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個「To Be富爸爸」守則.轉貼自數位時代



贊助商連結


iget
2001-09-19, 06:07 PM
轉貼自數位時代2001年九月號


在充滿巨大變化和機會的時代,很多人的人生會變得更好,但更多人卻可能過得更差,這次《數位時代》記者群採訪了這些看來平凡、散播在台灣社會不同角落的「富爸爸」們之後,對照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我們發現這些台灣的富爸爸們在工作或賺錢的概念上,和一般人並不相同,因此他們即使沒有特殊背景,但在發展事業路途上他們都是勇於嘗試、講求實效的,於是掙得比平常人多出許多的財富,以及無法估計的精神滿足。


●守則1.管理風險而非避開風險


大多數人不明白在數位經濟快速變動下,選擇安全無虞的上班生活,並不能帶來真正的財務自由,多數人決定一生中要避開風險,而不是去管理風險。若你仍然死抱著原有觀念,害怕承受行動後的風險,或消極地抗拒,那麼在當前不進則退的大環境下,你可能註定還是個撐不飽、餓不死的窮爸爸。


●守則2.不要為錢工作,要讓錢為你工作


這是大多數人的迷思,不為錢工作怎麼會致富呢?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裡開宗明義就說道:富人不為錢工作,只有窮人才為了等待每個月的薪水而工作。許多人因為害怕沒有錢付帳單、沒有錢會挨餓,為此企求一份穩定的工作或拚命賺錢,於是「消費→掙錢」,成為無解的「老鼠賽跑」,「我工作,是因為我熱愛這個職業」,對於工作與金錢的正確觀念,是致富的第一步。


●守則3.用思考而非感情,來面對經濟問題


一個人害怕賺不到錢,說:「我得去找份工作」,這很可能就是「感情」代替了「思考」。《富爸爸,窮爸爸》裡提到,人害怕沒有錢花,而去找份工作,然後掙到了錢,消除了恐懼感,這樣做似乎很對,但一旦這樣理解,他就不會思考「一份工作能長期解決你的經濟問題」嗎?這是用暫時性的方式想要解決一生的問題。大多數人對自己的經濟問題,是用感情多於用思考來解決。我們所看到的台灣富爸爸們是不對錢恐懼的,所以更會堅持自己想做的事,不為了一時的挫敗或暫時的生活安全感而再回到安穩的環境下,作著習慣而無發展的事,終其一生。


●守則4.投資才能為你創造財富


前面提到要讓錢為你工作;相信許多人都看過如何投資收益倍增之類的方法,可是實際去做的人真的很少,因為大多數人都被「擔憂損失」的恐懼所絆住,什麼都不做的下場,就是什麼都沒損失──也什麼都沒得到。但是投資者不等於投機者,投資者集中心力用錢來賺錢,他們在投資股票、公司上會盡力將風險極小化,不過他們也了解這個領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見得一帆風順,如果願意花時間精力學習,才能更老練於在這個領域悠遊的方法。「商人最好的老師,就是經商本身,而軍人總是從戰爭中學習作戰。」


●守則5.提升自己的財務智商


我們在學校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但卻往往對自己影響重大的財務知識一無所知。畢業之後很多人得到職業上的成功,卻還是有財務問題,這個守則沒有捷徑,靠的是努力和決心,譬如什麼是「每股盈餘」(EPS)這件事你還不懂,就不可能在投資上賺到錢。


●守則6.不要說:「我付不起」;練習想:「我怎樣才付得起?」


再高的薪水也有限度。大多數人靠保住自己的飯碗,並依賴薪水,來獲得他們的資產,一些似是而非的目標像是「我找到了一個工資更高的工作」、「我可以做兩份工作」、「我得到了加薪或升遷」,其實都還是圍繞在工資收入上打轉。前面介紹的台灣富爸爸,不論是否從雇員做起,最終都是朝「創造自己的事業」上邁進。「創業」是致富的途徑。


●守則7.勿安於現職,掌握有利機會


在前面文中提到的投資者、也是暢銷書作者劉憶如,和從《商業周刊》跳到當時毫不起眼的燦坤實業的田竹英,原先都是頂著記者光環的媒體人,但是她們了解企業的名聲,不等於自己的實力和報酬,各自選擇了有利自己的路途,迅速致富。即使你現在己經在待遇好、環境佳的企業裡職居高位,也要了解,這不見得是想要當個「富爸爸」的真正途徑。


●守則8.有了收穫就必須再投資


賺了錢,不能縱容自己消費,反之是要自律自己;再滿足自己的投資,首要目標是增加自己的資產。前文中提到的電台老闆郭懿堅身價上億,但他並沒有開始動用更多錢買大別墅享受,仍然和妻兒住在華西街的蛇店二樓舊家,把賺到的錢再度投資到下一個電台事業。蔡康永也沒有落入成為名人的陷阱,他更謹慎地選擇專長互補的創業夥伴,把積蓄投入創業,這都是集中資源於資產投資項的例子。


●守則9.區隔財富和人生現金流


在《富爸爸,窮爸爸》續集《富爸爸,有錢有理》裡比較實際地提出了這個概念。作者指出,人生永遠在4個現金流象限中:E(雇員)、S(專業工作者)、B(企業所有人)、I(投資者),每個象限財富累積方式不同。其中,B和I是通往富爸爸的常見通道,因此購買資產和投資不是風險,而無知地待在E和S中,才是一個人最大的風險。


●守則10.破產只是一時,貧窮才是永久,勿失掉勇氣。


我們前面提到的台灣富爸爸,每個人多少都有過失敗受挫的過程,但這些經驗並沒有打倒他們積極的觀念,反而化為人生中更大的力量。看看徐一鳴的例子,他40歲散盡家財治癌,真正歸零,46歲從頭經營人生和財富。真正的富爸爸不是為錢工作,他們用「認真玩遊戲」的心情來看待賺錢和賠錢,不恐懼、不慌張、而且勇於嘗試,但是即使結果不如預期好,他們也不氣餒,保持思想開放,因為他們知道,即使破產也只是一時但貧窮才是永久。

贊助商連結


kris
2001-09-20, 06:41 AM
最近似乎吹起一陣"富爸爸"風潮,
而他的論點也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記得再他還沒出版時,
我告訴我的家人我的想法,每個人都是瞠目結舌,還說我怎麼會有這種想法,
我想中國人的那句「有土斯有財」 真是害人不淺啊!!
不過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裡沒有提到一件事,就是
其實小孩也是現金流的一環,只不過它會為你帶來負債!!!
PS 所謂的負債請教懂經濟的人,我比較懶,解釋資產以及負債我想又要長篇大論,
SO,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