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打開史丹佛大學「Bio-X」生技檔案



贊助商連結


purk
2002-10-01, 02:26 AM
早在九八年,為了因應生物科學本身複雜、多方位知識的本質,美國史丹佛大學便積極展
開跨學院、跨科系「Bio-X」計畫,這樣的趨勢重擊美國學術界,甚至已經成為無法阻擋的
趨勢,足以讓台灣借鏡。

生物科技的進步已經越來越仰賴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貢獻與合作,此一潮流也反應在
美國學術圈當中。

知名美國學府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位於北加州舊金山和聖荷西(San Jose
) 之間矽谷(Silicon Valley)的心臟地帶,從早期矽谷電腦電子產業的崛起到新興生物
科技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建立,許多與史大相關的人物,不但聯手打造了一夜致富的奇蹟
,也開創了世界經濟的新局。而隨著生命科學的日新月異,許多人預測下一波的生物科技
革命也正悄悄來臨。

跨系所的新哲學理念

一九九八年五月,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史丹佛教授產生了一個構想,希望結合不同專精人
才的研究,因應生物科學本身複雜而需要多方位知識的本質,在生物醫學、生物物理、生物工程等各方面能有所突破,於是跨學院、跨科系的大規模計畫於焉誕生,並定名為「Bio
-X」。

Bio-X的理想在於促進不同領域研究人員的交流,緊密連結醫學院、工學院、生物科學、化
工、化學、物理、電機、電腦等科系的教授及學生,並有計劃地推動跨系所的合作。創立
人之一的史普帝教授(Dr. Spudich)表示,「Bio-X 之所以如此命名,就是因為找不到一
個字可以代表這個理念,與其說它是一個計畫,不如說它是一種哲學。」

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朱棣文(Steve Chu)也是Bio-X的重要發起核心成員
,其研究集中在生物物理中最尖端的課題,例如單一生物巨分子的性質、粒腺體中的轉譯
過程、神經末梢囊胞的融合等等。「傳統分科系所的架構,曾經是我們的優點,如今也是
我們的弱點。」朱棣文說。

相同的趨勢顯然衝擊著美國的學術界,頂尖的大學例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at Berkeley)、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University)、芝加哥大學(U
niversity of Chicago)、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史克立普學院(UC San Diego Scripps Insti
tution)、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都相繼發表了類似的
整合性計畫。

三億六千萬美元重金打造

史丹佛的Bio-X到了一九九九年開始有了重大的進展。創立Netscape Communications(美
國網景公司)、Silicon Graphics(美國視算電腦 SGI),同時也是前史丹佛電機系的教
授吉姆克拉克(Jim Clark)在與老同事漢那希(John Hennessy)教授,也是當今史丹佛
大學校長的一席談之後,願意捐出一億五千萬美元給史丹佛大學,在校園內蓋建克拉克生
物醫療工程及科學中心,預計於二○○三年夏季完工,並用於尖端生物科技研究。

在二○○○年初,另有一筆匿名人士的捐款六千萬美元給Bio-X 計畫,使該計畫經費擴增
到兩億一千萬美元。

克拉克中心的設計,蘊含著一個重要的理念,讓來自不同科系、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及研究
人員,能夠在一個自由輕鬆的環境當中隨時不期而遇、展開跨越各門專業的對話。

中心內可容納大約有四百位研究人員,包括50位教授,主要的設施涵蓋了電子顯微鏡、液
相層析儀、核磁共振影像設備及大量平行運算電腦以應付生物細部顯像、生物資訊處理。
除此之外,還會有一間特殊設計的多媒體影音室天花板、地板、四壁全是平面顯示器,讓
教學人員彷彿置身真實細胞、動脈、或組織當中。

雖然克拉克終將是Bio-X計畫的中心,但實際上參與運作的人員將涵蓋相關科系200位以上
的教授群。儘管史丹佛大學校地占地八千多英畝(acres),但核心研究系所包括派克電機
研究中心(Packard Center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紀念HP的創立者之一Packard
)、蓋茲電腦科學中心(Gates Computer Sciences,由比爾蓋茲捐助興建)、生物科學大
樓、化工系、化學系及醫學院全部集中在走路十分鐘的範圍之內。

如此比鄰的地理環境更加有利於促進交流;史丹佛大學校長漢那希表示,Bio-X 計劃將帶
領史丹佛大學居於未來生命科學主流地位。

傳統大學及高等研究機構分科分系的架構在過去的科學進展也許是最有效率的專精研究方
式,但面對邊界越來越模糊的生命科學,如何調整既有的架構,如何有效的整合不同領域
人才及資源,即使美國最頂尖的大學及研究機構也還在摸索階段,台灣是否也能在新局當
中找到自己的模式及方向,也許這幾年將是關鍵。

Bio-X網站

http://cmgm.stanford.edu/bioc

史丹佛大學網站

http://www.stanford.edu

小檔案

翁濬一(Kevin C. Weng)

細胞膜晶片計劃,高分子物理實驗室Ph.D. Candidat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
ing

M.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 California, USA

贊助商連結


rainwen
2002-10-01, 05:16 PM
不曉得以後的電腦會不會充滿生物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