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專訪--謝中孚醫師



贊助商連結


arguskao
2007-06-04, 08:16 AM
大概跟很多人一樣,當醫生都是因為要賺錢,賺很多的錢,然後又有社會地位,謝醫師坦言當初也是和大家的想法一樣,以為當醫師應該是將來最好的一條路了,一方面家族裡面很多醫師,外祖父和舅舅也是醫師,所以也就順其自然去考醫學院;只是當畢業以後投入醫療工作,才發現好像從外面看和進入白色巨塔之後,好像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在台灣有個怪異的現象,就是西醫說中醫不科學,中醫說西醫害死人;能夠拋開成見集兩種醫療型態的醫生並不多見,醫師念的雖然是西醫的醫學院,對中醫很早就有接觸,但是執業之後深感西醫的不足(或是健保的設限),兩年前下定決心結合西醫與針灸,因為是神經內科的醫師,學起穴位來,更是駕輕就熟,結合中西醫的手法,是可以讓病人少做好多檢查,直接解決問題,能夠站在病人的角度想,也難怪謝醫師雖然年輕,卻受到病人的尊重與肯定。

一般的醫師進修的內容多半是和所學相關,但是謝醫師到日本東京大學唸的卻是醫療資訊學,博士學位研究的主題與轉診制度及醫療費有關,談到怎麼唸這麼怪的東西,謝醫師提到之所以會去唸學位,是因為實習醫師做完後對院的種種制度十分不滿,一心想改革;而選擇去日本是因為全家均為留日的,又有家人在日本,加上又考上日本文部省獎學金(相當於台灣教育部),學費加生活費全額補助兩年,家人大力支持我去唸。

其實高藥師是先認識謝醫師的父親,一個受傳統日本教育的紳士,為人謙恭有禮,在這種家庭環境薰陶下,也難怪謝醫師除了會念書相當的有人文素養;問到家庭教育對他們有什麼影響,謝醫師告訴我們,她的父母都是留日背景,對小孩的品德教育看的很重,們認為人生可以發不了大財但不能違背良心。尤其父親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就像日本社會是採取責任制,自己的犯錯後果自己擔(但得獎受誇卻歸功於他成功的教育?),也因此養成家裡的小孩很早就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很少問:該怎麼辦才好? 因為自己的人生必須要自己負責。

請教謝醫師中醫的優點為何??謝醫師談到:中醫的優點為整體性的治療,他們在乎的是陰陽實虛等的辨証論治,及季節時辰等的時間變化,因此順應天時,存乎自然順著大自然的規律養生作息,將每個人的身體當做一個小宇宙在中醫的眼中每個人是不同的;缺點是因為藥材多取自於大自然,受限於物種絕跡,或土地污染等問題,治療效果自然會打折扣,再者治療過程中變數過多,除藥材外(一樣的藥材不同地點栽種療效也會有所不同);不同人把脈以及針灸手法不同,帶治療效果也不同(一樣的穴位不同人取穴也有偏差),因此重現性也差。

這對於認為科學是必須能重現(不同時間地點不同人操作,都有同樣的效果),且可以標準化的西醫而言自然是無法接受的。西醫的優點則在擁有先進的設備,治療過程是可以標準化的(藥物是人工合成的,同一工廠出產品自然可以有一樣的品質),不同人的治療仍有一樣的療效。西醫的治療是可以針對局部病灶,大到一個器官,小至一條血管神經的處理。但同樣西醫的缺點,(或許也歸功於健保須拼量的功勞),因為分科精細,到後來像在醫器官或症狀而非醫治病人,並且過於實事求是,眼見為憑才是真的。導致對於一些無法量化或重現的醫療方法多抱持否定的態度,甚至反對病人接受這些治療。反觀現在世界上的治療趨勢都是中西醫聯合診治,台灣的醫療環境令人擔憂。

任何人都會有倦怠,問到如果能再一次選擇,會不會願意再投入醫生的行業,謝醫師的回答令人莞爾,10年前問我死都不會,現在就算明知火坑也會跳進去….為何有這樣的轉變??謝醫師提到:在十年前,每每面對死亡或希望渺茫的病人都有一種無力感,面對拯救生命的壓力常常令我想要逃避;想要選擇一條輕鬆的路。後來也真的出國避開了,之後因緣際會下選擇神經內科,又找到自己的興趣(中醫與營養學),現在非常享受興趣結合工作的樂趣。

對於謝醫師提到對營養學的研究,我們很好奇;謝醫師也提出她的看法,其實只要有接觸病人,都會被病人問到甚麼食物該吃?甚麼不該吃?剛踏入這一行我都會像老師們那樣告訴病人多多補充維生素A,B,D,E,K,吃吃維他命丸,我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但後來慢慢發現說服不了自己,因為疑問實在太多,包括吃維他命丸就可以取代大量的天然食物嗎?那一品牌的維他命丸最適合病人吃?要吃多少量才夠?甚麼病該補充甚麼營養素?等等。
尤其當自己成為主治醫師後,對於自己的病人更是感覺有此一需要。因此我會鼓勵病人將他們所持有的保健食品帶來門診給我看,幫他們把關看他們是否有吃對他們所需要的營養,品牌成份好不好。當然遇到自己不懂的部份也會去查資料,甚至相對應的食物也會告訴病人,西醫的傳統教育是不教營養學的,更不用說食療這一塊了。一般的西醫也不碰這一塊,謝醫師也歡迎大家與她交流。

我們也希望謝醫師給後來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一些建議???謝醫師給的建議是:想清楚自己要的是甚麼,如果是為了錢,現在的醫生是個肥不起來卻也餓不死的行業(將來收入還會越來越少), 趁早認清較好;如果是為了救人,醫師一雙手一輩子救的人有限(害死的可能也不少),還不如成為教育家、宗教家以連鎖效應一個影響一個力量大;如果是為了成為專業人員或研究人員,先選其他科系(醫學系以外) 再唸學士後醫學系會比純醫學系思考方式較廣,有助於研究之突破,起碼國外是如此。真的想不開並且有覺悟承擔孤獨者,歡迎你(妳)的加入。

如果按照謝醫師的說法,台灣目前所有的醫生可能剩下不到10%應該繼續留下來???

留下來的我無法建議,因為改變不了甚麼,我建議的對象是尚未踏入醫學系但以此為志願的學子。畢竟醫學系須讀7年,且之後又須面對專科醫師考試及訓練 (3-6年)的壓力,成為專科醫師後才是真正獨立行醫的開始。面對的又是無價的生命,當一位醫師由雛鳥成為獨當一面的老鷹林林總總也須要15年,嬰兒都要唸高中了,試問人生有幾個15年? 頭洗下去,真的後悔也來不及了。更何況,成為醫師須學習的科目多半以背的居多,實在不須要太聰明的人來唸(有點浪費人才),需要的對象為高EQ,中等IQ即可。(太聰明的人最後也會因為過於勞累而變笨);想清楚再跳下來,總比先跳下來再想好多了。(這似乎是給健保的建議??)

順帶我們也問到謝醫師對醫藥分業的看法???
坦白說我認為很難落實,因為就算醫藥分業,國人的既定習慣還是沒變,看到醫師就想看病拿藥(不論有無藥師咨詢),看到藥師(不論醫院內藥局或開業藥局)就想買藥兼看病,認為醫師應兼具藥師的功能而藥師亦應兼具醫師的能力。醫藥分業乍看之下似乎保護了病人的權益,但有的時候醫師治療病人用的是藥物的副作用,而藥師並不知情,直接告訴病人藥物的作用而使病人對醫師產生誤會或是懷疑,如果病人會回診興師問罪還好,就怕從此對此醫師產生壞印象甚至列為庸醫黑名單之列。其實重要的是應培養醫師與藥師之間的默契。

如果針對目前台灣的醫藥分業,謝醫師您有何建議改善之道???
醫師、藥師、政府(衛生署)代表三者應坐下來針對醫師、藥師職責為何有一共識將其條文化並制定違規罰則,再教育給醫學、藥學系學生,政府再對一般民眾及學校宣導,對於醫師所釋出之處方籤也須限定只能為醫師所屬地域之合作藥局數家,如此才可建立醫師與藥師之默契與真正成為病人的用藥把關者。

謝醫師您對於醫師的將來有什麼樣的期許???
與其讓病人盲目地自行尋找適合自己的另類療法,我希望能有更多醫師能捨棄成見,多多接觸西醫以外的另類醫學並擷取其優點,提供病人多一種治療選擇。

您願意多談談關於另類療法的優缺點嗎???
優點為除西醫治療外病人可有更多選擇,對身體的副作用可能較小,缺點為目前除中醫有執照限制外,其他多數另類療法只要非侵入性不須執照就可執行,既無一審核標準更遑論治療方法標準化了,民眾選擇某位另類療法治療師多半因親朋好友介紹,風險高又無保障。西醫又鮮少人願意學習另類療法,因此無法有效評估其療效。

最後,我好奇的問到,謝醫師在行醫過程中有什麼是最難忘的事情???
謝醫師只淡淡的回答:”大概是每個病人與家屬滿足的笑臉吧”…..

謝中孚醫師目前於康寧醫院神經內科服務,康寧醫院電話 (02)2634-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