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X科技的執行長這下出名了



贊助商連結


p055877632
2009-06-27, 11:19 AM
http://www.youtube.com/v/MHBtDNRU7Js&hl=zh_TW&fs=1

贊助商連結


ellery
2009-06-27, 11:28 AM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14&f_SUB_ID=2922&f_ART_ID=200956

【聯合報╱記者祁安國/台北報導】

十九吋液晶螢幕五百元、廿吋液晶螢幕九九九元、所有筆電至少便宜七千元。戴爾(Dell)台灣網站前晚十時到昨天凌晨三點所有商品不知為何大降價,網友奔告四方,結果湧入十萬訂單,戴爾緊急關閉下單系統,昨決定針對前晚十一時到隔日早晨七時下單交易者給予合理的折扣,但確實金額要和消費者直接洽談。

前晚先在PTT的討論區出現戴爾電腦大降價的消息,網友一度以為是釣魚詐騙網站。

但消息很快在主要討論區流傳,有人上戴爾網站下單成功接受後,網友爭先下單,狠的一買十台、廿台,有一位網友買了二百台,且都接到戴爾的自動下單回覆,要求七日內完成匯款程序。

戴爾電腦是到昨天凌晨三時才發現訂單暴增,緊急關閉下單系統,隨後發表聲明:「台灣的網站系統六月二十五日的資訊中出現線上價格標示錯誤,並且已更正價格。」戴爾表示,將了解狀況後直接與顧客聯繫,妥善處理。

但下單的網友認為,訂單等同於購買,已有條款在先,何況戴爾的網路下單系統是要先提供信用卡資料,審核沒問題才可進行下一步,很明顯是戴爾內部問題。

戴爾錯誤的五小時內,據傳至少湧入逾十萬台訂單,若戴爾真的認賠至少損失上億元,網友在討論區大部分認為戴爾這次若不履約,可能嚴重損害商譽,甚至要吃上巨額賠償的法律官司。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只要戴爾未出貨都有解約的權利。

不過,戴爾電腦在2006年八月,曾在大陸的網站也出現定價錯誤事件,當時網站將一款伺服器定價每台打七五折,後來戴爾電腦認賠負責,但每張「烏龍訂單」只限購五台。

wulala
2009-06-27, 12:55 PM
其實民法中對於類似這種"不當得利"致他人受損害的情況,
有規定受益者應返還其得利.
像這次明顯是DELL標錯價格, 網友大量下單想要求DELL履約,
基本上就會違反民法這項規定, 所以這樣的契約是沒有效力的,
即使網友下單後並立即線上刷卡完成付款也是一樣的.

不過像是只買一兩台這種情況就比較可以"凹"一下了,
因為買一兩台可以歸類為自用, 不像那種下單十台甚至百台明顯是為轉售圖利的.
因此, 就可以解釋買一兩台並不算是"不當得利",
通常這種情況業者也只能忍痛"硬吞",
因為若為只買一兩台的這種情況去訴諸法律, 花費將遠比賠錢賣出的損失更高.
雖然據新聞提到, 網友下單量高達十萬台, 但實際有效的訂單(有回函確認並完成付款)
個人推測應該在千台以下,
DELL一台就算賠5000, 整個事件也大概只要賠個五百萬左右.

blueno
2009-06-27, 01:21 PM
這執行長一直都很有名呀=v=b
只是更出名而已... Orz

傳說中把某大私服送去吃免費牢飯的執行長原來長這樣!! XD

luketeng
2009-06-27, 02:48 PM
其實民法中對於類似這種"不當得利"致他人受損害的情況,
有規定受益者應返還其得利.
像這次明顯是DELL標錯價格, 網友大量下單想要求DELL履約,
基本上就會違反民法這項規定, 所以這樣的契約是沒有效力的,
即使網友下單後並立即線上刷卡完成付款也是一樣的.

不過像是只買一兩台這種情況就比較可以"凹"一下了,
因為買一兩台可以歸類為自用, 不像那種下單十台甚至百台明顯是為轉售圖利的.
因此, 就可以解釋買一兩台並不算是"不當得利",
通常這種情況業者也只能忍痛"硬吞",
因為若為只買一兩台的這種情況去訴諸法律, 花費將遠比賠錢賣出的損失更高.
雖然據新聞提到, 網友下單量高達十萬台, 但實際有效的訂單(有回函確認並完成付款)
個人推測應該在千台以下,
DELL一台就算賠5000, 整個事件也大概只要賠個五百萬左右.
我也訂了一台($498),不過沒有去匯款.

我也想過是誤標價格,不過萬一假如是一種另類的廣告方式.
以不合常理的超低價來造成搶購,吸引消費者,打響知名度.

不事先發消息,讓消費者認為網站不定時會有驚喜優惠價,那麼常逛網站的人會增加.
先發消息只會讓消費者集中在有特賣才會來,達不到效果.
規模DELL 像這麼大的業者絕對拿得出這樣的特別廣告費用.

那麼看到這種價格還去下訂似乎也很合理.

不過看有人能一次訂上百台就知道,我想太多了.:boldred:
所以也就不用去匯款了.

不過,真的很缺一台LCD.:fd:

rushoun
2009-06-28, 10:58 AM
消費者買到商人標錯價格的產品算是不當得利?

商人生產的產品剛上市的價格,跟上市一年後的價格相比,不曉得算不算是不當得利?總之商人總有藉口,只要推給系統出錯即可,自己可以不用查核,是不是這個意思?網路上有一元拍賣的促銷價,而且是真的一元,只是數量有限制。如果我看到這廣告,我也很難分辨是不是促銷手法?然後商人只要推給系統出錯即可。

如果這類的風險不該是廠商原本就該掌控到的,那做生意還真是件容易的事。系統可以出錯,但是系統也可以有上限(限量)的設定,這樣不就可以躲過風險,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