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的生意經



贊助商連結


prozacist
2005-07-27, 10:29 AM
最近發現同樣是自由市場法則運行的各行各業,但是其中的生意手法,不是內行人就真的隔行如隔山般的難以瞭解,不是一些簡單的如薄利多銷的法則可以解釋的。如果大家有自己瞭解或發現某個行業的密辛,希望能發表出來,和大家分享、腦力激盪一下。以下是我最近碰到的事情聯想到的:

像衣服來說,薄利多銷雖然也可以作為一種行銷手法,但是探究人性的多樣性,反而真正越高級的服飾,越不能「多銷」,才能維持其「高價」。因為愛美的女人(其實男人也是一樣)最怕在路上或是宴會上和別人「撞衫」,所以最希望買衣服時,能買到價格「合理」、又有「品味」、然後最好全台灣只有一套的衣服。

而百貨公司也樂於遵循衣服這樣的市場需求,每個系統的百貨公司都有「獨家」代理的「品牌」,而品牌中的「高價品」就要以「限量」來發行,這樣不但可以維持其稀有性,也可以保障其「利潤」,而因為獨家代理又是限量,所以其利潤往往高的「令人羨慕」(所以衣服打一折也能不流淚的賣),但是就算價格高昂,怕撞衫又愛美的人,卻仍舊趨之若鶩,甚至對於能參加品牌舉辦的VIP特賣會(黑店限量凱子促銷展)視為一種「光榮」(=虛榮?)。

然後每一季、每一年都要用「流行趨勢」來做強迫升級,這種作法看起來好像比IT產業每次都用「規格不相容」來強迫大眾換電腦簡單一點。不過市場上應對「過季」的產品的價格策略則是差不多的。不過服飾業比起IT產業最厲害的,就屬換湯不換藥的「復古風」最符合cost down的研發策略。電腦的規格還要不斷升級,但是衣服總感覺可以有的變化就是那些,但是卻仍然生生不息,蓬勃發展,這就真的耐人尋味了∼

贊助商連結


Spen
2005-07-27, 11:23 AM
也許那些我們消費者認為的促銷花招.稀有性.復古風等等..是否真的是花招?可能需要仔細推敲...電腦業的規格淘汰是否真的單純只是廠商用來牟利的利器?...歷史借鏡.在PC產業龍頭INTEL 強勢制訂 RAMBUS 卻敗在VIA的 DDR 手上時.全然是否真的都能隨廠商起舞?..PC業如此 更何況百家爭鳴的服飾業...總歸一句..凡事並非簡單.花招實招?市場會決定...

穿白衣的阿桑
2005-07-27, 11:15 PM
我有蠻多做直銷及保險的朋友,只有少數幾個會對我說他們的生意經...
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很多是由商家(直銷商,保險員..等)去促使的!電視上廣告的強力放送不也是在締造一種消費行為嗎?
雖說供需供需....但是以台灣現在的生活水準和便利性來說...是供需?還是供[虛]??
像賣營養食品,會以上醫院掛病號付出的成本做比較...
譬如一罐營養品VitC賣800元好了,一罐有100顆,有人會說,好貴喔...一顆要8元...
然後怎麼回應呢?
假如生病上醫院以台大來說現在要470..不然也要320...看病是越來越貴的了..你也許還要請假去花一天的時間看醫生...這樣成本花下來一天你就花了800~1000元,相當於一瓶的錢..而這一罐卻可以讓你吃一個月.....
懂我的意思了嗎?
統一集團花了兩億成本促銷hello kitty磁鐵,回收15億...有空我再把商周的文章po上...
磁鐵的營收可以到15億...厲害厲害!
供需?供[虛]?

穿白衣的阿桑
2005-07-27, 11:19 PM
也許那些我們消費者認為的促銷花招.稀有性.復古風等等..是否真的是花招?可能需要仔細推敲...電腦業的規格淘汰是否真的單純只是廠商用來牟利的利器?...歷史借鏡.在PC產業龍頭INTEL 強勢制訂 RAMBUS 卻敗在VIA的 DDR 手上時.全然是否真的都能隨廠商起舞?..PC業如此 更何況百家爭鳴的服飾業...總歸一句..凡事並非簡單.花招實招?市場會決定...
企業也會有錯誤決策的時候啊!像HP和康柏的併購案...菲娜莉斯(是她吧?)不是因此下台....
不過她下台還是拿了很多很多錢....7000萬嗎?再查查看..

prozacist
2005-07-28, 12:46 PM
也許那些我們消費者認為的促銷花招.稀有性.復古風等等..是否真的是花招?可能需要仔細推敲...電腦業的規格淘汰是否真的單純只是廠商用來牟利的利器?...歷史借鏡.在PC產業龍頭INTEL 強勢制訂 RAMBUS 卻敗在VIA的 DDR 手上時.全然是否真的都能隨廠商起舞?..PC業如此 更何況百家爭鳴的服飾業...總歸一句..凡事並非簡單.花招實招?市場會決定...

當然事情不會如此黑白分明,就是因為如此,才有所謂的灰色地帶。
像規格升級這種步數,真的有到需要廢掉舊規格 or not yet,外行人有時很難判斷,而有些根本只是「大」公司(喊水會結凍的那種)或者同業聯盟(如錄影帶大小帶之爭)裡的少數「行銷人員」做出的決策,可憐的「專業」工程師只能照辦。而更有大部分時間,我覺得大家是參與了IT產業的產品研發,很多產品根本是上市之後才開始找問題,最有名的應該算是尾大的比爾先生的窗戶軟體了。

而所謂的市場,不過是被少數聰明人掌控的,當然一個「成熟的」產業裡沒有人可以獨自決定什麼事,但是我指的是那個產業裡的人,和其他無其中專業知識的平凡果人之間的關係。就像買保險時,平常人裡大概有20%,很難全盤理解自己到底保了什麼,而保險公司更有意識的抓準這個人性的弱點,製作出令人暈眩的契約書,然後搭配上以偏蓋全、避重就輕的廣告DM,加上訓練其業務員分辨客戶的保險知識等級,和其個別的應對之道,就創造出了其中可觀的利潤,最後要理賠時,又是一個「暗默默」、資訊不對等的環境條件。而所有的保險同業所遵循的當然是最能保障他們自己利益的規則,當然如果有保險公司推出完全保障客戶,出險完全不囉唆的保險產品,然後還能在市場上屹立不搖的生存到現在的話,我們接觸到的保險也不會是今天這種品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