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相依



贊助商連結


b0913
2002-12-07, 12:07 PM
相信相依



白光勝,一個世居在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的布農族殘障青年,從小在山間長;李麗雪,一個居住在北台灣基隆海邊的漢人女子,自小與海為伍。這兩個成長背景差距如此之大的人,卻在關渡的基督書院結識,進而相知、相戀、結婚。而今,白光勝成了族人尊敬的「白牧師」,他在台東家鄉為年輕族人的未來打造希望工程,為殘障族人的生計建立關懷中心,並積極地為維護布農文化而進行多項工作。李麗雪則成了與族人融為一體,深受族人喜愛的「白師母」,堅定地協助忙碌的白牧師推動各項工作。他們兩人的背景條件,違反了世俗一切「門當戶對」的認定,但他們共同攜手所走過的十七年,卻在布農族的土地上栽下精實的種子、結出豐盛的稻穗。相信在讀過他們的愛情故事後,您會對「愛情」有另一番省思。

因罹患小兒麻痺症,需依賴拐杖行走的白光勝,是個典型的原住民青年,他的雙親皆為原住民,並且從小就在布農族部落中成長,他深受布農文化的影響,愛屬於家鄉的一切。但這個熱情的青年卻由於殘障的緣故而在成長中飽受挫折。初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保送師範學校,但剛讀了一個星期,老師就以殘障者無法勝任教師工作為由,請他回家。

教師夢碎,他孤單落莫地回到家鄉。幸而有母親的鼓勵,他方振作起來進入一所私立高職就讀商科,他用心地學著珠算、會計等等商業專業科目,期待能開創人生另一條坦途。由於響往公家單位的穩定,白光勝一心希望藉參加公職考試成為公務員。他在畢業前就取得了珠算一級的資格,而且他的學習成績也超過班上許多同學。但,正當他埋首準備考試並滿懷期待地去鄉公所體檢時,沒想到,他又面臨了同樣的問題--他的體檢單上被醫師蓋上了「不合格」的戳記!他連上考場和人競爭的機會都被剝奪了。這再一次深深的打擊了年輕的白光勝。有一年的時間,他蟄居家中,對周遭的一切懷著莫名的不滿。

雖然在這一段期間充斥著許多挫折,然而如今白光勝回想起這一段遭遇,仍懷著深深的感謝,並相信這是上帝的帶領,因為在商職時,他遇到了多位用心的基督徒老師,幫助他在課業上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基督信仰更讓從小就是基督徒的他,在最灰澀的那一年中仍尚存一絲較正面的價值觀,不致落入自暴自棄的深淵,並能進而體會神要在不同的人身上成就不同的事。

一年後,白光勝再度帶著母親的祝福獨自北上求學,這一次,他進入關渡基督書院就讀。在那兒,他的殘障、他的原住民身份不再被特殊看待,來自師長、同學的接納和關懷,打開了他的心結,也在那兒,他決心要成為一名原住民傳道人。
  大四那年,他認識了他此生最好的朋友,他也相信這是上帝所賞賜給他的一份禮物─李麗雪。對白光勝來說,他從不敢奢望會有女孩子喜歡他,畢竟,這是一個注重外表的社會。可是當時尚就讀大一、青澀的李麗雪卻勇敢而堅定地接受了他,絲毫不以白光勝的原住民背景和殘障狀況為意。

深愛家鄉的白光勝,對那塊土地和土地上的族人,總有一份感動和責任。他心心念念著家鄉,盼望自己有一天羽翼豐滿,能夠為族人盡一份心力。也深深期待這個女子會因著愛他,也能愛布農文化、布農族人。因此在交往的四年當中,他經常帶著李麗雪回到台東,熱切盼望她也能對這個他深愛的家鄉產生認同。
  李麗雪回憶當時到台東時,其實是很不習慣山裡的生活。與北部比起來,這兒太安靜,在很多生活習慣也都不相同。另一方面她也同時面臨了摯愛的父母對這份感情堅決反對的考驗。

年輕的她,心情陷入了徬徨無措,也只盼上帝能夠為她指引前面的道路。知曉麗雪雙親的反對,白光勝並不意外也不氣餒,他理解:兩位老人家是因為不了解,因而不放心將女兒的幸福交付在一個殘障者的手中。所以,在交往的四年期間,每年的一月一日,白光勝一定陪李麗雪回家,準備面對終究要來的考驗。然而,每次他倆在基隆車站打電話回家,她父母總是拒絕和白光勝見面,使得兩人不得不在濛濛細雨的基隆街頭散步,就這樣度過一年年的元旦。到了第三年,父母終於答應見見白光勝,但,仍未肯讓白光勝進李家大門,他們選擇在外頭的咖啡廳做為第一次面試的「試場」。

白光勝記得很清楚,當時他看到兩位老人家表情充滿了絕望,那表情清清楚楚說明了:他們不敢相信他們所鍾愛的女兒竟然會愛上這樣的一個人。雖然如此,抓住這好不容易獲得的機會,白光勝誠懇的對他們說:我可以放棄,但如果您女兒不願放棄,我就絕不會放棄。他謙卑的態度多少化解了麗雪父母的敵視。

可是李麗雪仍然堅持地選擇了當一個殘障原住民的妻子。還記得結婚當天,女方僅有母親和兄弟姊妹參加,父親的缺席,是兩人婚禮上最大的遺憾。婚後,他們一有空就回基隆,希望他們幸福的生活,能讓老人家放心。當白光勝一直為族人生活奉獻的事蹟,受到媒體的注意與報導後,老人家的成見也漸漸改變了。結婚後的第二年,岳父在看到女婿的報導時會喜孜孜的對朋友說:「麗雪就是嫁給那個白牧師。」第三年見到夫妻倆物質匱乏,岳父母從基隆寄來冰箱、電話、還送了轎車,這樣的舉動表示真誠接納了女婿,父母的愛也深深鼓勵了白光勝夫婦。(本文選自伊甸基金會圓與緣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