感覺異常、面部潮紅或冷顫、害怕無法控制自己之情緒行為。這些症狀常常同時出現,患者會感到快要死掉,覺得無助而恐懼,久而久之預期的負面非理性思考不斷加強,稍有症狀就更擔心恐慌再次發作,以致常合併憂鬱情緒或失眠


     治療恐慌症其實相當容易,但困難的是常未被正確的診斷出來。治療的方法首先是藥物治療,目前已知抗憂鬱劑與抗焦慮劑,可以有效的阻斷恐慌發作。例如SSRI(serotonine selective uptake inhibitor)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就有相當好的療效。此外可由相同飽受恐慌症之苦的病友一起進行團體心理治療,藉團體成員間互相支持,以減輕或消除孤獨感,使情緒得以宣洩。

     其他的治療方式也有輔助的療效,例如透過衛教讓患者了解什麼是恐慌症、治療方法及預後等;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改善病患某些錯誤觀念,消除預期的負面非理性思考。如病患常認為恐慌發作時,心跳加快會使心臟停止,呼吸衰竭會導致死亡等,治療者需向病患澄清與再保證恐慌症不會死亡,雖然症狀強烈,使人害怕,但絕無生命或身體的危險。進而教導患者加強放鬆與適應技巧,讓病患了解恐慌症發作時,如何處理與自我放鬆,不需再出現像過去到處看醫生,或往急診室跑,吃很多藥及做一大堆檢查等不適當的求醫行為。


     恐慌症相當常見,但到精神科門診求治的患者並不多,仍有待其他科別醫師能早期發現與正確轉介。民眾勿再存有不願到醫院精神科治療的錯誤觀念,宜早日接受正確治療,而恐慌症的特色是「難診斷、易治療」,千萬不要著急,好好遵從醫囑,耐心服藥,只要了解恐慌發作,絕無生命或身體的危險,自然可以放鬆心情,目前使用抗憂鬱劑治療恐慌症在數週到數月內就可見效,可能就此不再發作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忠孝醫院精神科醫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medicine-1.htm

  3. #53
    會員 3q3q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3-06-26
    所在地區
    C
    討論區文章
    271

    回覆: 【教學】她為什麼不笑了( 壓 力 與 你)

    心怦怦跳,是焦慮還是心臟病?

    焦慮症者有失眠、體重減輕等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也會出現胸痛、心跳急促等心血管疾病反應,讓病人到處求醫…… 到底哪些疾病易和焦慮症混淆?該如何區隔?


    焦慮症臨床表徵和某些疾病類似,易被誤以為罹患其他疾病。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行為醫學科主任呂碧鴻和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正宗,簡單區分以下容易和焦慮症混淆的4種病症:


    焦慮症vs.焦慮情緒

    區隔訣竅》

    每個人都會有「焦慮情緒」,甚至天天發生,像學生擔心考試,公司員工擔心口頭報告。當「焦慮情緒」持續1個月以上,影響生活作息或社交關係時,就是罹患「焦慮症」。


    焦慮症vs.躁鬱症


    躁鬱症分成「躁症」和「鬱症」兩種。「躁症」病人常無緣無故做出瘋狂事情,如:亂花錢等,當症狀超過7天,就是躁症。而「鬱症」指的是情緒低落、憂鬱,這種情緒超過14 天,就是鬱症。

    躁鬱症屬一種情感性精神病,很多病人一生可能只出現躁症或鬱症,也有約1/3的躁鬱症患者,反覆出現躁症、鬱症,又稱「雙極型情感性精神病」。


    區隔訣竅》

    「焦慮症和躁鬱症不一樣,焦慮症會有生理上的不舒服」,像心悸、失眠、緊張等,病人自己可察覺。很多焦慮症患者會對醫師說,他有憂鬱症或躁鬱症,但醫師診斷後,會確認病人是焦慮症或憂鬱症,少有躁鬱症。


    焦慮症vs.甲狀腺機能亢進

    區隔訣竅》

    1. 兩者都有心悸現象;但甲狀腺機能亢進者,體重會減輕,焦慮症不會。

    2. 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會持續感到心跳快速;焦慮症病人則是偶發心跳加快。

    3. 甲狀腺亢進病人可能還會月經失調、長痘子等;焦慮症患者則不會。


    焦慮症vs.心臟病


    區隔訣竅》

    1. 焦慮症發生年齡較廣,25歲以下都可能罹患;但心臟病患者發生年齡多在45歲以上。

    2. 焦慮症患者有很多臨床表徵,如:全身緊繃,易腰痠背痛、腸胃蠕動快,可能會拉肚子;但心臟病患者無此類徵狀。

    3. 焦慮症患者主觀認為有喘的現象(除非是恐慌症,才和心臟的二尖瓣膜脫垂有關);但心臟病患者,如心臟衰竭,則可用機器測量是否有喘的事實。


    (感謝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行為醫學科主任呂碧鴻和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正宗審閱)

  4. #54
    會員 3q3q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3-06-26
    所在地區
    C
    討論區文章
    271

    回覆: 【教學】她為什麼不笑了( 壓 力 與 你)

    鈴聲響就抓狂 小心患手機恐懼症

    一名業務員只要聽到鈴聲或者音樂,就會以為是手機鈴聲響,全身極度不舒服,求助精神科醫師後發現,原來是因為公司規定「手機絕對不准漏接」,長期累積壓力,導致「手機恐懼症」!醫師表示如果再不求助,不只鈴聲,可能連任何和手機有關的圖案和產品,都會導致胸悶、暈眩症狀只會越來越嚴重。


    手機響起,第一個反應卻是緊張、全身顫抖,越來越多人得了手機恐懼症!精神科醫師曾碰過經驗10多年的業務,隨身帶2支手機,全年不敢關機,因為公司規定,不准漏接客戶電話。

    國軍北投醫院精神科主任李光輝:「(初期症狀)他會感到不安,他會感到煩躁,會感到全身緊張,會焦慮。」

    因為手機而煩躁的情緒持續緊繃,業務員的症狀越來越嚴重,甚至害怕到連別人的手機響,或者只是聽到音樂,都會胸悶、暈眩。李光輝:「可能他在工作場合做件事,被老闆在手機內責罵,或他在手機裡跟女朋友分手,這些傳達訊息的現象,都造成他當時情緒的連結。」

    原來手機一旦變成壓力來源,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丟了手機卻只能治標不治本,醫師建議,壓力來時,把空氣用力吸到肚子裡再慢慢吐出來,放鬆心情,無法緩解症狀,就可能真的需要求助醫師。

  5. #55
    會員 3q3q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3-06-26
    所在地區
    C
    討論區文章
    271

    回覆: 【教學】她為什麼不笑了( 壓 力 與 你)

    恐慌症上身 感覺快死了


    文/劉瑞婷


    急診室裡常出現一個場景,患者的呼吸急促、表情痛苦,感覺快要死了,就好像快溺水一樣,吸不到氣,東西梗在喉嚨裡,胸痛、心臟撲通撲通快要跳出來,全身顫抖無力。


    但醫師做了必要的檢查後,發現除了患者的心跳快、呼吸快之外,並沒有發現其他異常,在接受鎮定劑治療後,整個情況便緩解了。這就是醫療上常見,但一般民眾不熟悉的「恐慌發作」。


    ◎事實上,恐慌發作的症狀不只是上面的描述,也包括下列症狀:


    ●心跳加快、心怦怦跳。


    ●出汗。


    ●發抖或顫慄。


    ●感覺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梗塞感。


    ●胸痛或不適。


    ●惡心或腹部不適。


    ●頭暈、頭昏沉。


    ●失去現實感(覺得事物不真實),或失去自我感(感覺與自己疏離)。


    ●害怕失去控制或即將發狂。


    ●害怕即將死去。


    ●感覺異常(麻木或刺痛感)。


    ●冷顫或臉潮紅。


    只要患者在一段時間內,有強烈害怕或不適感受,突然發生上述症狀中的4項(或以上),並在10分鐘內,達到最嚴重程度,便可稱為一次恐慌發作。


    ◎造成恐慌發作的原因很多,例如:咖啡、茶、某些藥物、生活壓力,或某些身體疾病(內分泌問題等)。


    若患者一再發生未預期的恐慌發作,且在恐慌發作後一個月以上持續地擔心再次恐慌發作,或恐慌發作造成身體問題,因恐慌發作而改變其行為模式(例如不敢出門、不敢開車,怕會在從事該活動時恐慌發作等),就已經是罹患「恐慌症」。


    一個人終其一生,有2%至3%的機會得到恐慌症。目前研究顯示,恐慌症的病因和遺傳、化學促進物(如乳酸)、神經傳導物質及其受器、內分泌系統、心理、社會,和認知因素有關。


    ◎假若已經排除因身體疾病造成的恐慌發作,確定為恐慌症的個案,可考慮下列治療:


    ●藥物治療:抗憂鬱劑搭配短期使用抗焦慮劑,以讓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穩定,進而讓自律神經穩定。


    ●心理治療:對恐慌症有正確的認知是很重要的,非身體疾病造成的恐慌發作並沒有生命危險。可配合放鬆技巧訓練,及偏差認知的重塑,和行為治療的暴露法等認知行為治療模式來幫助患者。


    恐慌症常讓患者誤以為是身體問題而四處求醫,但若經由正確診斷排除身體問題後,再搭配精神科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將可大大地改善現況。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東分院身心科主治醫師)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78/17uku.html

  6. #56
    會員 3q3q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3-06-26
    所在地區
    C
    討論區文章
    271

    回覆: 【教學】她為什麼不笑了( 壓 力 與 你)

    常頭痛青少年 2成有自殺風險


    別輕忽孩子的頭痛問題!台北榮總研究發現,半數有慢性頭痛的青少年出現至少一種以上精神疾病,以憂鬱症、恐慌症最常見;兩成有高度自殺風險,家長及老師千萬不能太大意。


     台北榮總昨天舉辦醫師節慶祝大會,一般神經內科主任王署君以「青少年慢性每日頭痛的精神病症及自殺風險」獲得「醫師學術研究論文獎」首獎。


     王署君表示,他從五所公立國中共七九○○名學生(男生四一六八名、女生三七三二名)中,找出一二二名慢性頭痛病患,他們每月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日子都頭痛,平均每天痛兩小時以上,持續至少三個月,均由神經科專科醫師確診為慢性偏頭痛。


     研究發現,半數有慢性偏頭痛的青少年評估至少有一種精神疾病,憂鬱症比率最多,高達廿一%,即每五個慢性頭痛學生中,有一人罹患憂鬱症;有恐慌症的也不少,比例達十九%。而統計同齡青少年憂鬱症盛行率約○.七%至四.八%、焦慮症盛行率為三.一%至九.二%。有慢性偏頭痛的青少年罹患精神疾病的比例明顯較高


     他進一步以自殺想法或行為模組評量青少年自殺風險的高低,結果,兩成有慢性頭痛青少年具高度的自殺風險,常有輕生的念頭;罹患「預兆」偏頭痛的學生,他們的自殺意念會更高。


     王署君說,預兆偏頭痛是頭痛之前,眼睛看見閃光亮點,身體一側沒力氣、或突然說不出話。這項研究首次發現預兆性偏頭痛與憂鬱症、自殺有較高關聯性。


     王署君強調,只要發生偏頭痛,不論發生天數或時間長短,都會增加精神疾病的風險。


     他建議,小孩如果經常頭痛,應盡速帶至神經內科就醫,透過預防性投藥治療,減少頭痛發生。若出現憂鬱或恐慌等精神疾病,須配合至精神科評估追蹤

    ---------------------------------------------------------

    天天頭痛青少年 2成患憂鬱症


    青少年常喊頭痛,家人最好關心其有否精神疾病,一項調查顯示,兩成慢性頭痛青少年患有憂鬱症,醫師推測,兩者間可能跟體內血清素有關。


    小慧(化名)是一名正在準備大學指考的高中生,近年有慢性偏頭痛,考試一來,特別明顯;痛到受不了時,甚至無法上學,因為常靠止痛藥止痛,有時候必須住院,才能控制頭痛。


    小慧是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神經內科主任王署君的病人。王署君日前在全台北、中、南、東共五所國中,問卷調查近8,000名男女學生,發現其中122名有慢性每日頭痛,並經神經科醫師確診。


    青少年慢性每日頭痛診斷定義,為每月至少15天頭痛,平均每天頭痛2個小時以上,且持續至少3個月。


    這項調查發現,半數的慢性每日頭痛青少年,曾被評估出患有一種精神疾病,其中最多為憂鬱症,占21%;19%患恐慌症,是兩種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且20%青少年反映曾有自殺念頭。


    王署君說,這項調查比起台灣近年同年齡青少年憂鬱疾患盛行率為0.7至4.8%,焦慮症盛行率為3.1至9.2%,高出許多,原因是這項調查是到學校做,而找到潛在患者,通常家長或青少年不太能接受患有精神疾病,可能有病而不知該就醫。


    「頭痛患者,有七成是偏頭痛。」王署君說,頭痛有許多種,但以偏頭痛居多,且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一般慢性偏頭痛患者,發作時也會有預兆,患者反映看到閃光,或講話不清楚、手腳一邊麻木或無力,調查中的頭痛青少年也有類似情形。


    王署君表示,憂鬱症和血清素濃度有關,而研究也發現,血清素也會造成偏頭痛。調查中也發現,女學生罹患慢性每日頭痛比男學生多。王署君表示,據統計,過了青春期的男女,女性慢性每日頭痛是男性3倍,「可能與女性有經期及個人體質有關。」


    王署君建議,如果青少年被醫師確診有慢性每日頭痛,不妨請精神科醫師會診,才能對症治療。這篇研究已發表在「神經學」國際期刊,昨天也獲得台北榮總醫師學術研究論文獎第一名。
    此文章於 2008-11-11 06:12 PM 被 3q3q 編輯。

  7. #57
    會員 3q3q 的大頭照
    註冊日期
    2003-06-26
    所在地區
    C
    討論區文章
    271

    箭頭 回覆: 【教學】她為什麼不笑了( 壓 力 與 你)

    憂鬱症是因為太軟弱? 誤會大了!



    憂鬱症是一種臨床表現多變的情緒疾病,在東方社會與文化中,容易將憂鬱症視為是性格軟弱所致,也曾有宗教領袖公開表示,憂鬱症是太在意自己,患者應多關切週遭,多幫助別人就可以消弭憂鬱症。這類言論多少是造成憂鬱症就診率偏低的原因,而旁人的眼光也常讓患者承受莫大的壓力。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皇吉表示,在漢民族的文化觀念中,每個人都應善盡自己被賦予的社會責任,至於個人的情緒問題,則應自我掌握與克服。不過,憂鬱症的成因錯綜複雜,涉及複雜的心理學與生物學及環境因素,當前認為其致病機轉源自於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使患者的身心均受到影響,不但有低落沮喪的情緒,常見的生理症狀包含慢性疼痛、焦躁不耐、腸胃不順暢或是失眠等問題。憂鬱症是情緒的疾病,患者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相關的生理反應,是無法單單以堅強與勇敢解決這些症狀


    社會觀念的誤解多少影響了憂鬱症患者的就醫,此一現象造成憂鬱症的誤診、未能妥善及時治療所導致的失能,將成為社會鉅大的成本和沉重的負擔。林皇吉指出,根據研究顯示,在精神科門診接受治療的患者,之前多曾於其他科別門診求助,如中醫、家醫科、內科等,之後才接受精神專科醫師的治療,延後接受精神科診治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對於自已的情緒異常缺乏體認,或對於接受精神科的協助仍多所顧忌,另一方面憂鬱症也常伴隨許多身體症狀,如肌肉酸痛、胸悶等,導致患者不會聯想到憂鬱症,反而只尋求身體症狀的解除。一般人以為憂鬱症只是情緒低落,但嚴重憂鬱症卻會讓人失去工作、甚至生活或自己照顧的能力,世界衛生組織(WHO)即預測,西元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的三大疾病之一就是憂鬱症。


    林皇吉說,在社區研究中曾見過一名大學生案例,這位患者一直是課業分組報告的領導人物,個性樂觀開朗,課業表現良好,但在準備研究所甄試的期間,他開始出現情緒低落、失眠、精狀況很差及強烈負面思考的現象,剛開始同學也多能包容,但後來漸漸開始猜忌患者是否因為要準備考試,故意佯病,規避責任,患者女友則因為擔心,常要花很多時間陪在他身邊,患者常感到強烈的罪惡感,一度想從宿舍高樓跳下去,所幸及時接受精神科治療,才避免一場悲劇。


    不過,這位患者在服藥初期因為覺得症狀已改善因而自行停藥,不久即再度復發,變得比服藥前更差,不僅容易掉淚,自殺的念頭也更為強烈,在重新服藥控制治療後,患者終於順利通過研究所甄試,生活重回軌道。


    憂鬱症的患者即使正確就醫,也可能發生中斷治療、治療未完全而重複發病的情形,顯見規則追蹤、完成療程(至少治療6個月)非常重要。目前臨床常見的憂鬱症治療方式包含心理治療、光照療法、電痙攣和藥物治療等,其中心理治療以認知行為療法為主,搭配藥物治療效果可加乘;林皇吉表示,藥物治療則是目前治療方式的主流,新一代常見的藥物包含SSRI(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NRI(選擇性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NDRI(去甲基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回收抑制劑)等等,這些藥物都是以調節患者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達到情緒及身體症狀的緩解。這些類藥物的副作用都較傳統的抗憂鬱藥物(三環抗憂鬱劑等)來的安全,副作用少。整體而言,各種抗憂鬱劑的治療成效相仿,但個別患者對於藥物治療反應及副作用易感性卻有差異,治療中宜與醫師充分討論,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或藥物。


    許多患者對憂鬱症用藥存在錯誤觀念,包含認為用藥會成癮,因此感覺症狀減輕即自行決定停藥。因為抗憂鬱劑要調整腦內中樞神經傳導物質,發揮療效,需2-4週的時間,並無立即改變情緒效果,因此較無成癮的疑慮,建議患者如對用藥有任何的想法,或因副作用感到不適,都應及時與醫師討論解決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d=2,23&id=4645

第 6 頁,共 6 頁 首頁首頁 ... 4 5 6

類似的主題

  1. 為什麼不能裝FTTH????
    作者:ryukench 所在討論版:-- FTTB / FTTC / FTTH 光纖寬頻討論版
    回覆: 2
    最後發表: 2008-01-21, 06:00 PM
  2. 為什麼不能跨槍?
    作者:cit0316 所在討論版:---- 大 頭 兵 酸 甜 苦 辣 討 論 版
    回覆: 10
    最後發表: 2006-09-17, 10:53 AM
  3. 為什麼不能收信
    作者:smart324 所在討論版:-- HELP ME 電 腦 軟 硬 體 急 救 版
    回覆: 4
    最後發表: 2002-09-28, 10:18 AM
  4. 為什麼不能燒了??
    作者:sunnyet 所在討論版:-- 光 碟 燒 錄 討 論 版
    回覆: 2
    最後發表: 2002-04-16, 03:49 PM

 

恐慌症 懼曠 影片 作業

發表文章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回覆文章
  •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