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話題]畢業?待業?失業?



贊助商連結


pei
2001-06-01, 03:23 PM
驪歌揚起、鳳凰花開,意味著另一波畢業潮又將襲來。國內失業率目前已面臨4%的關卡保衛戰,一旦畢業生湧入就業市場,此臨界點恐將失守!目前大學生失業的「危機意識」已陸續浮上檯面,他們各自在延畢、升學和就業等地帶間盤算,校園裡彌漫著一股不同於往年的詭譎氣氛。

◎失業率創新高 求學人數激增
拜去年下半年全球高科技股連袂崩盤的威力所賜,以及國內政黨輪替後持續不斷的政經動盪,內外因素交雜影響之下,導致台股連番下挫、匯市波動劇烈,國安基金、四大基金護盤無力,企業財富一夕間縮水大半,裁員、倒閉之聲不絕於耳。

為求降低生產成本,台灣產業更掀起了一股波濤洶湧的外移狂朝,從紡織業、鋼鐵業、汽車業到電子資訊業,前仆後繼,一一都成了「登陸客」。累計今年前四月,台灣工廠歇業總數已突破2600家,面對這一切的衝擊,國內失業率想要不高也難。

果真,台灣今年四月失業率再創新高!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上周三(23日)統計指出,國內四月失業率再度攀升至3.96%,較三月略為上揚0.07%,而四月份就業人數約934.9萬人,較三月銳減2.9萬人,相較於去年12月,今年前四個月的就業人口就掉了20萬人,這種大量失業的現象,是近12年來所罕見。

至於包含「隱藏性失業人口」的廣義失業率更高達5.91%,創下歷史新高。主計處表示,由於目前就業機會少,造成多數民眾就業意願低落,退居「隱藏性失業人口」,加上四月份準備求學或升學的人數激增3.5萬人,才導致廣義失業率大幅上揚。由此看來,乖乖地待在校園裡,好像不失為一種免除失業焦慮症的好方法。

◎大學生不怕失業率卻怕網路公司
根據中時人力萬象網目前針對應屆大專畢業生的調查顯示,高達94%的社會新鮮人認為景氣差的確會影響他們找工作,不過,仍然有71%的畢業生計畫投入職場,選擇繼續進修者則約有21%,由此可知,今年的畢業生依然以「就業」為首要考量。不過,104人力銀行的調查報告中卻指出,由於大環境欠佳,多數企業徵才將優先考慮有工作經驗者,因此今年約有51%的企業沒有錄用新鮮人的計畫,可見在社會新鮮人與工作機會之間,還是供大於求。

不過,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台灣大學畢業生就業輔導室主任劉美紅就表示,失業率主要還是針對勞工階級,對於大學生影響不大,而且今年台大校園徵才廠商還比去年「增加一倍」!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洪順慶也認為,經濟不景氣主要衝擊中年人與中低學歷者,對應屆畢業生不致影響過大。「工作機會少不單只是今年的問題,只要學生有實力,不怕找不到工作」政大畢業生服務組主任洪承賢語帶輕鬆地表示。此外,他也強調,政大歷年平均就業率約四成,「相信今年波動也不大」。

中時人力萬象網的調查報告中更指出,有七成以上的畢業生認為可以在三個月內找到工作,6月即將畢業的台大中文系學生黃雅璟就強調,「工作一定有,只是要不要做」,她也指出,雖然多數同學還是會擔心工作不好找,但是應該還不至於找不到。因此,只要新鮮人「效法」張院長所提別太挑剔的做法,似乎還是能捧個「飯碗」。

政大今年校園徵才廠商同樣以倍數成長,只是少了許多網路公司的參與,洪承賢指出,「去年我們就曾與庫才網等網路公司恰談合作事宜,不過今年卻無疾而終」。由於去年底網路公司相繼倒閉,著實粉碎了多數學生的網路夢,「以前我會想去網路公司,但是現在不會了」這是目前多數大學生一致的回答。台大商研所所長陳家聲也表示,網路泡沫化後,讓許多人回歸正常面,學生求職會比較務實,傳統產業也終於可以找到一些人才。

◎延畢、升學人數節節上升
由於失業率不斷攀升,似乎也造成延遲畢業(延畢)及報考研究所的學生比重逐年增加。據教育部統計,87年延畢的大學生只有6424人,88年就竄升至8008人,去年更突破1萬人。但是,台大畢輔室主任劉美紅與政大畢服組主任洪承賢卻不約而同地表示,「大多數學生延畢是為了準備研究所或出國考試,鮮少是為了逃避就業」。台大政治系學生黃裕傑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強調「我就是為了準備考試而選擇延畢,也很少聽說同學為了逃避就業而延畢」。除了報考或重考研究所外,修習其他系所課程以致不能如期畢業,也是造成大學生延畢的主因之一。

以上述情況看來,經濟不景氣好像不是直接影響延畢人數暴增的主因,不過,研究所報考人數的激增,似乎就和失業率居高不下「大有關連」。「經濟不景氣讓報考人數大增」政大企研所所長洪順慶直接表示,以企研所為例,去年報名人數約900人,今年就增加至1400多人,成長近50%!他也指出,光是政大研究所的報考總數,就較去年增加約15∼20%。

從近幾年研究所碩士班的報考人數來看,確實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觀察自88年到今年的研究所報考總數,台大由1.6萬人成長至1.8萬多人,政大則由0.75萬人增加至1萬餘人,清大亦從0.6萬人成長至0.9萬人,各校平均呈現2000∼3000人的增長。「考研究所的人越來越多」,洪承賢強調,大環境欠佳自然是報考人數增多的原因之一,不過,為提升自身競爭力,以及不願讓自己淹沒在俯拾皆是的大學文憑洪流裡,都會造成學生選擇繼續升學。

此外,也有不少畢業生既不擔心失業也不求學,「反正我們一畢業就要當兵了」這是許多即將入伍男學生的共同心聲,畢竟他們還有兩年的「市場觀察期」,暫時可以先將這些惱人的問題丟在一邊。

◎年紀小志氣高 學生創業風險多
當然,還有少部分具有「雄心壯志」的學生選擇創業,而且這些創業的學生都有共同的特徵─高學歷。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創業者都是國內知名大學的碩士或博士,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登高一呼,資金籌措一下,一家「學生企業」就出現了。對此,智泰科技的總經理許智欽指出,新經濟時代的來臨,高科技與高學歷有著必然的關係,學歷越高,創業的可能性越大。

雖然自身擁有的技術好壞,關係著學生創業的意願,但弔詭的地方卻是:過於重視技術,常造成學生企業經營的最大問題。不少學生創業者同樣意識到這一點,「技術人員往往會過於高估自己在企業中扮演的角色,而忽略市場行銷、財務規劃等關鍵因素」,一名打算創業的博士班學生指出。

此外,這些學生創業者要面臨的挑戰還包括人脈不夠、缺乏經驗等。這時,指導教授紛紛成了這些學生們重要的諮詢對象,教授甚至會幫學生引薦相關人士,有些教授乾脆直接帶著學生創業。看來教授要負責的可不只是學生的課業問題。

在台灣,學生創業畢竟不算普遍。前幾年網路熱潮興起時,可算是學生創業的高潮,董事長學生們的「風光」事蹟,在報章雜誌上隨處可見,羨煞不少老一代的經營管理者,也讓不少學弟妹們想要「起而效尤」。但隨著網路燒退,這些董事長學生有的下台一鞠躬,有的則是更加小心謹慎,不再「睥睨不可一世」,而後繼者也開始膽怯。不管如何,學生創業總是一條不好走的崎嶇路,沒有過人的膽識與勇氣,很難走到最後。

◎畢業生的新挑戰
畢業是人生新的開始,然而,這一屆的畢業生要面對的卻是更高的挑戰,包括台灣廠商的琵琶別抱,以及大陸人才的順勢補位。台大商研所所長陳家聲對於台灣學生正逐漸喪失優勢感到十分擔憂。「你們看外面大樓的燈火一盞一盞的熄滅,到大陸的台商都直接與當地大學建教合作」,陳家聲常常對課堂上對學生說出這番語重心長的警告。「如果台商與台灣人才中間不再有任何關係」,陳家聲不敢想像這種情況,「這會是台灣最大的悲哀」。

無論如何,21世紀第一屆的台灣畢業生們,面對的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新世界。網路熱潮剛退去,新的經濟模式尚未確立,首次政黨輪替所帶來的不安,以及大陸新市場的挑戰等等,這一切發生的極為突然,不僅學生感到徬徨不安,就連學校老師也甚覺憂慮。但是,該來的還是要來,誰知道新挑戰不會帶來新機會呢?
Infopro.com 2001/6/1
Source, 新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