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爸爸與做爸爸



贊助商連結


b0913
2002-02-05, 08:48 PM
從「回到蠻荒」的觀點來看生物個體與個體的互動,以及所形成的關係,很多都是「無中生有」的。過去我們曾經討論過,兩性的感情、愛情是無中生有、同性戀者的情愛是無中生有,現在我們要談的親子關係中的父子關係也是無中生有。

以前有一個汽車廣告有一句有趣的台詞說:「我是當了爸爸後才學會怎麼做爸爸的…」這是相當真實的人類爸爸寫照。請注意,其中「當爸爸」和「做爸爸」在實質上並不一樣。

「當爸爸」是比較生物面、自然面的意涵,「做爸爸」則是生活面、人為面的意涵,屬於人類文明的產物。舉例來說,未婚媽媽生了小孩,孩子的父親始終未出面,這樣的父親就是當了爸爸但沒有去做爸爸。

早期的人類男性和很多其他動物一樣,是基於廣為散播自己基因的生物任務,一輩子在設法多爭取和最多的女性交配,讓她們生下最多的小孩,當最多孩子的爸爸。也就是說,男性的策略是以量取勝,所需要做的是「多播種」,至於生養,則交給女性。

如果我們以現代的眼光來看生養小孩(現代人還要加上教育小孩),可以說是相當高成本的資源耗損,這資源包括父母的時間、精神、體能、金錢,以及金錢可換得的其他資源。在蠻荒時期,所需要耗費的資源則是父母的健康與體能,由於不是每個男性都能取得繁衍下一代的機會,又為了要多播種,因此就不會擔負生養的工作。

所以早期的人類男性若有機會當爸爸,也只是當爸爸,而不是做爸爸,做爸爸是必須擔負養育的工作的。曾經引起注目的台北市木柵動物園中孵「空包蛋」的企鵝爸爸,就是努力在做爸爸;後來出生的小企鵝「黑麻糬」的爸爸則是和企鵝媽媽齊心協力的孵蛋、餵養小企鵝,真正在做爸爸。

不過企鵝或很多其他鳥類和我們人類不同的是,它們做爸爸是由自然的生物機制啟動,完全不經思考;我們人類會從當爸爸演變到做爸爸是摻雜了人類的心智作用。

在人類還是吃素的時期,應該是以母系社會為本,加上一個守護地盤的「警衛」兼「精子提供者」,這時候女性所生的小孩和當頭的男性雖有血緣上的父子關係,但日常生活中並無親密關係。

到人類進入漁獵時期,一方面女性受限於要生養小孩,以及體能上較為弱勢,有賴於男性提供生活物資;再方面,男性也不再只憑「眾男爭鬥」才能取得和女性交配的機會,於是就演變成較多的男性和女性進行互動。以整體來看,其間形成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如果再加上人類獲取生活資源的方式也變得複雜(由採集植物至打獵、捕魚),就激發了人類心智活動的不斷發展。

心智的發展讓男性從多播種多讓女性生多一些帶有自己基因的小孩,進而會愛屋及烏的保護女性所生的小孩,到特別照顧與自己有特定或較固定關係女性的小孩,到會在意是否為自己的「親骨肉」,到現在必須比較全面的「做爸爸」,其間有相當漫長的過程。

這個過程也讓男性從「有外無內」,到「男主外(女主內)」,發展到今天必須「內外兼顧」,才能讓家庭及孩子的成長處於較理想的情況。

這樣的發展過程也有助於讓男人了解自己在婚姻、家庭及親子關係之中角色的演變,以及今天該扮演怎樣的適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