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人類 喪失青雲之志!!!!!



贊助商連結


Picasso
2003-03-20, 08:50 PM
日本新人類 喪失青雲之志


  這一代日本年輕人,學歷不足、離職率高漲、只想當自由打工的「飛特族」
(freeter)、剎那主義……,有高達48.6%的日本高中生,未來夢想是「只要快樂就
好,最好整天遊玩」,還有73%自認為是「無用之人」。日本經濟的衰敗,已連帶造成
年輕世代工作價值觀的解體。

  一個國家出現結構性經濟衰敗,造成長期失業時,「社會紀律」就受到嚴酷的考
驗。從道德價值觀的崩壞(例如少女援助交際),到自殺與兇殺案件的激增,乃至於家
庭的解體(例如單身寄生族的滋生),各種經濟衰敗症候群,都會開始層出不窮,台灣
當然也不例外。就業情報雜誌最關心的是,台灣的大失業潮,到底對年輕世代的生涯
觀、和工作價值觀,帶來什麼樣的負面衝擊,造成什麼樣的扭曲?

.台灣幾乎是日本的翻版

  若想知道答案,看看日本就行了。台灣和日本的經濟走勢,不但驚人地如出一轍,
而且透過流行文化的平行輸入,台灣年輕世代的價值觀,也幾乎是日本的翻版。在「上
層結構」(文化)和「下層結構」(經濟)的雙重類似下,日本年輕世代的病態現象,
通常不出5年就會在台灣再現,援助交際就是典型的例子。

  基於此種體認,就業情報是國內第一個大幅報導日本「單身寄生族」和「飛特族」
(freeter,或譯為自由工作人,亦即只想靠打零工為生、拒絕找正式工作的年輕世代
)現象的媒體。而在下面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更進一步報導在經濟沉淪下,日本年輕世
代工作價值觀解體的問題。

.整個世代集體沉淪

  正如文章所說,在「即使唸到好大學,照樣會被裁員」的冷酷現實下,日本年輕人
失去對未來的夢想和信心,甚至對是否還要唸大學都感到懷疑,只想追求當下的快樂
(=剎那主義),而在喪失凌雲壯志的同時,他們普遍感到自己是「無用之人」。這種
整個世代的「自暴自棄」,整個世代的無力感,如果是台灣將來的寫照,思之令人不寒
而慄!

  在這種集體消沉的背景下,不難理解為何「社會性退縮」的現象,在日本成為話
題。愈來愈多日本年輕人,終日自閉於自己的房間內,害怕與任何人往來,拒絕所有社
交生活,就像中導義道所寫的,「我希望盡可能不要工作,不與任何人扯上關係,過著
安安靜靜的生活,要是可以,但願終生睡覺度過……」(見氏著《我不想工作》)。

  一個國家盛極而衰,烙印在年輕世代身上的,就是價值體系的瓦解、生涯藍圖的碎
滅、生命動力的喪失。「這個世紀,好像只能當下狂歡吧!」一位失業後流浪到上海的
朋友,道出六、七年級世代的蒼涼感受,日本如此,台灣亦然。(臧聲遠)

.垮掉的世代(Slump Generation)

  根據一項問卷調查,日本目前高中生認為自己是「無用之人」的,比例竟然高達73
%。

  這份調查報告由財團法人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於不久前進行,主題是「關於日本高中
生未來意識的調查」,結果發現,針對「自己是否為無用之人?」這個問題,30%回答
「是的」,43%回答「可以算是」,總計高達73%!同時期美國和中國的高中生,美國
只有48%,中國更只有37%。可見日本問題之嚴重。

  這份調查報告還顯示,竟然有高達48.6%的日本高中生,未來夢想是「只要快樂就
好,最好整天遊玩」,遠超出美國的38%和中國的17.2%。而「想進入理想大學」的日
本高中生只有32.9%,遠低於美國的64.6%和中國的79.9%。

  日本年輕人如此自暴自棄,代表什麼意義?真的現在日本高中生對自己那麼沒自
信、對未來不抱希望嗎?為了解開這個疑團,財團法人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理事長千石
保,做了一系列深入的調查與研究。

.不想出人頭地的一代

  「確實,調查結果發現,日本高中生普遍缺乏鬥志。他們感覺,未來即使上了大
學、進入企業工作,大概也沒辦法闖出一片天地。現實的生活中,他們也不再喜歡擔任
班級幹部,不少人更已放棄出人頭地、成就事業的夢想。甚至有的表示,有成就對自己
並不利,因為負擔責任,能自由自在的時間就會減少。類似這樣希望一輩子安逸的年輕
人,不斷在增加,」千石保說。

  千石保言談之間,對於今天的日本年輕人頗有批判,他說:「我當然不希望我們的
年輕人這樣子。追求進步、自我成長,是人類的根本價值所在,眼前日本年輕人卻普遍
沒有這種想法。好像年紀愈大,他們負面的表現愈來愈強,不再樂觀進取。當然,悠哉
過日子不是不好,只是把沒有責任感與奮鬥目標的生活當作理想,未免太不長進。我不
曉得為什麼,年輕人如此悲觀,如此沒有志氣?」

.年輕世代過度受保護

  千石保曾在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年輕人至少要有自我挑戰的決心與勇氣,否則如何
面對未來?令他不解的是,日本社會這麼成熟,制度完備、機會眾多,年輕人想發揮不
必怕沒有空間,為何大家反而萎靡不振?而大多數日本父母,似乎也都和千石保有同樣
的感慨。

  「確實,根據調查資料,日本年輕人真的是希望繼續飯來張口、茶來伸手下去,完
全沒有想到自己是否該貢獻什麼。其實只要稍微想一下,大家目前能過得這麼舒服,完
全是上一代辛苦努力的成果。但如果年輕人如此不會想、沒有志氣,上一代也必須反
省,辛勤工作所為何來?於是有人指出,可能是這一代年輕人太受保護了、缺乏困難與
挑戰,成長過程中欠缺練習解決問題的機會。」

  照千石保這番話,似乎應檢討的反而是父母們。不管什麼樣的理由,年輕人缺乏磨
練,帳終究得算在大人身上。為何你們的生活教育與學校課程,如此設計不良?

.意志消沉從「新人類」開始

  問題由來已久,「新人類」的出現是其開端。

  根據千石保的研究,日本年輕人意志消沉問題,差不多和「新人類」同時出現。

  「『新人類』這個用語在1985年首度出現,指當時日本年輕人出現比以往更明顯的
『逸樂傾向』。而喜歡逸樂,也就代表挑戰困難的決心降低。到了90年代,這種傾向更
加明顯,而且絲毫沒有逆轉的跡象。大人們開始發現,孩子們普遍有氣無力,令他們非
常憂心,照這樣下去,長大之後一定找不到工作,因為缺乏競爭力。父母親的擔心不是
沒有道理,一旦失去活力,孩子的未來真的值得憂慮,」千石保說。

  然後二十世紀末,「新人類」又被「新新人類」取代,日本年輕人的性格與想法,
也繼續在改變。

  「改變是一直都有,而且幅度滿大。基本上年輕人的想法和傳統日本社會不同,他
們不再肯定個人的能力以及對社會貢獻。這種轉變確實很大,不好好掌握情勢,可能會
對日本社會造成巨大衝擊。」

.日本教育使人從小缺乏自信

  日本年輕人意志消沉的傾向愈來愈明顯,這也是青少年問題專家普遍關注的問題。
對此,關東學院大學片岡榮美教授有一番深刻的剖析,或許可作為了解今天日本年輕人
「活力不足」問題的切入點。

  「我不認為這項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年輕人真的都『沒有用』,」青少年研究專
家、關東學院大學片岡榮美教授如此表示。她認為,日本、美國、中國都有自己的傳統
文化與習慣,不能完全用相同的標準來看這份問卷。也就是,數字背後還有一些重要因
素可能被忽略了。

  「比如,美國人一向喜歡稱讚小孩,即使只會彈簡單的鋼琴,也會讚美孩子『你以
後可以當鋼琴家』,這是他們普遍的習慣。因此,美國孩子從小就習慣自我肯定、重視
榮譽感。反之,日本人認為,即使是小孩,把事情做好也是理所當然,年輕人因此容易
被罵、比較沒有自信。總之,孩子們的價值觀和大人的指導方法關係密切,所以,我並
不認為問卷顯示日本孩子比較沒有自信,就代表他們一無是處。」

.即使讀名校也無法有所作為

  針對現在日本年輕人是否太沒志氣一事,片岡榮美認為,「過去幾十年來,日本人
認定,讀『一流大學』然後進『一流企業』,是最好的人生安排。然而,這種神話與信
念這幾年逐漸破滅,即使你拼命工作,也可能因為公司經營不善而被裁員。就連出身東
大等名校的官員,也都一再傳出醜聞或弊案,社會形象備受考驗。所以,我們的下一代
心目中,是否讀好大學,已經不是那麼重要。從這個角度看,現在日本正站在近代化以
來最重要的轉捩點。」片岡榮美強調,價值觀改變的絕不只年輕人,事實上整個日本社
會都在尋找新的出路與變革。

  「另外,最近常有學生嫌『老師太嚴』的情況,我覺得這是一種感覺而已。以我個
人為例,其實已經比以前寬鬆了,但孩子們還是覺得你太兇、太嚴。因此,原因很可能
是他們從小缺乏被斥責或被嚴厲要求的經驗。其實孩子們還是很希望有所表現的,只不
過感覺比以前畏首畏尾,愈來愈沒有衝勁與膽量罷了。」

  片岡榮美所言或許是事實,但這十數年來日本年輕人的想法變化幅度也未免太大
了,包括穿著以及援助交際等做法,都令老一輩目瞪口呆。

.名校學生感覺自己無用

  為了更清楚掌握日本青少年的狀況,片岡榮美做了一系列訪談。其中,就讀於青山
學院大學三年級的橋本友孝,與早稻田大學二年級的影山泰一,是相當有代表性的例
子。兩個人是高中同班同學,但價值觀卻南轅北轍。

  片岡榮美首先提出問題:「你們曾覺得自己是『無用之人』嗎?」橋本的回答是
「從來沒有這種想法」,但就讀一流名校(早稻田大學)的影山給的答案卻是:「跟周
圍的人相比,確實有種自己沒什麼用處的感覺。不過有時我也會覺得,會不會是周遭的
人都變得很沒用,才讓我也覺得很窩囊?」

  影山講話吞吞吐吐,和橋本的清楚、有自信成為對比。不過,影山高中時代曾參加
學校棒球隊,還一路打到全縣冠軍。至少從這個角度看,他就不是「廢物」,為什麼這
位就讀一流大學的孩子,還是覺得自己沒有用處?

.對未來沒有夢想

  針對未來的夢想,橋本與影山的回答同樣兩極化。橋本說:「照我看來,所謂夢
想,應該是無法實現的東西。如果能實現,就只是目標而已。所以,能成為夢想的東
西,一定是一般人無法實現,或者得用一輩子努力才能追到的東西。比如,我從小夢想
前往宇宙旅行。雖然未來能否完成這項目標,沒有把握,但至少我心裡有個夢想。不是
嗎?」

  影山則猶豫了一會兒才開口:「具體的夢想是沒有啦,也許就是希望世界和平吧。
不過,朋友都說,即使真的世界和平了,成就是大家的,功勞算不到我頭上來。所以,
感覺對於未來好像沒有夢想,連目標也沒有。好吧,如果可以,就是目前自己喜歡的事
情,希望一輩子做下去。只可惜,過去有比如打進甲子園全國棒球聯賽、或者考上一流
大學等等具體目標,當時也真的很努力,現在好像什麼目標都沒有,感覺很失落。」

  雖然對日本社會非常不滿問年輕人是否願意加以改革,答案是:搖頭!

.對改革普遍充滿無力感

  接下來,針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狀況,詢問兩人是否有所不滿,橋本立刻抨擊:「不
滿,非常不滿!」他以前述青少年的問卷為例,強調日本政府沒有把事情做好。「現在
大學生都不唸書了,既然如此,文部科學省官員為何又主張縮短上課時間?真是莫名其
妙!這樣搞,日本還有未來嗎?所以,特別是政府的政策,我真的非常不滿。」

  既然社會讓他不滿,是否有加以改革的念頭?橋本的回答是:「坦白講,我再怎麼
努力,要求改革,恐怕也不會有什麼效果吧。反正日本社會就是這樣,組織太大、大笨
重了,一個人實在發揮不了什麼力量。真的有時候覺得很厭惡,希望離開這裡,不想和
日本有任何牽連。」

  影山也有同樣的無力感,而且比橋本嚴重。連自信滿滿的橋本,都對日本社會的未
來不表樂觀,日本年輕人是否都喪失了明治時代那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志氣與魄力了?兩
個優秀的大學生都流露著無力感,他們有氣無力的背後原因,還有待深入了解。

  片岡榮美強調,儘管大人們困惑或甚至不滿,但無數日本年輕世代努力摸索、追求
自我價值的事實,仍然不可否認。年輕人其實也是努力在和「無力感」對抗的。也許他
們內心有些障礙與無助感,但這也正是大人們應給予協助、提供建議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