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全球最富的40歲以下年輕富豪



贊助商連結


kikisoso
2002-11-21, 10:53 PM
轉貼~天下雜誌

天哪!才這麼年輕就這麼有錢...全球最富有的「五年級」科技富豪!

在他們,有的是以色列的比爾蓋茲,有的是英國的比爾蓋茲,有的在自家農場創辦電腦公司,有的靠賣家電就把資本額翻轉40萬倍......。這群由《財星》首度評選出的全球「40歲以下年輕富豪」,到底是怎麼做到「才這麼年輕就這麼有錢」?這些年輕、能與世界接軌、又有錢的科技富豪,如何照著自己的腳本,在國際級舞台精采演出?


媒體各種排名林林總總,但今年出現一個新排名,引起爭相報導。

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從1999年開始,推出「美國40位40歲以下富豪」排名,每一年的結果都引起廣泛的注意。今年,《財星》首次推出「全球40位40歲以下富豪」排名,讓各國年輕新貴首次集體在世界大媒體曝光。從以色列、瑞士到中國大陸,他們崛起的故事,和當前世界經濟脈動息息相關。

能做出這樣的統計非常不容易。《財星》利用幾個方法:1.計算新貴在上市公司持有的股份(但許多國家並沒有公開這方面的資料);2.和同產業的上市公司比較、以特定公式計算出新貴所擁有的私人公司的個人資產。

但有時所謂的個人資產和家族資產很難區分;同時,受調查的年輕新貴多半不願意列名。《財星》也承認,許多並未列名的年輕富豪,實際資產很難估算,只能說這份名單列出了世界上屬於最富有一群人中的40位。

他們的富有,的確是天文數字。在這不景氣的當頭,貧窮風暴讓中產階級苦惱不已,這些富豪極力低調的作風可以理解。

到底這些不到40歲的年輕富豪是哪些人?身價又多少?

全球(不含美國)排名第一的,是俄國的石油大亨──庫多克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他是白手起家,身價達72億美元,是《財星》2002年「美國40位40歲以下富豪」第二名、電子海灣(eBay)創辦人奧米達(Pierre Omidyar)的近兩倍。

美國的第一名富豪是戴爾電腦的CEO麥可•戴爾(Michael Dell)。他的身價是165億美元,約是台灣第一大民營企業鴻海去年營收的4倍,比其他39位美國40歲以下富豪的加總還多,是世界第一名庫多克夫斯基的兩倍多,可說是全球大贏家。

不過,比起2000年前後經濟大環境最樂觀的時候,年輕富豪們的資產也難逃縮水的命運。例如,今年排名全球第22的Check Point CEO吉爾•舒德(Gil Shwed),去年是首度上榜,今年的身價是4.2億美元,比去年少了6億美元。

2002年「美國40位40歲以下富豪」排名中的第40名,是從網路公司Webtrends退休的葛林•鮑伊(W. Glen Boyd),身價是1億美元,只有2000年第40名的四分之一左右。10億美元級的富翁,也從2000年的13位,減少為2001年的5位;2002年也是5位。

知識經濟實踐者
兩種排名選擇標準不一樣。「世界40位40歲以下富豪」中,有承繼家產,也有白手起家的;「美國40位40歲以下富豪」,則只選擇白手起家的。

不過,很多富豪並非只是承繼財富的幸運兒,而是知識經濟的實踐者。他們掌握新時代競爭的能力,相信創新、科技、知識的力量。

雖然許多「全球40位40歲以下富豪」是家族企業第二、三、四代,而且很多是經營如石油、糧食等大宗物資的傳統產業;但還是有不少年輕富豪結合了新科技、創意和資金,為集團找到新天地。

有些人則是以科技為工具,快速白手起家。世界排名第六的日本最大購物網站樂天市場總裁三木谷浩史、和世界第36的NCsoft(線上遊戲「天堂」發行公司)創辦人金澤辰就是例子。

在科技大國美國,即使網路泡沫化、科技產業景氣低迷,40位年輕富豪中,依然有28位來自科技業。

在科技及知識經濟的時代,年輕富豪與上一代的落差很大。

《亞洲週刊》採訪波士頓顧問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總裁何墨林(Jim Hemerling),談新一代企業負責人的特色。他說,他們「更注重如何為股東創造價值,更關心消費者,同時相信資訊科技的力量,能協助他們做決策,讓企業運作透明;這些受啟蒙的年輕領導人對這些事的了解,是他們的父母做不到的。」

網路與科技,使得年輕人比過去更有機會冒出頭來。尤其在家族企業充斥、政商關係左右企業成敗的亞洲,科技讓他們得到真正的平等與自由;只要有實力,只要機會對,一夕成功不再是癡人說夢。

排名世界第23的巴迪亞(Sabeer Bhatia),同時是網路最紅的免費電子郵件服務系統Hotmail發明人,就是明證。巴迪亞在印度土生土長,年輕時的生涯規劃,是在印度大街上賣三明治。如果不是19歲時決定到美國念書、扭轉了一生的命運,他一生將陷入印度傳統階級制度的機制,悲苦以終。

不念別人的腳本
雖然聽來有些陳腔濫調,但勇於打破傳統的年輕心態,的確是讓年輕富豪可以在國際級的競爭中勝出的關鍵。

《亞洲週刊》在一篇新世代經理人的報導中觀察:「當你年輕,能與世界接軌,又有錢,你不需要照著別人寫給你的腳本念台詞。」

事實上,很多的年輕第二代、第三代,確實不照著第一代留下的規矩經營他們的企業。

例如,27歲就接管父親逝世後留下的印度第二大集團艾迪塔貝拉(Aditya Birla)的馬加南•貝拉(Kumar Mangalam Birla),便極力要打破這個高齡90歲集團的威權運作。他運用網路,讓集團底層的聲音能夠直接上達,甚至要求40多位資深主管對他的領導能力、管理風格評分。之前,從他曾祖父以降的三代貝拉掌門人,都是採取中央集權的管理方式。

為深入了解這些年輕富豪的成功的故事,《e天下》雜誌特別選出與科技產業相關的年輕富豪(包括以科技起家、及以傳統產業為主但涉入科技產業的),報導他們的企業、成功原因、個人領導風格及生活面的故事,讓讀者一窺年輕科技富豪的面貌,以及他們如何駕馭知識經濟的浪潮,衝上世界的巔峰。

我們的選擇,以通常極少在媒體曝光的世界年輕科技富豪為主,美國只選了一位:捷威(Gateway)的創辦人泰德•威特(Ted Waitt)。

這些人富有歸富有,所面臨的挑戰常常很險惡,很難無憂無慮地享受財富,長時間投入工作的大有人在。或許除了紙上的富貴,找出企業未來的方向,讓他們更有成就感。

贊助商連結


Reco
2002-11-22, 01:13 AM
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