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何必平地起風



贊助商連結


dkjfso
2002-09-28, 10:24 PM
有一群人等著要過河,船夫把渡船從沙灘上推到河裡,河邊上的小魚、小蝦、小螃蟹,因為兩岸船隻的往來,都給壓死了。等候乘船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位秀才和一位禪師。

秀才看到渡船壓死魚蝦的情況,就問禪師:「和尚,你看船夫把船推下水的時候,壓死那麼多魚、蝦、螃蟹,你說這是誰的罪過呢?是乘船的人,還是船夫的罪過?將來這個殺生的罪業,是要歸於乘船的人,還是船夫?」

禪師指著秀才說:「是你的罪過。」

秀才很生氣的說:「怎麼會是我的罪過?我也不是船夫,我沒有乘船,怎麼會是我的罪過呢?」

禪師喝斥說:「因為你多管閒事!」



船夫為渡人到河岸,心裡沒有殺意;乘船的旅客,只是過河辦事,也沒有瞋恨殺生的惡念,他們的無心,像虛空一樣,任白雲烏雲遮蔽,並不妨礙原本淨朗的天色。持戒的人要從慈悲的本懷去思量,例如很多人持午(過午不食),原本佛陀制戒是要我們減少食物的貪求,用心在修行辦道上,但是為了持午,別人卻為你忙著打果汁、熬米湯,你高高在上去修行,別人為你庸庸碌碌的打點雜務,此種行為並不可取。

古代的祖師大德,搬柴運水,為眾生做一隻老牯牛,我們何德何能,又有多少福慧,可以如此浪擲?

秀才妄生是非分別,平添煩惱閒事,人世間也有不少像「秀才」的人,歡喜評論他人長短善惡,卻不自知這好壞是非,讓自己的身心不得自在。

罪業由心造,這顆心像精於工畫的畫師,塗滿青紅紫綠的色彩,想要回復心的純白無染,只要停住內心畫師的雙手,那些五顏六色自然消褪。

誰的罪過,甲也好,乙也罷,都不干我們底事,何必平地起風波,讓自己的心,朝也寒雨,晚也冷風,不得寧靜清明!

贊助商連結


pete001
2002-09-29, 04:31 AM
佛教禪宗的思想深奧,
往往說話有言外之意, 而非字面的意思.
每次都讓我看的呈現這種狀態 --> :eye:
搞不好小弟會錯意, 請見諒.

文章裡面講的都很有道理,
秀才提問的動機可議, 也許根本不是真心要了解所問問題的答案.
不過中間 "船夫為渡人到河岸" 到 "並不妨礙原本淨朗的天色"
這段意思模糊, 乍看之下有"不生殺念而殺, 沒有罪惡" 的涵義.
然而如果真的原文是這個涵義, 就有相當的問題存在.

純粹以佛教的觀點來說,
心識雖不自覺, 不代表所做的惡事就可以完全逃避責任,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有個屠夫靠殺雞鴨維生, 他宰殺的時候實在沒有嗔恨,
純粹就是為了養家活口, 當作一種工作來做,
經營了數十年, 他不曾聽聞佛法,
也完全不知道殺生是罪惡,
可是這並不影響他殺生是個罪惡的事實.
有個妓女靠賣身維生, 她接客之時從來都沒有行淫的念頭,
只是因為自小被賣入妓院, 接客純粹是交差了事的心態,
她不曾聽聞佛法, 也不知道淫亂是罪惡,
可是這並不影響她淫亂是罪惡的事實.

如果心中無某種惡念頭, 行那種惡事就可以理所當然,
這就會是外道所喜愛的觀念.
只要標榜某個宗教儀式下, 心中不染淫念,
即可以男男女女群聚淫亂而不算罪惡;
只要心中僅有敬拜某神的念頭, 即可以活人獻祭, 不算殺生之罪.
這種觀念會是很大的災難.

dkjfso
2002-09-29, 09:44 AM
最初由 pete001 發表
佛教禪宗的思想深奧,
往往說話有言外之意, 而非字面的意思...

我想原作者可能是在強調法本自然,
莫要妄生是非,很多事情也不必刻意為之。

殺生或看動機,
屠夫是為了生計而殺,
本是生存本能,
就如猛虎噬人,
難道是牠帶有原罪?
非也,此乃天地循環之常理。

但若殺生只是純粹為了好玩或其它非必要之緣故,
像是...拿蚊香燙死壁上的螞蟻(可能很多人都做過),
才算是真正的罪過...

信教首要修心,
並非視神為偶像,
反而盲從某些宗教儀式,
便是捨本逐未了。

文中船夫或許不自知壓死了那些魚蝦,
但若秀才多事告知,
讓船夫心生罪惡,
卻也不能為船夫安排另一個不殺生且合適本意的工作,
是否於事無補,僅增船夫之心理壓力?
========
下面是我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
以某宗教儀式為由,男男女女行淫亂之實,卻無淫念,
可是..都有生理反應了,怎會沒有一絲淫念呢?
活人獻祭現今據說還存在於某些蠻荒部落,
我也只能說他們很"原始",能不能說有罪..我不知道。

有人說,神佛是一種較為進化的生物,
進化到只剩精神意識的狀態,
他們需要吸收人們的貢養及崇敬的意識,
才能更一步進化...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唉...我不知道。

pete001
2002-09-29, 01:51 PM
您說的很有道理,
以許多思想來看, 文章傳達的意思也並無不妥.

然而, 今天作者在文中說禪師,
禪師這個名詞直接讓人想到與佛教有關,
這樣容易讓人誤會佛教思想中認同這種事情,
小弟只是想說明這個部份而已. :)

事實上, 在佛教思想裡, 只要起心動念就是業, 何況實際去做!
若說造惡時心中並無造惡之念, 其實只有兩種狀況:
一個是心中有造惡之念, 或者自己知道, 或者自己不知道...等等,
如此一來, 前者是欺騙自己, 後者是障礙所害...,
不過結果都是有惡念而造惡, 這也就當然有惡報了.
另一個是心中無造惡之念, 但是卻因為很多狀況而身不由己,
結果是所做的惡仍然有報應, 可嘆他卻沒有自覺.

至於離開了佛教義理的範疇,
那些行為的對與錯, 我想是見仁見智的吧!
完全要看是用什麼觀點, 才知道會有什麼結論.

algolee
2009-04-24, 03:07 PM
兩位施主過了這麼多年了
參透了嗎?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