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若權心情】多點自知之明就少點憂鬱



贊助商連結


purk
2002-01-22, 08:40 PM
--------------------------------------------------------------------------------



每個人應該對自己有多一點的自知之明,
少一點斤斤計較,不要把所有的焦點放在自己身上,
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就比較不會憂鬱了。


陪母親去中醫診所接受針灸治療的過程中,看見一名男性病患正在和護理人員爭執。從外貌及穿著推測,他應該是一位擔任管理階層的上班族。

「好痛,好痛。躺了這麼久,都不能動,很不舒服。」針灸完畢,護理人員正幫他取下細針,他在病床上不停抱怨。

「先生,您已經第二次來就診了,還不太習慣喔!只有插針及旋針時,有一點痠麻的感覺。而且,有痠麻感覺表示插對了穴道,療效比較好。」護理人員向他說明。

走向櫃檯取藥及付費,他竟然討價還價起來,「啊,這麼貴,哎呀,我已經是老顧客了,算便宜一點吧!」

「對不起,我們這裡的費用都有公定價,而且是很平實的……」護理人員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病患,一時之間好像不知道該怎麼應付,用無辜的眼光看著其他老病號,彷彿在向其他人求援。

有一位婦人也剛好要去取藥付費,走近櫃檯時,好意地勸告那位先生,「你放心啦!不會太貴,很有效的。」

「是嗎?」那位先生像碰老友似的,終於找到一個可以發洩情緒的出口,「早知道會有效,剛才就要求醫生幫我多插幾針,我得了憂鬱症,每天晚上睡不著覺,看遍西醫、吃了很多西藥,都沒有用。最近改看這個中醫,上個禮拜來看過一次,有比較改善了,睡得好一點……」從他滔滔不絕、而且前後矛盾的傾吐中,發現他的確很憂鬱。

巴斯卡,是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他曾嘲諷地說:「人類對自己的狀況往往最不清楚。所以,很多身強體健的人,總覺得自己快死了;而那些即將死去的人,卻以為自己還很健康。」也許,這兩種人也都活得很憂鬱吧!

無論如何,憂鬱症即將是二十一世紀人們健康的頭號健康殺手,不得不重視。

導致憂鬱症的成因有很多,精神壓力過大是主要的刺激。但以我的觀察,上班族之所以精神壓力過大,往往是因為不夠了解自己。

既不知道自己的能耐有幾兩重,也不知道自己的限制在哪裡,稍有不如意,處處怪別人。生活在「現實」與「期待」的過度落差之中,不憂鬱才怪!

我相信每個人應該對自己有多一點的自知之明,少一點斤斤計較,不要把所有的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就比較不會憂鬱了。

• E世代生活的黃金定律:

試著弄清楚自己的專長是什麼、限制又在哪裡?
並找出方法去改進,可以避免沉溺在挫折的情緒中怨天尤人。

(本文摘錄自時報出版吳若權作品集7《打造自己的幸福.com》)


•若有任何看法,歡迎跟作者聯繫溝通。
 作者信箱: http://www.123.com.tw/eric/
 閱讀專欄舊作請至 http://www.epeopl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