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的成像原理, 作者:天天嵐【轉貼】



贊助商連結


KuoJL
2003-12-20, 01:27 PM
TFT型的液晶顯示器較為複雜,主要的構成包括了,螢光管、導光板、偏光板、濾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模式電晶體等等。
液晶顯示器的運作原理 如以上所提,目前液晶顯示技術大多以TN、STN、TFT三種技術為主軸,因此我們就這從這三種技術來探討它們的運作原理。 TN型的液晶顯示技術可說是液晶顯示器中最基本的,而之後其他種類的液晶顯示器也可說是以TN型為原點來加以改良。同樣的,它的運作原理也較其他技術來的簡單,請讀者參照下方的圖片。圖中所表示的是TN型液晶顯示器的簡易構造圖,包括了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偏光板,具有細紋溝槽的配向膜,液晶材料以及導電的玻璃基板。 其顯像原理是將液晶
材料置於兩片貼附光軸垂直偏光板之透明導電玻璃間,液晶分子會依配向膜的細溝槽方向依序旋轉排列,如果電場未形成,光線會順利的從偏光板射入,依液晶分子旋轉其行進方向,然後從另一邊射出。如果在兩片導電玻璃通電之後,兩片玻璃間會造成電場,進而影響其間液晶分子的排列,使其分子棒進行扭轉,光線便無法穿透,進而遮住光源。這樣所得到光暗對比的現象,叫做扭轉式向列場效應,簡稱TNFE(twisted nematic field effect)。在電子產品中所用的液晶顯示器,幾乎都是用扭轉式向列場效應原理所製成。 STN型的顯示原理也似類似,如下圖,不同的是TN扭
轉式向列場效應的液晶分子是將入射光旋轉90度,而STN超扭轉式向列場效應是將入射光旋轉180~270度。 要在這邊說明的是,單純的TN液晶顯示器本身只有明暗兩種情形(或稱黑白),並沒有辦法做到色彩的變化。而STN液晶顯示器牽涉液晶材料的關係,以及光線的干涉現象,因此顯示的色調都以淡綠色與橘色為主。但如果在傳統單色STN液晶顯示器加上一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並將單色顯示矩陣之任一像素(pixel)分成三個子像素(sub-pixel),分別透過彩色濾光片顯示紅、綠、藍三原色,再經由三原色比例之調和,也可以顯示出全彩模式的色彩。另外,TN型的液晶顯示器如果顯示螢幕做的越大,其螢幕對比度就會顯得較差,不過藉由STN的改良技術,則可以彌補對比度不足的情況。
液晶螢幕的驅動方式 在TN與STN型的液晶顯示器中,所使用單純驅動電極的方式,都是採用X、Y軸的交叉方式來驅動,如下圖所示,因此如果顯示部份越做越大的話,那麼中心部份的電極反應時間可能就會比較久。而為了讓螢幕顯示一致,整體速度上就會變慢。講的簡單一點,就好像是CRT顯示器的螢幕更新頻率不夠快,那是使用者就會感到螢幕閃爍、跳動;或著是當需要快速3D動畫顯示時,但顯示器的顯示速度卻無法跟上,顯示出來的要果可能就會有延遲的現象。所以,早期的液晶顯示器在尺寸上有一定的限制,而且並不適合拿來看電影、或是玩3D遊戲。 為了改善此一情形,後來液晶顯示技術採用了主動式矩陣(active-matrix addressing)的方式來驅動,這是目前達到高資料密度液晶顯示效果的理想裝置,且解析度極高。方法是利用薄膜技術所做成的矽電晶體電極,利用掃描法來選擇任意一個顯示點(pixel)的開與關。這其實是利用薄膜式電晶體的非線性功能來取代不易控制的液晶非線性功能。 在TFT型液晶顯器中,導電玻璃上畫上網狀的細小線路,電極則由是薄膜式電晶體所排列而成的矩陣開關,在每個線路相交的地方則有著一弄控制匣,雖然驅動訊號快速地在各顯示點掃瞄而過,但只有電極上電晶體矩陣中被選擇的顯示點得到足以驅動液晶分子的電壓,使液晶分子軸轉向而成「亮」的對比,不被選擇的顯示點自然就是「暗」的對比,也因此避免了顯示功能對液晶電場效應能力的依靠。
TFT型液晶顯示器的運作原理 TFT型的液晶顯示器較為複雜,主要的構成包括了,螢光管、導光板、偏光板、濾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模式電晶體等等。首先液晶顯示器必須先利用背光源,也就是螢光燈管投射出光源,這些光源會先經過一個偏光板然後再經過液晶,這時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進而改變穿透液晶的光線角度。然後這些光線接下來還必須經過前方的彩色的濾光膜與另一塊偏光板。因此我們只要改變刺激液晶的電壓值就可以控制最後出現的光線強度與色彩,並進而能在液晶面板上變化出有不同深淺的顏色組合。 :circle:

贊助商連結


wpeter
2003-12-20, 10:22 PM
 嗯∼原來是這樣,小弟受教囉!

trumpeter
2003-12-21, 11:05 AM
沒有圖可以對照..
有點小可惜..

KuoJL
2003-12-21, 12:03 PM
c c 將就吧 這東西 只要知道就好 不需去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