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ZONE 討論區

PCZONE 討論區 (https://www.pczone.com.tw/vbb3/)
-   -- 網 路 [ 佳 作 / 奇 文 ] 欣 賞 版 (https://www.pczone.com.tw/vbb3/forum/21/)
-   -   短短八百公尺創造四千四百億財富 (https://www.pczone.com.tw/vbb3/thread/21/67969/)

anc 2003-01-12 09:39 AM

短短八百公尺創造四千四百億財富
 
短短八百公尺創造四千四百億財富


高鐵由南到北貫穿台灣,未來將取代台鐵成為台灣經濟活動的命脈,總工程費估計約需四千四百億元;而迪化街,在日據時期就已是茶葉、布匹、中藥等大宗貨物最重要的轉運站,一九六○年代之後,進入台灣紡織業的黃金時期;那時,只要是稍具能力和眼光的生意人,都會想盡辦法在迪化街上開個店面;只要是想學做生意的年輕人,也一定會到迪化街來找頭路,包括現在赫赫有名的台南幫侯雨利、吳修齊家族、統一高清愿、新光吳火獅、東帝士陳由豪、和信辜家、義美高騰蛟、台鳳黃家……等,從紡織、食品等產業發跡的集團鉅子們的前半輩子,幾乎都是在迪化街上拚事業。這條只有八百公尺長的老街,可以說是培育台灣大商人的搖籃。

• 上市公司總資產逾千億元 未上市者如錦衣夜行

以大稻埕涵蓋的幾個街廓來說,小小的一塊區域,就有包括聯發紡織、聯華食品等在內約二十家上市公司、中和紡織等將近一百家未上市的紡織公司,另有三百多家布行、兩百多家中藥材店。光是上市公司的部分,可以計算出來的總資產就超過一千億元,而未上市的這些公司行號,才是真正彰顯此地財富的代表。以當地的中藥商來說,台北市中藥公會理事長林進益估計,在二十年前,一家中藥材商的年營業額至少都有一億元,二十年後的今日,營業額可能沒有少太多,只是利潤縮水了。

而在布行方面則也有類似的情形,根據台北市布商公會理事長呂水戥統計,七九年時,在大稻埕的布商約有五百家以上,當時每家布商的年營業額應該至少都有一、兩億元,到了二○○二年,布商數目銳減剩下三百多家,營業額未減只是利潤變薄了,不過,迪化街的布商還是掌握了台灣五○%以上的內需市場。粗估這幾百家中小企業的營業額,每年至少也有五、六百億元。不過一位布行老闆講得明白:「迪化街老闆對外講話都很保留,這個數目恐怕都得乘上好幾倍才是他們真正的營業額!」

這幾百間店家,絕大多數都是繼承父業,或是在此地開店超過十五年以上,雖然歷經繁華與衰退,但可以想像的是,迪化街的確創造出不少億萬富翁,而這些企業總市值與大老闆們的身價,無庸置疑地遠超過一條高鐵的造價。

對大稻埕以外的人來說,走一趟迪化街,除了按圖索驥吃喝玩樂看老房子外,其實很難領略這條從百年前就開始發展的台北第一街,當年的繁華與當前的落寞;也很難感受到今日這裡的商場交易,依然在台灣經濟發展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甚至會以為這裡就如同台北市萬華等老城區一般,因經濟活動不再頻繁而逐漸凋零,唯有過年時才能見到萬頭攢動的歡樂景象。老城區與古蹟等空間意象,除了讓人無限懷舊之外,其實不容易體現這裡的真實面貌。

• 保守低調 老店面裡臥虎藏龍

不過,真正的迪化街人卻樂於躲在這樣的面紗之後。他們對自己的第一個描述幾乎都是:「我們是很保守低調的!」就連約訪從迪化街發跡、在食品業極負盛名、每年營業額高達兩百億元的光泉企業時,副總經理汪林祥第一個反應就是:「我們一向的做法就是把自己隱藏起來!」

所以迪化街附近,除了擺滿南北貨、糖果餅乾、魷魚絲的雜貨鋪外,其餘盡是一些不起眼的店面,尤其是聚集在巷弄內的布行,往往只有擺放著幾匹布、幾個店員就像沒事閒嗑牙地聊著天;甚至上市公司如聯發紡織等,辦公室裡也只像一般印象中雜亂的貿易公司一般,完全沒有豪華的裝潢;同樣是上市公司的聯華食品總部,至今也藏身於迪化街上的百年老宅中。

類似的場景也出現在中藥行裡,迪化街上幾家老字號的中藥材店如生記、乾元等,都維持著幾十年來的老店面,若依照現代人的習慣,根本不敢走進這種店抓藥,不過迪化街最著名的地標-霞海城隍廟的廟祝陳文文就表示,當地的人卻只偏愛這種破舊的老店。

• 在此街千萬別以貌取人 穿得破未必代表他很窮

不少公司老闆透露,手機響起時,如果沒有顯示電話號碼就不會接,因為過去的經驗讓他們警覺,很多時候這種電話都是來勒索的。還有很多住在這裡的人告訴朋友,走在迪化街上遇到的人,穿得愈破爛,家裡可能愈有錢,反倒是每天穿著西裝的人「可能是故意裝裝門面而已」。聯發紡織的副總王豐岳就表示,有時擦身而過、僅有數面之緣的老阿伯會突然上前來打招呼:「要好好做唷!我有買你們的股票!」在迪化街當業務,稍不留心,可能就會得罪了這些一出手就是幾千張股票的大股東。

這種低調的性格其來有自,以紡織業來說,台灣三大紡織重鎮就是台北的迪化街、台南市的民權路與彰化的和美鎮。台南幫最有影響力的侯雨利、吳尊賢兄弟等人,行事風格就是低調、穩健,而彰化幫則相對海派。不少在大稻埕附近經商二、三十年的紡織業者如聯發紡織葉泉發家族,早年都是從台南市布行出身,與台南幫有緊密的關係,台南幫開枝散葉的結果,塑造了這裡生意人的經營風格。

• 開創性格、精打細算 才是他們真正的本領

六○年代後紡織業的黃金時期,不少當地的布行轉型進入紡織上下游的生產製造,造就了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老闆,但是還有很多當時賺到錢的老闆,在紡織業沒落之前急流勇退,結束公司營業,或只留下小小的店面維持基本的營運,有的人投資房地產在八○年代賺了更多的錢,也有人同時進入股市成為資金充裕的大金主。

至今當地仍以「迪化街仕紳」稱呼這一群「擁有特殊身價」的人,平時外人不容易分辨出來,但在婚喪喜慶的場合中,一定會有四、五桌是專為「迪化街仕紳」而開的席次,當地人都心知肚明,這些就是外界最感到興趣的神祕大金主。

低調性格的另一面向,就是迪化街幾乎不曾出過浮上台面的政治人物。這裡有不少動輒上億元身價的富豪,但卻沒有出過紅頂商人;不過,這並非表示當地人對政治冷感,當年二二八事變的發生地就在延平北路上,蔣渭水領導的台灣文化協會更是這裡的精神象徵,義美高家也以公司總部位在蔣渭水當年的大安醫院舊址為傲。受迫害的印象太深刻,也加上務實的生意人性格,讓大稻埕人遠離政治第一線,卻長期扮演黨外運動與陳水扁政府無怨無悔的資助角色。

保守低調是迪化街商人致富的基本條件,不過在事業上的開創性格、精打細算與業者間資訊快速的互通有無,才是迪化街商人真正的本事。迪化街百年前就成為台灣最重要的貿易重鎮,從這裡出身的商人無不練就敏銳的賺錢嗅覺。在茶葉仍是此區貿易大宗的年代,吸引了德記、怡和等大洋行前來分食貿易大餅,也造就了大稻埕首富李春生,如今李家後代遍布海外,在本地雖無事業經營,但光是每年收取的地產租金就高達好幾億元。

• 只要嫁給賣布 不吃也輕鬆

目前在迪化街最重要的三種產業:紡織與布行、中藥財、南北貨,因為店號密集,各產業的商家都保持著既競爭又合作的微妙關係。在激烈的競爭關係中,沒有真本事很難生存下來。毛料布商新穩興呢絨的老闆柯萬得就說,迪化街流傳著幾則俚語:「只要在迪化街賣過布,沒有什麼行業不能做。」而女子只要「嫁給賣布的,不吃也輕鬆!」就是形容迪化街布商的精明幹練。

以紡織業來說,從迪化街布商出身的聯發紡、集盛、力麗、宜進、宏益等五家聚脂纖維廠,加上南亞、遠東、華隆等幾家一貫廠,幾乎就在世界長纖市場占有不小分量,五年前,甚至有媒體以「五胡亂華」來戲稱聯發紡等五家公司的影響力;而以集盛紡織蘇阿琳家族為首的二十家紡織廠,每個月開的家族月會中,幾乎也可以決定台灣短纖的市場價格。賺錢鼻敏銳,迪化街的紡織業者,則是台灣最早嗅到商機,到東南亞、中南美洲,甚至非洲等地投資設廠的廠商之一,而十年前就轉進大陸投資的廠商也不計其數。

至於貿易商為了賺錢,骨子裡都帶有冒險的精神,迪化街的布料中盤商,為了再創事業春天,幾年前就開始到歐洲各地織品展售會推銷台灣的布料,到現在,台灣本地的紡織業雖然萎縮超過五成以上,但是台灣下單、大陸出貨的運作模式,讓台灣布商在國際市場上還是占有不小的影響力,尤其近年台灣的針織布料打入歐洲市場後,還頗受歐洲市場關注。

• 想跟迪化街人搏感情 酒量不行沒關係要有酒膽

從迪化街發跡的食品業也是臥虎藏龍,光泉關係企業總裁汪圳泉就表示,光泉成立將近四十年,從來沒有虧損過,穩健的經營方式讓光泉有餘力跨足便利商店流通事業;而以卡迪那享盛名的聯華食品,近年則是展開十年築夢計畫,遠赴新疆種植開心果,打算在七年後打下大陸開心果市場。

五年前曾經有人認為聯華董事長李開源的經營風格太保守,沒有跨足科技業的企圖,但以後見之明看來,保守卻讓聯華保存實力,而且在本業上,聯華捨得放膽投資。至於在大陸每年營業額八十億元,卻保有二十億元獲利的旺旺仙貝,董事長蔡衍明家族也是從大稻埕出身,後來才到宜蘭設廠發跡,蔡衍明眼光獨到,只專心做與米相關的加工食品,約在十年前就搶先進入大陸投資,並轉進到新加坡掛牌上市,順利拿下大陸米果市場龍頭。

迪化街人喜歡嘗新的性格,還可以在旅行業者的閒聊中聽說;十幾、二十年前,富裕的迪化街人因為已經「地球跑了好幾圈,玩到沒有地方可以玩」,因此還曾是台灣最早組團到阿拉斯加、中南美洲等高價團費的冒險玩家。

迪化街的人從不諱言「迪化街是個很難打進來的圈子,但是一旦打進來,就是一輩子的事業。」這樣的感受要屬本地的金融業者體會最深。在大稻埕當地,開行最悠久的第一銀行是本地商人往來最密切的行庫,不過,十幾年前,曾經有銀行經理為了能做到這裡的存放款業務,卯足了勁跟本地商人「搏感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喝酒,當地人笑說,「沒有酒量沒關係,只要有酒膽,即使三杯下肚就不省人事也無妨,幾次下來,就能收買老一輩人的感情。」曾經有個銀行經理,從大稻埕分行遠調至新竹分行,這裡的老客戶也整批跟著到新竹開戶,直到現在,這位經理已經退休,新竹的一銀卻還是迪化街商人往來最大宗的銀行。

錸德集團轉投資的鈺德公司董事長張昭焚,其父張漢津曾是台灣卡其布大王,先後代理過台南紡織的太子龍與台塑的台麗龍兩種卡其布品牌。張昭焚表示,小時候聽鄰居調度資金時,經常只要一通電話,隨時調個幾千萬、幾億元都沒有問題。迪化街商人做生意一大特色是,平時就不斷串門子、喝茶,所以市場有什麼消息、誰的身家有多少、信用如何彼此都一清二楚,大家做起生意就特別乾脆,聯發紡副總王豐岳就笑說,「迪化街的信用稽核,比銀行做得還徹底」。

• 交互投資 企業裡董監事名單重疊性高

人際間極強的連帶關係也顯現在彼此事業的轉投資上,從二十幾間的上市公司董監事資料來看重疊性極高,至於為數眾多的布行與中小型紡織業者,幾乎都是牽連互動的姻親或血親,也有的是老闆投資員工創業。以集盛紡織董事長蘇阿琳家族來說,蘇阿琳本身就是兩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而蘇家七個兄弟都在迪化街擁有公司,蘇家在當地的業者間就擁有不小的影響力。而如食品業的味王,目前雖然經營成果不佳,但是早期是由侯雨利、陳雲龍、陳查某與士林電機等幾位與迪化街淵源頗深的企業名人共同投資創立。

「不過這五年來,迪化街沒落得實在太快了!」新穩興的老闆柯萬德這樣感嘆。布商公會理事長呂水戥也表示,光是永樂市場一個攤位的權利金,就從極盛時期的一千萬元,掉至現在只有一、兩百萬元,紡織業出走大陸與結束營業的幾乎有五成以上。而許多在此致富的商人,也紛紛移往台北市東區置產,連附近依賴大稻埕商人為生的五月花、黑美人等老酒家的生意也大不如昔;呂水戥笑說,現在如果聽說誰還上酒家,就沒有人要跟他做生意,因為顯然這個人沒有心思經營事業了。

不過,稍微心細者,逛迪化街時,可能會發現,有些不起眼的店面前,還是會經常停放著賓士、積架等高級房車,有時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在某個轉角看見敞篷的勞斯萊斯停在路旁,這些蛛絲馬跡象徵著這個曾經是台北最富裕的地區,至今還擁有相當傲人的雄厚實力。



Best Regards,


所有時間均為 +8。現在的時間是 06:42 PM



 XML   RSS 2.0   RSS 
本站使用 vBulletin 合法版權程式
站務信箱 : [email protected]

本論壇所有文章僅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站之立場,討論區以「即時留言」方式運作,故無法完全監察所有即時留言,若您發現文章可能有異議,請 email :[email protected] 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