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資料不能長久保存?



贊助商連結


頁 : [1] 2

prozacist
2004-03-03, 10:11 AM
請問一下, 以下這篇文章所言屬實嗎?

數位相機的另一思考:
> > > > 數位資料20年後恐難以閱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最近也許發現了童年時期的照片,雖然已經發黃,但是仍然可以辨認。
> > > > 你
> > > > >
> > > >
> > >
的子女們用數位相機為你所拍攝的照片,也許無法像你童年時期的照片那樣,可

> 保
> > > > 存
> > > > > 這麼久。
> > > > > >
> > > > > >
> > > >
> > >
你的照片檔案,也許仍能保存在電腦上,但是,用來搜尋辨認這些檔案的
> > > > 設
> > > > >
> > > >
> > >
備,也許早已不存在。也許目前會是一個「數位資料的黑暗時期」,此一時期的

> 體
> > > > 記
> > > > > 憶,有一部份也許會永遠喪失。
> > > > > >
> > > >
> > >
除了數位照片以外,諸如電子報稅檔案、電子郵件、電子音樂等,都難以
> > > > 長
> > > > > 久保存。
> > > > > >
> > > > > >
> > > >
> > >
目前各個機構正在努力設法延長數位資料的保存期限,以長期保存數位藝
> > > > 術
> > > > >
> > > >
> > >
、法院檔案、電子日誌等各種數位資料。紐約大學移動影像建檔暨保存計畫的主

> 拜
> > > > 瑟
> > > > >
> > > >
> > >
說:「一般人往往會誤解,以為數位資料可以永久保存。其實數位拷貝並非最理

> 的
> > > > 拷
> > > > > 貝。」
> > > > > >
> > > > > > 英國廣播公司所搜集的「 1986
> > > > 年的生活」照片以及文章、900週年英國
> > > > 問
> > > > >
> > > >
> > >
卷調查、以及英格蘭土地勘察紀錄等這些數位資料,目前都已失傳,就是一些例
> 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雖然學者仍可閱讀此一1086年所編撰而成的大部頭書英格蘭土地勘察紀
> > > > 錄,
> > > > >
> > > >
> > >
然而,該書的數位版本,需要特殊訂製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來取代因為年代過

> 而
> > > > 朽
> > > > >
> > > >
> > >
壞的原有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這意味著,只需要短短的17年,數位資料就很快

> 消
> > > > 失
> > > > > 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聯邦太空總署早期的太空紀錄,也面臨了類似的命運。
> > > > > >
> > > >
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米勒,無法閱讀1976
> > > > 年維京號太空船
> > > > 登
> > > > >
> > > >
> > >
陸火星的電腦磁帶,因為沒人知道這些電腦磁帶格式化的模式,所以他得設法找

> 昔
> > > > 日
> > > > >
所列印出來的資料,再雇用學生將這些資料重新打字。
> > > > > >
> > > >
> > >
米勒說:「所有相關的電腦程式設計師,不是已經去世,就是已經離開了
> > > > 太
> > > > >
空總署。想要閱讀原有的電腦磁帶,希望渺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其他方面,公司行號進行法律訴訟時,需要昔日數位資料,卻無法閱讀
> > > > ;
> > > > >
> > > >
> > >
大學教授也喪失了他們老舊的研究報告。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處的副主任史密斯說

> > > > 「偶
> > > > >
> > > >
> > >
而會有教職員流著眼淚,帶著數箱完全無法閱讀的電腦磁帶,來到我們辦公室,

> 為
> > > > 他
> > > > > 們一生的心血都已付諸流水。」
> > > > > >
> > > > > >
> > > >
想要保存老舊的檔案,你不能只是將這些檔案轉移到
> > > > CD或是 DVD 上即
> > > > 可。
> > > > >
> > > >
> > >
你的電腦還得瞭解這些檔案的結構,這意味著,這些檔案的格式化模式必須從老

> 的
> > > > > wordstar轉變為最新的Microsoft
> > > >
Word,因為即使是最新的電腦軟體,也只不過能夠
> > > > 閱
> > > > > 讀幾個版本以前的電腦檔案。
> > > > > >
> > > >
> > >
轉移老舊的檔案時,往往會發生資訊錯漏的問題。另一個解決途徑,是研
> > > > 發
> > > > >
> > > >
> > >
出一套能使今日以及明日的電腦能夠瞭解的工具指令程式,以使新型的電腦能夠

> 讀
> > > > 舊
> > > > >
> > > >
型電腦的檔案。但是此一方法說時容易,做時難,例如.pdf
> > > > 這種老舊的格式化模
> > > > 式,
> > > > > 它的說明長達978頁。
> > > > > >
> > > >
> > >
倘若電腦軟體公司承諾將保持電腦軟體格式化模式的連貫性,就可減少這
> > > > 類
> > > > >
> > > >
> > >
問題的發生。但是,這些電腦軟體公司為了在市場上互相競爭,必須不斷推陳出
> 新。
> > > > > >
> > > > > >
> > > >
> > >
例如微軟公司,就不斷地變更電腦軟體的格式,以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功
> > > > 能
> > > > >
。因此一份1994年的文字檔案,往往會比JPEG
> > > > 2000這種從未改變的圖片軟體,更難
> > > > 打
> > > > > 開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紐約雜誌在創造供3000年開啟的時光之艙時,採用保存檔案的特殊紙張,
> > > > 並
> > > > >
> > > >
> > >
將某些檔案縮小儲藏在可以長期保存的鍍鎳板上,人們可以使用一般的顯微鏡來

> 讀
> > > > 這
> > > > > 些檔案。
> > > > > >
> > > >
> > >
紐約雜誌的編輯若森邵稱,該雜誌的職員起初認為數位資料將是理想的保
> > > > 存
> > > > >
> > > >
> > >
方式,但是,在聽取了專家們的意見之後,他們很快就打消了這個構想。他說:
> 「如
> > > > 果
> > > > >
> > > >
> > >
你的目標是要將這些資料保存一千年,你不能指望電子化的數位資料能夠保存這

> > > > 久。
> > > > > 」
> > > > > > ===============
> > > > > > 這篇文章是個很好的提醒,
> > > > > > 有些有價值的數位檔案,
> > > > > > 還是要想辦法把它書面化...
> > > > > > 或者用其他方式保存喔!

贊助商連結


darksnow
2004-03-03, 08:27 PM
好多引言符號,不知道轉寄幾手了:confused:

pinget
2004-03-03, 10:04 PM
[轉貼]數位資料20年後恐難以閱讀
你最近也許發現了童年時期的照片,雖然已經發黃,但是仍然可以辨認。你的子
女們用數位相機為你所拍攝的照片,也許無法像你童年時期的照片那樣,可以保存這麼久。

你的照片檔案,也許仍能保存在電腦上,但是,用來搜尋辨認這些檔案的設備,
也許早已不存在。也許目前會是一個「數位資料的黑暗時期」,此一時期的集體記憶,有一部份也許會永遠喪失。
除了數位照片以外,諸如電子報稅檔案、電子郵件、電子音樂等,都難以長久保存。


目前各個機構正在努力設法延長數位資料的保存期限,以長期保存數位藝術、法院檔案、電子日誌等各種數位資料。紐約大學移動影像建檔暨保存計畫的主任拜瑟說:「一般人往往會誤解,以為數位資料可以永久保存。其實數位拷貝並非最理想的拷貝。」


英國廣播公司所搜集的「 1986 年的生活」照片以及文章、900週年英國問卷調查、以及英格蘭土地勘察紀錄等這些數位資料,目前都已失傳,就是一些例證。


雖然學者仍可閱讀此一1086年所編撰而成的大部頭書英格蘭土地勘察紀錄,然而,該書的數位版本,需要特殊訂製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來取代因為年代過久而朽壞的原有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這意味著,只需要短短的17年,數位資料就很快地消失了。


聯邦太空總署早期的太空紀錄,也面臨了類似的命運。
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米勒,無法閱讀1976 年維京號太空船登陸火星的電腦磁帶,因為沒人知道這些電腦磁帶格式化的模式,所以他得設法找出昔日所列印出來的資料,再雇用學生將這些資料重新打字。


米勒說:「所有相關的電腦程式設計師,不是已經去世,就是已經離開了太空總署。想要閱讀原有的電腦磁帶,希望渺茫。」


在其他方面,公司行號進行法律訴訟時,需要昔日數位資料,卻無法閱讀;大學教授也喪失了他們老舊的研究報告。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處的副主任史密斯說:「偶而會有教職員流著眼淚,帶著數箱完全無法閱讀的電腦磁帶,來到我們辦公室,因為他們一生的心血都已付諸流水。」


想要保存老舊的檔案,你不能只是將這些檔案轉移到 CD或是 DVD 上即可。你的電腦還得瞭解這些檔案的結構,這意味著,這些檔案的格式化模式必須從老舊的wordstar轉變為最新的Microsoft Word,因為即使是最新的電腦軟體,也只不過能夠閱讀幾個版本以前的電腦檔案。


轉移老舊的檔案時,往往會發生資訊錯漏的問題。另一個解決途徑,是研發出一套能使今日以及明日的電腦能夠瞭解的工具指令程式,以使新型的電腦能夠解讀舊型電腦的檔案。但是此一方法說時容易,做時難,例如.pdf 這種老舊的格式化模式,它的說明長達978頁。


倘若電腦軟體公司承諾將保持電腦軟體格式化模式的連貫性,就可減少這類問題的發生。但是,這些電腦軟體公司為了在市場上互相競爭,必須不斷推陳出新。


例如微軟公司,就不斷地變更電腦軟體的格式,以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功能。因此一份1994年的文字檔案,往往會比JPEG 2000這種從未改變的圖片軟體,更難打開檔案。


紐約雜誌在創造供3000年開啟的時光之艙時,採用保存檔案的特殊紙張,並將某些檔案縮小儲藏在可以長期保存的鍍鎳板上,人們可以使用一般的顯微鏡來閱讀這些檔案。


紐約雜誌的編輯若森邵稱,該雜誌的職員起初認為數位資料將是理想的保存方式,但是,在聽取了專家們的意見之後,他們很快就打消了這個構想。他說:「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將這些資料保存一千年,你不能指望電子化的數位資料能夠保存這麼久。」

====================================

小弟都把資料放入hdd中 ,
再過十年,
可能找不到支援ide介面的電腦了。
再過五十年,
如果找不到支援光碟片的機器,
那就要把光碟片重新找出來,
重新作一次備份。
原以為光碟片可以讓你不用操心,
看來沒那麼簡單。

琥珀
2004-03-03, 10:26 PM
數位資料本來就是如此。

不斷更新檔案格式、軟體,就是為了與別人相容?與未來的未來相容?

有不少常見技術名詞,到最後都被濫用了。

有時候想遠離電腦,去想想其他和電腦無關的東西,可能會比較好吧?

司徒菖蒲
2004-03-03, 10:57 PM
這就是太向前看的缺點,
無法顧及到後面跟不上的東西了。

DavW
2004-03-03, 11:24 PM
讓我想起一個電影(劍魚)場景...

駭客用多螢幕的系統連線到某大學地下室裡的一個古早磁帶機...

ellery
2004-03-04, 11:14 PM
新加坡政府投入經費
將資料用非數位的方法,
例如做成微縮膠片, 加以保存.
以防止電腦軟硬體更新過快
造成舊有儲存的資料無法存取

anson lin
2004-03-06, 12:00 AM
公司的舊資料也都是有做成微縮膠片,很Q喔 ^_^

Zuchen
2004-03-06, 09:49 AM
科技一直在改變( = 進步?)
但白紙黑字卻是不會變的

ranger
2004-05-08, 05:23 PM
http://www.ettoday.com/2004/05/04/517-1625226.htm
 追追追小組調查報導

資訊時代,也有人說是位元時代,最明顯的表徵,就是將資訊,不管是音樂、影像、文字,都以0與1的數位形式保存。不過網路上卻出現一篇文章說「數位存檔靠不住 17年就永遠消失」--真的嗎?

>>看原信:數位存檔靠不住17年就永遠消失?

這篇文章開頭就寫著「美聯社」,我們找了一下,果然很輕易在國外的媒體如USA TODAY上找到原文「Digital memory threatened as file formats evolve」。也有媒體用了不同的標題,如Coming Soon: A Digital Dark Age?中文翻譯的內容,大致和原文差不多,唯一的差別,似乎就在於「標題」,與引起大家注目的這一段:

雖然學者仍可閱讀此一1086年所編撰而成的大部頭書英格蘭土地勘察紀錄,然而,該書的數位版本,需要特殊訂製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來取代因為年代過久而朽壞的原有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這意味著,只需要短短的17年,數位資料就很快地消失了。 (原文:While scholars can still read the 1086 tome, the digital version needs customized software and hardware that are breaking down from old age, meaning records from just 17 years ago are rapidly vanishing. )

可以注意到的是,兩篇原文的標題雖然並不相同,但沒有說,「數位存檔靠不住 17年就永遠消失」。即使是原文裡,也沒有「永遠消失」,而僅是指出「正在急速消失」(rapidly vanishing)。換句話說,因為檔案格式的變遷與儲存設備的汱換,所引致的數位保存危機固然是存在,但,原文並沒定出一個17年的期限。

簡單的說,關於「數位存檔靠不住 17年就永遠消失」的說法,是標題的誤導,或誇大。但,關於文章內容呢?例如以下這一段:

英國廣播公司所搜集的「 1986 年的生活」照片以及文章、900 週年英國問卷調查、以及英格蘭土地勘察紀錄等這些數位資料,目前 都已失傳,就是一些例證。

感謝網友Jester的幫忙,原文的這一段所提出的「例證」,有對但也有要商榷的地方,在2002年3月前,這一段話是對的(參見:Digital Domesday Book lasts 15 years not 1000,不過問題在當年的12月就已經解決了。(參見:Digital Domesday book unlocked)

更進一步來談,文中提到「磁帶」的保存:

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米勒,無法閱讀1976 年維京
號太空船登陸火星的電腦磁帶,因為沒人知道這些電腦磁帶格式化的
模式,所以他得設法找出昔日所列印出來的資料,再雇用學生將這些
資料重新打字。

這一個例子,是否可以用來指控「數位保存靠不住」呢?就電腦儲存設備的發展來說,與其說這一段證明數位保存靠不住,不如說這一段點出數位資料轉換的問題。閱讀磁帶機的設備汰換並不是一天之內突然發生的。就像音樂,早期是用黑膠唱片,現在是用CD,資料還是存在的,只是儲存與解讀的設備不同了,當市面都只剩CD音響時,黑膠唱片也無用武之地。

因此,在數位保存上,硬體與軟體是一體的兩面,有軟體而無硬體,或是有硬體而無軟體(例如,保存良好的古老唱片機,但是沒有黑膠唱片)都是不成的。換句話說,以現在大家常用的燒錄片為例,有沒有可能有一天,儲存設備又大躍進,讓所有CD PLAYER都進博物館呢?有可能。但,在那一天來臨之前,相信大家也會有充分的時間將珍貴的資料轉換到新媒體上。

另外,針對這篇文章所引發的,也最讓人關心的,當然還是:那麼,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儲存媒體如光碟、硬碟等,究竟可以保存多少年?我們在周日已針對這些問題做了專題,給大家參考囉:

硬碟不受時間限制 記憶卡最多10年 光碟20年以上
備份檔案未來到底能不能讀?
快速備份裝置 燒錄器、外接硬碟的運用

後記:
磁帶機的故事,讓淡水河想起小時候在玩的電腦,第一次在朋友家碰到蘋果2號,8位元的超級老電腦,我們玩打洞人,用什麼儲存軟體呢?像錄音帶式的磁卡帶(7年級的小朋友應該很少看過吧,哈)。這個玩意兒已經消失了,接下來正在消失的是5又1/4的軟碟片(拍賣網好像還找得到,一個50元),很大一張,只能存1.2MB的資料。現在常見的3又1/2軟碟,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