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News】到醫院看病部分負擔即將全面調漲,到大醫院看病 一次至少460元



贊助商連結


3q3q
2005-02-25, 04:38 PM
健保部分負擔 擬大漲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http://img230.exs.cx/img230/2712/252922310202001ut.jpg (http://www.imageshack.us)
到醫院看病部分負擔即將全面調漲。健保局準備大幅調高醫院健保門診部分負擔,到診所就醫的部分負擔維持50元,地區醫院調為80元,區域醫院增加到240元,醫學中心更一舉增至360元。將基層與醫學中心的差距增加六倍之多,民眾到醫院看病負擔將更為沉重。

不過健保局強調,此一調漲案還要經過衛生署討論與各界意見的統合。衛生署今日召開監理委員會,討論健保多元微調方案,並針對健保開源措施作討論,內容包括菸品捐、空污費、代位求償的實質內容。除了醫院門診部分負擔大漲、藥價部分負擔也醞釀調漲。

健保局指出,部分負擔將朝向擴大基層診所和各級醫院負擔差距努力,如依新方案調整,基層醫療和大醫院的部分負擔差距逾六倍。未來也考慮,只有經過轉診的民眾,不加重部分負擔。

部分負擔直接影響病患每次就醫的費用,中央健保局總經理劉見祥指出,依初擬的部分負擔調整案,基層診所部分負擔50元將維持不動,但地區醫院的門診部分負擔將由50元漲為80元,區域醫院門診部分負擔將由140元調高至240元,醫學中心則由210元大漲150元,變成360元。

如調整案通過,未來到大醫院看病,部分負擔再加上100元到500元不等的掛號費,著實是相當沈重的負擔。喜歡到大醫院看名醫或是急重症病人,影響最大。

國人每年平均就醫次數14.3計算,如果病人只看醫學中心,一年的部分負擔就會增加2145元,只到區域醫院就醫的民眾一年約增加1430元支出。唯獨只到診所就醫的民眾負擔不受影響。健保局考慮,將落實轉診制度,也就是經過轉診的民眾,不加重其負擔。

【2005/02/25 聯合晚報】 @ http://udn.com
===========================================
到大醫院看病 一次至少460元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部分負擔直接衝擊民眾就醫的費用,醫學中心部分負擔調漲至360元,加上至少100元的掛號費,看一次病少說要460元,民眾聽到立刻驚呼,這麼貴啊!

掛號費是各醫療院所行政自主部分,一般基層診所掛號費在50到100元之間,醫學中心多在100到150元,以台北榮總、台大醫院為例,掛號費均為100元,因此到醫學中心看病,加上調整後的部分負擔360元,看病一次就要460元。萬一是到掛號費要250元到500元的大醫院看病,看一次門診最多就要860元。

健保局顧問朱澤民表示,健保局討論過連基層診所一併調漲的方案,不過後來選擇衝擊較小的案子,不調整基層診所,而是拉大基層與醫學中心的差距。

朱澤民表示,這個案子是要「抓」喜歡到大醫院的民眾,對健保收益沒有太大幫助,但對於喜歡上大醫院的民眾,他也不認為有何規範的效果。不過,一般民眾一聽到醫院看一次病竟要460元,直喊「夭壽,好貴喔!」至於會不會改變就醫行為,民眾則表示,看情況啦!

行政院公布的健保「四個不增加」言猶在耳,但依健保局規畫,軍公教、高所得者的健保費、以及看病的部分負擔全都要漲。

行政院宣布的四不增加健保政策:一、保險費率不增加。二、投保金額在8萬7600元以下者,保費負擔不增加。三、重大傷病患者,部分負擔不增加。四、慢性疾病患者,藥品部分負擔不增加。

保險費率不增加,卻在費基上調整,軍公教投保金額比率,由現行的82.42%調整為87.04%,估計將影響160多萬軍公教人員,每人每月保費平均多35元,每年可增加21億元健保收入。

投保薪資上限再拉大,由現行的8萬7600元,拉大到13萬1700元,高薪所得的家庭,將要付出更多的健保費,因此第二項不增加,卻能為健保帶進14億元的收入。

重大傷病患者的部分負擔不增加,但是一般人就醫時部分負擔即將大幅增加。健保局指出,部分負擔將擴大基層診所和各級醫院負擔差距,如依新方案調整,基層醫療和大醫院的部分負擔差距可達六倍多。只有經過轉診的民眾,不加重部分負擔。

第四項不增加為「慢性疾病患者藥品部分負擔不增加」,至於不是慢性病患的藥品部分負擔是否要增加,健保局仍在評估。

【2005/02/25 聯合晚報】 @ http://udn.com

贊助商連結


BM6CKU
2005-02-25, 05:26 PM
健保費改到一人一月繳一萬元,看病最少一千元起跳,健保局還是會向大家說健保局快倒了..
只要回想健保剛開始到目前就可知"卡多嘛沒夠"..

billyao
2005-02-26, 01:37 AM
問題是,我們家附近的醫院診所,就是台大醫院和北區健保中心,
難道要捨近求遠,去找比較小的診所與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