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巴菲特投資原則看似簡單,卻是專業中的專業



贊助商連結


orange0315
2004-10-08, 02:02 PM
美國投資之神巴菲特,其人的投資原則歸納起來有四點:

1>尋找未來5∼10年具有經濟優勢的產業:
所謂的經濟優勢指的是企業必須具備長期的競爭優勢,巴菲特認為這是投資不失敗的「護城河」,未來5∼10年內企業盈餘穩定上升要比目前高,據此標準巴菲特鍾情的是「寡佔企業」,因但符合這個標準的企業並不多,因此巴菲特很少投資科技股或網路股,如亞馬遜、雅虎等股票,這些企業可能目前具有競爭優勢,但五年、十年以後呢?沒有人知道,優勢是否仍存在,因此巴菲特不投資他不知道的企業。
關於企業優勢,巴菲特喜歡問一些問題如「10年或20年後這家企業的產品還存在嗎?」、「在同行中,這家企業是否具備獨特的優勢-寡佔優勢」、「未來5∼10年,這家企業的體質是否仍健康?即不管景氣變化,盈餘是否穩定成長?」,答案如果是否定的,那就不用考慮了。
2>保留安全的餘地:
 巴菲特用合理價格或低價來購買好公司,巴菲特不用華爾街流行的本益比,股市動能或公司淨值等相對價值的估算方式,他用「現金流量」來估算公司的合理價格,這種計價方式既不會被企業的假財報所矇騙,又可永遠買到最好最便宜的股票,若萬一產業分析錯誤,也還來得及賣不致虧本,唯一的缺點是據此財報的計價方式,可以投資的企業愈來愈少了。
3>耐心長期持有,權值增值,大賺資本利得
4>不輕易受別人影響而變更投資標的
 巴菲特一旦決定好公司,而且認為價格也合理,就開始長期持有,在企業基本面沒有改變前,不急著出脫,這個原則看似簡單,但是一般人作不到,正是所謂的「三歲孩童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其實這正是股市投資專業中的高度專業,原因是股市永遠受二種力量牽引,一是「貪婪」,一是「恐懼」,一有利多見報,蜂擁而上,深怕買不到股票,搭不上車,一有風吹草動利空傳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全數賣光,避之唯恐不子,外資、基金、業內、投資散戶不都是如此嗎?所以股市永遠是「298法則」,2%的人賺錢,98%的人虧錢,正是「長期投資少,長期套牢多」,股市宿命中外皆然。

贊助商連結


orange0315
2004-10-09, 12:54 AM
巴菲特投資祕訣
1>奉行價值型投資策略
 巴菲特選股可分二方面來說,一者從產業觀點,巴菲特一向偏愛未來10年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所謂競爭優勢指的是企業具有「寡佔」、「利基」、「與生活有關」的產業,如華盛頓郵報、可口可樂、吉利刮鬍刀等每天睜開眼就必須接觸的產品,二者買進價格要低或者合理,所謂合理價格的標準指的是「股價是淨值的23」、「長期負債必須低於現在淨利的五倍」……等。
2>耐心持有,長線抱牢,絕不波段操作
 巴菲特投資股票期間通常超過10年以上,這是因為大陸型經濟體的關係,政治經濟穩定,變化緩慢,可以有充足時間搜蒐資訊,研究分析後,決定投資方向,而且因大陸型經濟體不管是利率、通膨、景氣成長或衰退轉向的時間長,可以長時期投資,不用變動投資標的,台灣屬海島型經濟,外貿依存度高,因於國際經濟的好壞而跟著變化劇烈,也因此形成股價暴漲暴跌的現象,巴菲特原則無法完全適用於海島型經濟體,修正以後採用的是「長期資本利得」與「波段差價操作」同時併行,此舉可收「投資」與「投機」兩者兼顧之用。考慮的因素在於觀察台灣股市,再優良的公司其股價的上漲以至於高原期的股價,從沒有超過七年的股價壽命,若是一般的中小股本成長型企業,其股價壽命更短,沒有超過三年的記錄。
3>寧願手上存有現金賺少一點,也不要為了投資「亂買一通」
 說得好,這句話將台灣95%的投資人全罵光了,股票投資本來就是一個藝術,一個向自己完全挑戰的藝術,一旦手中有了股票,你的個性「最深層的醜陋面」就展露無遺,高手作股就比如美國大聯盟的名打擊手「怪手快克」或是「王貞治」,一旦站上打擊區,決不輕易出手,一出手就一定會是全壘打,若沒機會乾脆三振出局退埸休息。
4>只買看得懂而且股價合理的股票
 這正是台灣投資散戶的通病,看著投資人每天殺進殺出,問他這一家公司是作什麼的?過去幾年獲利狀況如何?他卻一概不知道,若是作錯了就放著不管,開始自欺欺人自我安慰「他要長期投資」,最後的結果就是手中有三、四十種股票郤沒有一種是賺錢,曾經看過一個投資人手中持有「彰銀」買進價格936元,這種說是「長期投資」真是嗚呼哀哉!

 作長多如登天 - 一個字“難”
 作長空如登仙 - “難”上加“難”
 長多長空都作 - 那你就是「股市佛」,“佛”是大覺者不玩股票