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八吋晶原呢?



贊助商連結


頁 : 1 2 [3] 4

Mr.Heart
2002-03-18, 12:10 PM
最初由 TIM 發表
8吋是指20.32公分直徑的晶圓..可以用矽或是砷化鎵等非常多具有電子電洞結構的半導體來做..做的方法也很多..從氣相化學沉積..到雷射刻蝕沉積等等..以最近剛現身的K8處理器Hammer來說..便是採用了矽絕緣體的技術..當晶圓製造出來之後..便要Lay上電晶體..此時該晶圓的成本取決於晶片設計的優良度..以K6-3來說..使用6層晶圓倒壓疊裝可以將2100萬顆電晶體塞入118mm^2的面積..於是一片8吋晶圓理論上可切出27468片K6-3..但是靠近邊緣的地方不能自成一個Chip..以及晶圓耗損率..再加上良率與矽晶品質好壞..實際可進入封裝出貨的..大約只有7成吧..
是去查百科全書的嗎?
能不能對其中的專有名詞作一些explanation嗎?
謝謝

贊助商連結


TIM
2002-03-18, 08:29 PM
Hmm..百科全書會有這種東西嘛~______~||..
只是我腦中對晶圓的印象..
請問你需要我解釋哪些辭呢^^?

lan0825
2002-03-18, 08:52 PM
出處: 新新聞雜誌 http://magazine.pchome.com.tw/journalist/784/journalist_10-1.html

晶圓白痴,請看這裡!

文莊衍松
  當經濟部長宗才怡正式宣布,開放8吋晶圓廠赴大陸刻不容緩時,很多人可能還不太懂什麼是8吋晶圓廠?什麼是晶圓?0.25和0.18微米又有什麼差別?台積電、聯電去大陸蓋8吋晶圓廠,為什麼有人說他們是忘恩負義、數典忘祖?
   Q. 什麼是晶圓片?

   A. 晶圓片的由來,是先將二氧化矽經過純化、融解、蒸餾之後,製成矽晶棒,晶圓廠再拿這些矽晶棒研磨、拋光和切片成為晶圓母片;由於圓形的晶圓片本身沒有方向性,不適合電子的傳輸,因此這些晶圓還必須切出一個邊,當做類似三角形的「底」,所以晶圓長得並不像家裡的DVD是標準的圓,而是被切掉一個邊,成為有「底」的圓。

  在晶圓加工的過程中,還有一項重要的技術叫「製程」。舉例來說,電線的用途是傳導電力,而把電線裡的金屬──銅橫切開來,會發現它的寬度大約在1至2公釐左右;晶圓片在經過許多化學藥劑的顯影、蝕刻等手續後,薄薄的晶圓裡就會充滿著許許多多電子走的路徑(功能類似家用電線),這些路徑因為極微小,晶圓片的層次又多,因此這些電路可以在肉眼看起來薄薄一片的晶圓裡,做三度空間的伸展(所以才叫「積體」電路)。

   Q. 台灣的晶圓技術到什麼程度?

   A. 為了節省空間,電子路徑的橫切寬度當然是做得愈小愈好,因為電線的寬度愈小,在一定單位面積下的空間內就能容納更多的電路。目前國內晶圓廠的技術,可以把這個電路的寬度做成0.18甚至0.13微米(編按:1微米等於1萬分之1公分,1奈米等於1000萬分之1公分)。

  然而,把電路做得細,就愈容易崩斷,一旦在晶片的電路有一個地方崩斷,電路就不通,這個晶片也就報廢了!於是晶圓廠常說的yield「良率」,意思就是指電路控制在某某線寬的技術下生產的積體電路片,成功(電路沒斷)的比例有多高。

   Q. 8吋晶圓與12吋晶圓有何差異?

   A. 晶圓的尺寸,可以決定裁切出來的晶片有多少數量,因此直徑8吋的晶圓片使用2.0微米的製程,如果不考慮良率,可以切出588顆64M的DRAM(記憶體);至於12吋的晶圓,可以切出的成品又更多,祇不過12吋廠的設備成本是8吋廠的好幾倍,因此必須利用技術把電路的線寬做得更細(例如:奈米技術),讓切出來的成品數量成為8吋廠的好幾倍,才能符合投資蓋12吋廠,買先進設備的成本效益。

   Q. 台灣最早發展半導體工業的是誰?


  A. 回溯台灣早期的電子產業發展史,台灣的半導體工業最早始於1963年,交大的電子研究所開始從事半導體的研究,並且在1964年成立「半導體實驗室」;1966年交大成功製造出台灣第一個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為台灣的半導體工業埋下了第一顆希望的種籽。

   Q. 聯電是如何成立的?


  A. 1973年,全球爆發石油危機,行政院為了提振國內經濟,加速發展現代化工業,指示工研院成立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現為電子研究所),積極引進積體電路的設計與製造技術。

  1979年,工研院不希望電子所因為擴充產能而變成電子工廠,喪失研究的性質,決定把技術轉移給民間公司,並且透過立法,規劃新竹科學園區,台灣第一家IC公司──聯電(UMC)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大興土木在園區內蓋電子工廠;聯電經過工研院的技術轉移之後,開始生產電子錶、計算機等IC,1983年聯電在4吋的晶圓片上生產製程5.0微米的IC,次年才開始自工研院電子所移轉3.0微米的「金屬氧化互補半導體」製程技術。

   Q. 台積電是怎麼成立的?

   A. 1984年,工研院電子所決定要進行一項大型的研究計劃,計劃名稱叫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這項計劃由政府出錢,委託工研院執行,以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協助台灣的IC設計產業。隔年VLSI計劃成功做出2.0微米的製程,但當時全球最先進的製程是1.0微米,工研院為了提升國內的製程水準,於是到美國德州儀器公司(TI),把時任TI副總裁的張忠謀找回台灣當工研院院長,並且授命張忠謀在台灣建立一家具全球競爭力的半導體製造公司。

  張忠謀返台後,為了盡速達成政府的付託,在創立台積電時採取三項策略:一、經營模式為晶圓專製;二、找國際知名半導體公司合資經營;三、將VLSI的所有設備和人員統統轉移到台積電,加速公司的發展速度。

  張忠謀當時為了找國際知名大廠合資碰了一鼻子灰,幾乎沒有人看好台積電「晶圓專製」的經營模式,最後荷蘭飛利浦公司同意和台積電合資,才讓張忠謀喘口氣。在有了合資廠商之後,當時行政院為減輕台積電的經營壓力,指示工研院VLSI計劃的設備、土地、廠房等等,全部以低價出租給台積電,VLSI裡的130位技術人員也全部轉往台積電上班,行政院甚至還提供資金給台積電從事研發工作。 ;

mrddt4
2002-03-18, 08:53 PM
最初由 TIM 發表
Hmm..百科全書會有這種東西嘛~______~||..
只是我腦中對晶圓的印象..
請問你需要我解釋哪些辭呢^^?
原來大大的腦袋比百科全書還利害~~~~~~
不知道有沒有裝美女~~~~有的化送我一個好了~~~~~~~~

stuart
2002-03-20, 06:44 PM
美女在書裡、在平時裡!
腦袋裡不會有的......

ninkimono
2002-03-20, 07:01 PM
看完各位前輩們高深的理論後..小的我也說說自己的心得:

大家知道'擴廠'2字的意思吧!!!
廠商為了要增加市場佔有率.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而做.
但今天在台灣..
我們廠商到外地'擴廠',會被政客們解釋為[出走],呵呵..
今天你不到大陸設廠.怕技術外流..有用嗎??
各位沒見到.阿共仔那邊常常以'學術交流'名義..來科技廠商'招人才'..
方法可是全出招了: 比原公司高2~5倍薪資.乃至於你去大陸.地方政府呵護你.可說是幾乎把你當成寶了.

就算我們技術沒因此外流.但各位要想到一點:
技術重要..人才重要呀??? 短期內空有技術優勢..長期呢!!!不言可知.

EIGHTS
2002-03-20, 07:22 PM
大家都說的很好,也學到很多
但絕大多數的台灣人並不會看的像這邊討論的情形一樣
再加上自己的情緒問題,媒體的進波助瀾
結果惡性循環到今天的地步

其實我會覺得來不及了
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的時候
孤掌難鳴...

stuart
2002-03-20, 10:20 PM
呵!對!常發生這種情形!
但也很多人批評嘴上政治!
今天討論這個其實也沒一個真正對社會的幫助!
但討論的目的只是希望大家能交流大家的意見!
讓大家的能力想法進一步提升!以期我們之中有人
那天不小心成為國家棟樑!
而ninkimono的說法!我說出我的想法分享!
今天人的價值是在那?是在他本身的技能、能力!
所以今天就算他如何強仍是無法一人進行晶原的制做!
今天我們走技術!其實只是在走如何以色列、日本、美國的路!
只重開發技術!再把技術轉移出去!這樣的成本及獲利決對比自身
去生產去站在生產線上有優勢!
今天台灣的優勢是代工!但實質上真正有長久獲利的是研發創意!
為何先進國家一座座晶原場移出本土轉向台灣代工?
即他們這樣更有優勢!台灣之前有的代工優勢已慢慢消失!
今天要走對方向台灣才真正有利!說真的台灣代工能代工到何時?
研發及開發腦內經濟才是永久之道......

TIM
2002-03-21, 12:40 AM
這種話題很有趣..很以學到許多東西以及別人的觀點^^"
我的想法也是讓台灣著重技術開發部分..而將生產轉到勞力低廉的地方以降低生產成本..不然就算抱個生產線空殼而使成本居高不下..只會拖垮國內經濟罷了..

多看歷史..你會知道未來的路如何走..施琅攻下台灣之後..台灣納入清朝版圖..進入所謂的清領時期..其中又分清領前期與後期..前期是消極的開發台灣..純粹為了鞏固台灣不為盜賊巢穴..後期則是受到中法戰爭+英法戰爭的刺激而開始積極建設台灣
再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之後..台灣割讓給日本了..日本的目標除了"殖民台灣"之外..也為了台灣豐富的資源..開始了"工業日本..農業台灣"..後來因應戰爭而開始"南進政策"..積極在台灣建設大量的重工基礎..尤其是高雄更是當時軍工廠所在地..一直到現在台灣歸於中國人的統治下..台灣依然是吸收日本的剩餘技術價值..以電池來說..當日本開發出實用的充電鋰電池之後..很多的鹼性電池都包給台灣來做..那時候台灣還做的不亦樂乎..把日本人的投資視為寶一樣..

不覺得我們台灣也有這種趨勢嗎??..我不敢說李XX的戒急用忍是否得宜..但是我敢肯定戒急用忍是一種封閉的政策..絕對對國家市場的開放有衝擊力..
最新一期的托福報告顯示進年來的托福成績分步..在亞洲區的變動很大..讓人不得不關切
其中..在K2山腳下的不丹..居然是亞洲國家中托福成績最高的..接下來是印度..新加坡..香港..菲律賓等英語系國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與我們同文同種的對岸同胞..中國的托福水準在亞洲國家裡的第四名..其他像是孟加拉這種人口極度稠密..生計問題重重的越南..寮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的分數都在我們中華民國之上..連北韓也祇少我們幾分而已..
台灣人不夠資質佳嗎??..不是吧..台灣人頭腦不夠好嗎??..不會吧..但是台灣人座的努力呢??..我看不到..

再西方社會學中有一個名詞"陷落的世代"..紙的是二戰之後的嬰兒朝到目前20來歲..正是社會的主力..國內學者給予一個名詞"草莓族"..碰不得..經不起考驗..像這些人如果不好好努力..再過不久就是台勞出去的局面了..更令人擔憂的是更年輕的族群..沒有戰火與貧窮的洗禮..完全天真散漫..不知努力..如果我們依然自圓齊說的無所謂過活..搞不好台勞還沒人要..變成月新3000的勞力人口..

我們沒有能力去跟外面溝通..就代表我們毫無競爭力..注定是失敗的一群..最後無法開發技術..連生產也不配是台灣人的專利..

lenbo
2002-03-21, 05:12 PM
最初由 TIM 發表
這種話題很有趣..很以學到許多東西以及別人的觀點^^"
我的想法也是讓台灣著重技術開發部分..而將生產轉到勞力低廉的地方以降低生產成本..不然就算抱個生產線空殼而使成本居高不下..只會拖垮國內經濟罷了..

台灣人不夠資質佳嗎??..不是吧..台灣人頭腦不夠好嗎??..不會吧..但是台灣人座的努力呢??..我看不到..

再西方社會學中有一個名詞"陷落的世代"..紙的是二戰之後的嬰兒朝到目前20來歲..正是社會的主力..國內學者給予一個名詞"草莓族"..碰不得..經不起考驗..像這些人如果不好好努力..再過不久就是台勞出去的局面了..更令人擔憂的是更年輕的族群..沒有戰火與貧窮的洗禮..完全天真散漫..不知努力..如果我們依然自圓齊說的無所謂過活..搞不好台勞還沒人要..變成月新3000的勞力人口..

我們沒有能力去跟外面溝通..就代表我們毫無競爭力..注定是失敗的一群..最後無法開發技術..連生產也不配是台灣人的專利..

恕刪~~~~~~

大家都知道能做研發產業會比較好
不過目前來看西方先進國家卻始終抱著技術不放
我們要入門的門檻就會很高
目前比較有前景的是VIA了,至少人家搞到CPU的門路了
至於台積電好像還在沉迷在過去的勝利中
聯電也跟AMD合作要蓋晶圓廠
不過技術會不會跟著轉移過來就不得而知了!!

希望末來不用離鄉背井到大陸工作
畢竟"月是故鄉明,水是故鄉甜"

一個身為電機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