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你這輩子不會有錢!



贊助商連結


b0913
2002-03-24, 07:35 AM
別以為你這輩子不會有錢!

文吳琬瑜
2001年11月 CHEERS雜誌

「我希望50歲不要工作,我希望退休時,最少有一千萬,」大多數的知識工作者,很清楚自己對金錢的慾望,但自言自語之後,就像新年新希望許願,所有的理財計劃只閃過一陣子,沒有行動;或是終於下定決心購買專業經理人管理的基金,但是買了之後就不聞不問。

運氣好的時候賺錢,運氣不好,發現基金淨值只剩三分之一,慌亂之下賣出,不清楚基金在財務中是長期降低風險的投資工具。

大多數知識工作者也相信努力讀書,有了好學歷,進了好公司,有了好薪水,就等於未來有資產。

但是學歷等於工作與薪水保障嗎?根據統計,今年8月份具大專以上學歷者的失業率是4.41%。

即使討論金錢與股票,也沒有仔細想過金錢所帶來的力量,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如何達成?如何規劃?遇到挫敗時,如何讓自己有基本的尊嚴與保障,如何調整?萬一失業或想離職時,銀行裡是否有半年的薪水存款,讓自己有充裕的時間踏出下一步?尤其今年9月的失業人數已經達到51萬9千人,比去年同期暴增21萬5千人,增加的七成三是因為企業歇業或緊縮裁員,而今年第四季仍有許多企業會繼續減薪或裁員。

大學錄取率高達五成以上的台灣人,理財知識觀和台灣教育顯現在生活每個層面的問題一樣,重視概念,鮮少應用,對於計畫與實行步驟完全缺乏熱情與興趣。

金錢的價值觀
金錢的使用和人追求什麼樣生活價值觀,密切相關。「金錢是一種力量,讓人獨立自主,不用伸手,不用靠別人,」漢通創投財務行政經理楊彗萍說。

金錢除了讓人獨立,每個人的金錢觀更反應出不同的人生價值。

七年前,一位剛畢業的研究生進入正在高度成長的汽車公司工作,同期進入同事一共8位,連續3年,每年年終獎金將近30萬到50萬。

那一段沒日沒夜加班趕汽車產量的時期,每個人犧牲了生活品質,加班費及年終獎金卻豐厚了荷包。5年內,7個男生都買了房子或者準備買房子。「我們有社會壓力,要存錢買房子,和女生不一樣,」這些剛畢業男生拼命加班,不出國旅行,省吃儉用。

但是她和大多數的女生一樣,對理財沒有概念,「對自己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工作最大的意義。她享受每年精彩的國外旅遊生活,踏遍世界各地足跡,也能放心辭職開店。

「活在當下」是許多年輕人勇於揮霍的生活哲學。遠東大聯投信行銷企劃部協理林穎秀回溯剛畢業的時候,對理財、投資、存錢都沒有什麼概念。7年前進金融業,薪水收入很不錯,才會想到要投資理財,一直到這兩、三年才有危機意識。

林穎秀看看自己和同年齡的女性朋友說,女生不太會想投資理財,也不好意思要求薪水,結果在工作上卻負最大的責任,但是老闆覺得你只需要精神上的鼓勵與讚美,在薪水上並沒有相對增加。年輕的時候,有錢就出國,有錢就花掉,認為賺錢就是為了生活品質。「因為30歲之前的薪水扣掉生活所需,所剩無幾,很容易放棄理財,因為歸零不是那麼可怕。」

但是活在當下的後果,在後來通常發現當時缺少對未來的風險管理。

薪水像流沙一樣從指縫流走
「工作好幾年,其實沒有存到什麼錢,」Smart 理財總編輯林奇芬記得剛畢業時的感覺。中興經濟系、政大新聞所畢業的她,跑新聞的當時,和差不多年紀、早步入社會的人已經有100 萬。「我讀了這麼多書,為什麼沒有?」而她的薪水其實比同年齡的人都高,她深切體認「第一個100萬是存來的,絕不是投資來的」。許多人聰明能幹的工作人,問他為什麼沒有財務規劃,令人驚訝的答案通常是「我一直忙著工作賺錢。」但是賺的錢像流沙一樣從指縫流走,抓也抓不住。

知識工作者對於理財缺乏「熱情」。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念了無數的書,或許大學聯考數學了高標的分數,卻從來沒有人好好運用「數學」計算自己的工作所得,如何創造財富,達成個人的人生夢想。一輩子都必須處理金錢,卻不懂金錢世界的運作規則。

不只是缺乏熱情,更存在許多錯誤的觀念。「我覺得富有很難,我這一輩子不會有很多錢,」這是許多念文組科系的年輕上班族的想法,因為他們不是座落在熱門的產業。

賺錢和所從事的行業也沒有絕對關係。以寫電視劇起家、後來以撰寫美食著稱的作家韓良露,善於運用金錢獲得財富,實現她逸樂人生的夢想。也因為他對於逸樂(出國旅遊、居住、消費)的興趣,驅使她善於將自己的才能,找到市場性。她有一種銳利將自己的才能應用於市場的熱情,而不是朝九晚五、規律工作的上班族。

第一筆財富是存來的
紐約證券經紀公司資深副總裁、巴哈集團(The Bach Group)合夥人大衛巴哈,在暢銷著作「聰明女人致富七招」提出,對於金錢的最大迷思是「賺更多錢,就會成為有錢人。」事實上,決定財富因素,不是賺多少錢,而是能存多少錢。問題不在收入,而在支出。「未來二十年,決定你財富的因素,不是收入高低,而是你怎麼處理所賺的錢,」大衛巴哈不斷說明,發生財務危機的企業、宣告財務破產的個人,通常不是賺得太少,而是花得太快。

以日本為例,已經進入景氣低迷10年,卻仍然是有影響力的大國。10年來,從闊手買名牌消費習慣,到企業不斷推出「價格破壞」的經營策略,包括100元商品、自有品牌商品,甚至教人家如何從日常生活節儉的「平成小氣家族電視」的高收視率,都是日本從上到下調適經氣低迷的全民運動。

歷經財富快速累積的台灣,不知道什麼叫「蕭條」。當經濟一低迷,既不存錢,也不投資。

台灣今年第一次面臨經濟負成長-0.37%,不僅是在亞洲四小龍敬陪末座,也是亞洲國家倒數第二名。和個人財富相關的國民儲蓄率是24.75%(國民儲蓄佔GNP的比率),創1990年以來的新低。

不僅存錢創新低,投資也創1990年以來的新低。主計處預測今年投資率19.58%(國內投資毛額佔GNP比例),是第一次低於20%的投資率。

不景氣的投資建議
SMART理財總編輯林奇芬指出,「理財不是某一部份人該作的事,理財是全部的人該作的事;薪水收入只是資產的穩定來源,能不能留住錢,是需要學習。」

深耕理財雜誌多年,林奇芬分析,台灣民眾有兩種極端的人,一種是非常積極理財,把所的力氣、所有的錢都投到資本市場,但是不學習,只是聽消息、聽名牌,追求投資機會,受傷情況也非常慘重。統計顯示,80%的股市投資者都是賠錢,只有20%賺錢,這20%是法人,都不是散戶。另外一部份的人完全沒概念,完全不理財,有收入,不是花掉就是放銀行,有一搭沒一搭聽人家說可以買什麼,總於下定決心去買一支基金,買了就放著。運氣好的發現轉了很多錢,運氣不好,發現只剩三分之一。「上班族沒有足夠資訊、沒有持續的熱情理財。沒有理財習慣,只有短線投資,結果長期套牢,」林奇芬說。

高收入不表示有財富,或是晚年生活有餘裕,退休之後有可支配的金錢。財富的累積有兩方面,賺得的薪資是不是有效管控,有一部份是儲蓄,有一部份是花費。儲蓄的部份如何提高投資報酬率,如果是複利的累積方式,才有報酬率。

保誠人壽副總經理柳志堅、漢通創投財務行政經理楊慧萍,或綜合其他投資顧問,給工作人在不景氣的投資建議,包括:
1.設立具體的財富目標:設立多久存到多少錢的目標,以利執行與檢視。
2.財富的目標和生活所需、人生目標有關,因為快樂=所得÷慾望。
3.在不景氣或沒有資產的時候,盡量不要有負債,或是延緩享受。
4.不要認為有一份工作就可以消費無限。許多年輕上班族,喜歡刷卡延付或是運用循環利息,通常得不償失。
5.有半年薪水的現金。不能寄望公司可以永遠保障你的薪水,也不代表他會永遠雇用你,半年的薪水是安全基金,讓你離職之後,有半年的時間慢慢照下一個機會。留在家裡,也不會覺得有壓力或是丟臉。
6.理財一定要考慮保險。因為知識工作者不但非常勞心、壓力大,也是最主要的家計負擔者,應該保險以分散意外風險。
7.最基本且重要的,仍是投資自己的能力與專業,注視最穩定且長久的收入來源。

贊助商連結


米達麥亞
2002-03-24, 10:13 AM
感謝
我病了--->窮病

jackeleclipse
2002-03-24, 11:56 AM
最初由 b0913 發表
7.最基本且重要的,仍是投資自己的能力與專業,注視最穩定且長久的收入來源。

超同意的

我覺得當務之急就是要把英文學好

v0822
2002-03-24, 12:03 PM
言之有理...........

jm1028
2002-03-24, 05:53 PM
沒什麼錢,好過就好
但不動產要多喔........^^

conankun
2002-04-14, 01:01 AM
古人不是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可是...看了很多也沒有黃金跑出來 ^^"

不過....有錢到一個程度就好,過分有錢可能會招至很多煩腦....像是遺產稅.....

Bob Cheng
2002-04-15, 11:25 AM
最初由 jackeleclipse 發表


超同意的

我覺得當務之急就是要把英文學好

如果學好英文就可以賺大錢的話,紐約街頭上乞丐的英文應該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